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住关键词、想象说话等方法,理解“扶老携幼、登高远眺、天各一方、思绪万千”等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理解并积累课外古诗两首。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 我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会背古诗,下面我们来比赛一下,看谁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背出相应的古诗,背得又对又好。(我们背古诗的时候要背出诗歌的味道来,谁再来试一试?)(你背得真有韵味,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背一背。)(指名背和齐背相结合。) 1、山行 2、回乡偶书 3、赠汪伦 4、夜书所见 5、静夜思 一、导入 1、刚才我们看
2、图背古诗,同学们背得真好,徐老师这里还有一幅图,你知道是哪首诗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背) 同学们背得真有韵味,我知道两个月前我们刚刚学了这首诗,下面徐老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里,我们来默这首诗,看谁默得又快又好。 (生默写在方格本中) 2、(出示整首诗)请同学们校对一下,错误的同学请订正好。 让我们再有感情地吟诵一遍。 3、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 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题目。 齐读课题。(倍思亲这三个字读得真有味道,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读一读。) 二、初读 1、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
3、朗读课文,读之前,有两个要求:(请一个学生读要求。) 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说一说: ,王维,于是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检查词语 预设出示: 扶老携幼 登高远眺 思绪万千 手挽着手 头插茱萸 兴高采烈 指名读, 下面我们一起读。师点生读。 3、检查填空。(交流时及时反馈,如果学生说得不好,要马上给予纠正。) 预设: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到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于是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到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更佳思念家乡的亲人,于是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起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于是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再读 1、王维为什么会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反馈 板块一: 出示: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你为什么划出这个句子? 15岁: 我们几岁?是啊,也就只比我们大了4、5年,跟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孩子呢! 年纪小 出示: 那么小的年纪,本该呆在父母身边好好地享受父母的关爱,而王维却独自一人远走他乡,这中间,他一定饱受离别之苦。 京城长安: 出示地图 王维的家乡在这里,京城长安
5、在这里,两地直线距离有1300里,中间还隔着高高的太行山,古时候出行靠的是步行和马车,如果乘马车,一刻不停地走,也要走5天5夜多。王维和他的亲人一个在太行山的这面,一个在太行山的那面,课文中用了一个词天各一方。 出示:天各一方 齐读。 是啊,王维离家非常的远。 两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离家已经很久了。出示:离家久 2、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把关键的词语圈出来,将自己的感受在旁边注一注,学着老师这样试一试。 王维那么小就离开家乡,而且时间那么久了。所以他时时都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2个学生读。 3、读着读着,我想到了白居易的一句诗,它非常形象地刻画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每逢佳节倍思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