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共24张PPT).pptx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共24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共24张PPT).ppt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1.结合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当时的世界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结合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3.结合明清时期的科技、小说与戏曲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增加文化自信。,盛世滋生图,结合83页“谭晓致富”思考粮食生产中心转移原因:,江南农业多种经营, 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玉米的引进和传播,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一、经济新现象,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
2、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据材料,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中国的影响。(4分),影响: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
3、展。(1分)促进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1分) 改变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1分)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1分),一、经济新现象,(1)农业,甘薯,明朝后期玉米、甘薯等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松江、苏州:“邑之民业,首藉棉布。 嘉兴、湖州:“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2)手工业,明后期,在南方出现新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资本主义萌芽”:,一、经济新现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工)受值;,隆庆元年(1567):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白银为合法货币。 万历九年(158
4、1):正式推广“一条鞭法”,鼓励民众用白银支付税款,白银成为当时经济社会的主导货币。,大明元宝四十八两,一、经济新现象,铜钱价值太低 2 纸币易通货膨胀 3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3)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形成实力雄厚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晋商遗产:乔家大院、王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名镇汉口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当时与汉口镇齐名的,还有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一、经济新现象,陆王心学,小说和戏曲,科技,物质支持,熏陶,二、思想领域新变化
5、,三、小说和戏曲新成就,四、科技新知识,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新现象: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理”根本。最高范畴:天理。,对“理”存在,求“理”方法,哲学范畴,理外在,理内在,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1.明朝中后期,(1)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2)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 他认为理是什么?如何求理?,(3)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2.明末清初,二、思想领域新变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天下之大害者,君主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历史 高中新教材 高一历史 高考历史 历史专题 历史设计 历史学案 历史课件 历史精练 精品历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