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伯牙绝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伯牙绝弦》.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伯牙绝弦教学反思陵水县实验小学 邱少芬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较浅显,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对于这篇文章,我觉得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一节课下来,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一、音乐渲染,营造氛围。课伊始,我便以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也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
2、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最后,让学生在音乐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诵读课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知音情谊。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之美。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而“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刚开始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不断加深对伯牙与钟子期知音情怀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在朗读的指导过程中,我注意把朗读与想象及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指导学生要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读
3、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三、拓展练习,丰盈文本。教学中,我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蛾泰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霏霏雨雪,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世上那个最懂你知你的人。四、资料补充,升
4、华主题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知音情谊,特别是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对文本进行了挖掘与扩充,引导学生想象别人是如何称赞伯牙的,让学生体会伯牙作为一名著名的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的孤独寂寞,了解知音难求,感受“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补充介绍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时所写下的一首短歌,帮助学生感受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让学生真正体会伯牙绝弦的那种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我觉得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应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我在学生体会伯牙失去知音后那种
5、痛苦与绝望的心情,及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伯牙说什么,在学生安慰、鼓励伯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然后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了知音,应该好好珍惜,如果还没有找到,则应该真诚对待周围的朋友。五、不足之处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缺憾,主要体现在朗读方面。有一部分学生朗读不是很到位。这篇课文中有两处停顿难点:“哉”“兮”是表示感叹的文言虚词,读这样的语气词,应拉长些,才更具音乐美。还有课文的最后一句的朗读都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多加指导。有的学生从入课到最后都没有读出那种味道,读的时候感觉断句的地方是一个字一个字数过去的;其次是有个句子的断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太好,他们也知道该在什么地方断句,但是读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把“谓世”两个字连在一起了。课后我想,造成这样朗读的原因大概有两个,学生的朗读习惯和学生的语感的欠缺所导致的吧。另外在教学中显得不足的是学生在领悟知音内涵的时候没有深刻的内心感受。“知音难得”,“知音难求”,由于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做基础,他们难以理解这种“难”的程度,更难以理解求得知音后内心的满足、欣喜,特别是在得到知音又失去知音后的那种绝望与凄凉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课件辅助教学,将学生带入到那种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