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考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部分doc--初中语文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09年中考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部分doc--初中语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中考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部分doc--初中语文 .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2009年中考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部分 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根据课文,在文中括号里填字。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 (3)或王命急
2、宣: (4)素湍绿潭: (5)林寒涧肃: (6)哀转久绝: 3、翻译下面的句子。(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3)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译文: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文章段总写 ,描述了 地势。5、段写 分别写出了三峡 、 、 四季变化的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 总的特征。6、第段写三峡 ;第段写三峡 ;第段写三峡 。7、(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3)表示春冬之际水清流缓的句子是 。(4)表示秋境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8、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 。9、写出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 、 。 10、找
3、出两个写山的四字短语: 、 ;找出两个写水的四字短语: 、 。二、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在不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 )2、用“”将选段分为三层。3、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4、结尾点题句是 ,译文是 。5、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 (3)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句子是 (4)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对
4、偶句: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2、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3、理解填空。 (1)第1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描写莲花正直
5、的语句是 。(2)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2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四、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6、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篁竹( ) (2)翕忽( ) (3)参差( )2、选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 ;第二部分写 ,这包括潭中的 和 ;第三部分写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斗折蛇行: (2)凄神寒骨: 4、按原文回答问题。(1)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2)“我”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经过是 (3)点明小石潭水的特征的句子是 5、翻译下列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译文: (2)潭中鱼可百许头,
7、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 6、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念: 遂: 盖: 2、选文共分三层。第1层:记事,交代 。第2层:写景,写 。第3层:抒情,抒发了 。3、贯穿全文线索的是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六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诵读文言文,要注意句中的停顿。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曾 (2)恒 (3)喻: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文: (2) 所以动心忍性。译文:
9、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译文: 4、文中第段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共同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6、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七、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
10、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文章选自 。作者相传是 ,他是 时期的人。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间: (2)鄙: (3)徧 (4)可以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译文: 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9年中考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部分doc-初中语文 09 年中 冲刺 强化 训练 文言文 阅读 部分 doc 初中语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