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一、倡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意义 语文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从
2、实践来看,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倡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意义 语文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
3、要性的精辟阐述。 从实践来看,语文课前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形式。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的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从程序
4、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杨再隋教授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课前预习了的学生,
5、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 可见,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因之这一习惯更应重视、培养和推广。 二、影响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因素 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学中尽管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每天都在要求着,却收效甚微,学生没有真正把预习作为自身学习的需要,自觉学习的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因素所致。 1、教师引导不当。
6、由于教师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不真正清楚,以及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消极态度,使得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深度、难度和要求大打折扣,觉得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繁忙的教学中也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心态上有一种“干脆上课时自己把该讲的都讲了省心、省事”的想法;在作业方式上缺乏研究,针对性差;在过程中也缺乏检查指导;在事后对预习作业的质量不够重视,督促落实的方法也不到位。 2、学生执行不力。小学生对预习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上生活上养成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习惯影响,不爱阅读、不善思考、不求甚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预习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我曾经在一个小
7、学四年级的班上做过调查:全班45人中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两遍课文”,这样简单的预习作业的学生只有8人,仅占全班人数的17。8%。大多数同学即使做预习,基本上也就是完成词语部分,而对有思考价值的、需要动脑思索探究的问题,则搁置起来,完全等着课堂上老师来分析讲解。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被动迁就,只好布置一些浅显的像注音、词语这样的作业,久而久之,使预习流于形式。 3、家长重视不够。课前预习作业是留给学生的,但许多情况下是要在家庭中完成的。不少家长只知道孩子有作业,但作业内容不清楚,只要孩子在桌前看书,别的就不过问了。疏于督导,使孩子的预习浮光掠影,更有甚者既不读也不思,把预习这样的“软作业”抛到
8、了一边。 4、客观环境不利。学生预习效果不佳,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一是学生课外作业过多,且都有硬指标,使学生力不从心,便把有一定弹性要求的课前预习作业,当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软任务。二是当今社会不读书的浮躁氛围以及网络、游戏、电视和小学生爱玩的天性,都挤占了学生预习的时间。 三、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方法 学生课前阅读作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坚持不懈来养成。常言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好习惯需要下真功夫。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四个层次来培养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以教师指导为主的预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对帮助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语文课 预习 习惯 培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