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参考教学案例 选修1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信息技术 参考教学案例 选修1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 参考教学案例 选修1 .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参考教学案例(一)课程名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让学生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技能性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调试程序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性目标: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三)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四)教具选择1、可以进行屏幕广播
2、的多媒体电脑室。2、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阅读探究讲授观摩实践交流总结等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六)教学时数按2个课时进行教学。(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情意导入教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计算机的踪影,感受到计算机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然而,在惊叹计算机的神奇和享受的欢乐的时候,你是否了解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呢?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古典的问题:” 学生观看约1分钟的电视剧汉刘邦片断,内容大致如下:“韩信是我国西汉初著名的军事家,刘邦得天下,军事上全依靠他。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仅如此,还能经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与楚军决战
3、时韩信指挥诸侯联军,在垓下十面埋伏,击败楚军,楚霸王项羽因此自杀。”片断结束时屏幕出现“韩信点兵”问题:“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你呢?”教师:“下面我们先助刘邦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展示题目:“韩信点兵”问题1:求整除3余1、整除5余2、整除7余4的最小自然数。探究 把全班分成1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讨论问题。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和写出求解问题的解题步骤。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这过程中到各小组中,引导个别学生分析问题、
4、写出解题步骤。教师提问23个同学,从中逐渐引导出类似如下的分析问题和解题步骤。分析问题(找出已知和未知、列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 设所求的数为X,则X应满足:X整除3余1、X整除5余2、X整除7余4 。写出解题步骤:1、令X为1。2、如果X整除3余1,X整除5余2,X整除7余4,这就是题目要求的数,则记下这个X。3、令X为X+1(为算下一个作准备)。4、如果算出,则结束;否则跳转2。5、写出答案。教师解释第3步“另X为X+1”并指出它与数学中的区别,并从上面的解题步骤中总结出穷举的算法。教师:“刚才有些同学把题目解出来了,答案是67,韩信作为大将军,统率士兵当然不止67人,下面我们来解决一
5、个数据量稍大的问题。”展示题目:“韩信点兵”问题2:求整除3余1、整除5余2、整除7余4、整除13余6、整除17余8的最小自然数。给2分钟学生分析上述问题并写出算法,不用计算结果。学生有了第1题的经验,很快会写出和第一题类似的算法。如下:分析问题(找出已知和未知、列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 设所求的数为X,则X应满足:X整除3余1、X整除5余2、X整除7余4、X整除13余6、X整除17余8。写出解题步骤:1、令X为1。2、如果X整除3余1,X整除5余2,X整除7余4,X整除13余6,X整除17余8,则记下这个X。3、令X为X+1。4、如果算出,则结束;否则跳转2。5、写出答案。应用教师:“上
6、面的结果超过1万,人工计算要很长时间,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你想到什么?”(用计算机解题)教师:“计算机怎么样解决问题?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同样要经过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两步骤。”在讲授过程中展示人工解题中分析问题和设计算法这两个步骤。 教师:“用计算机解题,能否输入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呢?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计算机是不懂的,必须把它翻译成计算机的语言,这就是程序设计语言。” 教师展示与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的程序作对照。计算机语言程序Do If X Mod 3 = 1 Then If X Mod 5 = 2 Then If X Mod 7 = 4 Then If X Mod 13 = 6
7、 Then If X Mod 17 = 8 Then Y = X End If End If End If End IfX = X + 1Loop Until Y 0Print 韩信统御士兵数:; Y简单解释变Y的作用,并提示学生程序设计语言是我们以后学习的重点。 教师:“程序编好以后,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并运行程序查看结果这个过程叫调试程序。” 根据前面编制的程序,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环境,输入程序代码,进行调试,最后得到运行的结果。具体操作步骤请看教材的内容。要求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上机调试程序,教师作个别指导,时间是10分钟。教师:“前面我们经历了用
8、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和人工解有什么关系呢?同一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探讨人工求解问题和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异同,并把讨论结果记录表13中。练习 教师在布置课本的练习,指导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一)课程名称用解析算法设计程序(二)教学目标认知:(1)对“算法”的概念作进一步的了解。(2)了解解析算法的特点。技能:(1)通过实例的学习,掌握解析算法的各环节。(2)掌握应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掌握从解决问题的解析式到设计相应程序的窗体和程序代码的方法。(4)通过实践掌握用解析算法编写程序代码的一些技巧。情感:(1)能关注使用解析算法解决问题的意义。(2)在综合运用自
9、鸣得意知识解决问题时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3)能运用学过的窗体和控件的基本知识是进行可视化编程。善于通过交流设计出简洁好用的界面。(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解析算法的各个环节。(2)解析算法的编程的的方法。教学难点:(1)解析式的导出或方程(组)的列出并求解。(2)算法的合理设计。(3)VB的数据类型。(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归纳、探究、实践操作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五)教学地点计算机机房或网络教室。(六)教学时数按2个课时进行教学。(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解析算法的概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意导入 简单讲述数学王子高斯故事,从中得出结论:面对一个问题,找到一个恰
10、当的解决方案,会使一个很难或很繁的问题变得简单。 领会方法的重要性,进而理解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新课讲解1从古埃及测量金字塔高度的问题出发导入本问题,然后导出解决的解析式,这个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与数学课联系。2解决问题41当学生写出算法的各环节之后,引导学生设计算法。当算法确定描述之后,讨论完成如图42的界面。(这时可以复习巩固前面章节关于可视化编程的知识和技能)3引导学生写出程序代码。(这时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位同学,帮助他们排难解疑。)然后通过阅读程序41,完成代码设计。4应当指出调试的重要性,让学生用人工的方法感受和估计程序运行的结果是否正确。在调试过程中完成课本P98的探究活动。指出一个优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信息技术 参考教学案例 选修1 高中 信息技术 参考 教学 案例 选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