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docx





《GB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20070401实施总 则 1.0.1为确保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消防安全,预防火灾或减少火灾危害,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厂和变电站: 1、3600MW级机组的燃煤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燃煤电”); 2、燃气轮机标准额定出力25250MW级的简单循环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以下简称为“燃机电厂”); 3、电压为3550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及以上的变电站。 600MW级机组以上的燃煤电厂、燃气轮机标准额定出力25MW级以下及250MW级以上的燃机电厂、500kV以上变电站
2、可参照使用。1.0.3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消防设计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4本规范未作规定者,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 语201 主厂房 main power house 燃煤电厂的主厂房系由汽机房、集中控制楼(机炉控制室)、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等组成的综合性建筑。 燃机电厂的主厂房系由燃气轮机房、汽机房、集中控制室及余热锅炉等组成的综合性建筑。202集中控制楼central control building 由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电缆夹层、蓄电池室、交接班室及辅助用房等组成的综合性建筑。203 主
3、控制楼 main control building 由主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电缆夹层、蓄电池室、交接班室及辅助用房等组成的综合性建筑。204网络控制楼net control building 由网络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电缆夹层、蓄电池室、交接班室及辅助用房等组成的综合性建筑。205特种材料库special warehouse 存放润滑油和氢、氧、乙炔等气瓶的库房。206 一般材料库 general warehouse 存放精密仪器、钢材、一般器材的库房。3燃煤电厂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及防火分区3.0.1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表3.0.1的规定。表3.
4、0.1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 建(构)筑物名称火灾危险性分类 耐火等级 主厂房(汽机房、除氧间、集中控制楼、煤仓间、锅炉房) 丁 二级 吸风机室 丁 二级 除尘构筑物 丁 二级 烟囱 丁 二级 脱硫工艺楼 戊 二级 脱硫控制楼 丁 二级 吸收塔 戊 三级 增压风机室 戊 二级 屋内卸煤装置 丙 二级 碎煤机室、转运站及配煤楼 丙 二级 封闭式运煤栈桥、运煤隧道 丙 二级 筒仓、干煤棚、解冻室、室内贮煤场 丙 二级 供、卸油泵房及栈台(柴油、重油、渣油) 丙 二级 油处理室 丙 二级 主控制楼、网络控制楼、微波楼、继电器室 丁 二级 屋内配电装置楼(内有每台充油量60kg的设备
5、) 丙 二级 屋内配电装置楼(内有每台充油量60kg的设备) 丁 二级 屋外配电装置l内有含油电气设备) 丙 二级 油浸变压器室 丙 一级 岸边水泵房、中央水泵房 戊 二级 灰浆、灰渣泵房 戊 二级 生活、消防水泵房、综合水泵房 戊 二级 稳定剂室、加药设备室 戊 二级 进水建筑物 戊 二级 冷却塔 戊 三级 化学水处理室、循环水处理室 戊 二级 供氢站 田 二级 启动锅炉房 丁 二级 空气压缩机室(无润滑油或不喷油螺杆式) 戊 二级 空气压缩机室(有润滑油) 丁 二级 热工、电气、金属试验室 丁 二级 天桥 戊 二级 天桥(下面设置电缆夹层时) 丙 二级 变压器检修间 丙 二级 雨水、污(废
6、)水泵房 戊 二级 检修车间 戊 二级 污水处理构筑物 戊 二级 给水处理构筑物 戊 二级 电缆隧道 丙 二级 柴油发电机房 丙 二级 特种材料库 乙 二级 一般材料库 戊 二级 材料棚库 戊 二级机车库 丁 二级推煤机库 丁 二级消防车库 丁 二级 1、除本表规定的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及耐火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主控制楼、网络控制楼、微波楼、天桥、继电器室。当未采取防止电缆着火延燃的措施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3.0.2建(构)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3.0.3 主厂房的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
7、不宜大于6台机组的建筑面积;其地下部分不应大于1台机组的建筑面积。3.0.4 当屋内卸煤装置的地下部分与地下转运站或运煤隧道连通时,其防火分区的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m2。3.0.5承重构件为不燃烧体的主厂房及运煤栈桥,其非承重外墙为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为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3.0.6 除氧间与煤仓间或锅炉房之间的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汽机房与合并的除氧煤仓间或锅炉房之间的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lh。3.0.7 汽轮机头部主油箱及油管道阀门外缘水平5m范围内的钢梁、钢柱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进行全保护,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 汽轮
8、发电机为岛式布置或主油箱对应的运转层楼板开孔时,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保护其对应的屋面钢结构;采用防火涂料防护屋面钢结构时,主油箱上方楼面开孔水平外缘5m范围所对应的屋面钢结构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5h。3.0.8 集中控制室、主控制室、网络控制室、汽机控制室、锅炉控制室和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3.0.9 主厂房电缆夹层的内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lh的不燃烧体。电缆夹层的承重构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3010 当栈桥、转运站等运煤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水喷雾灭火系统时,其钢结构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3.0.11当干煤棚或室内贮煤场采用钢结构时。堆煤高度范围内的钢结构应
9、采取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lh。3.0.12 其他厂房的层数和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4燃煤电厂厂区总平面布置4.0.1厂区应划分重点防火区域。重点防火区域的划分及区域内的主要建(构)筑物宜符合表4.0.1的规定。表4o1重点防火区域及区域内的主要建(构)筑物 重点防火区域区域内主要建(构)筑物 主厂房区 主厂房、除尘器、吸风机室、烟囱、靠近汽机房的各类油浸变压器及脱硫建筑物(干法) 配电装置区 配电装置的带油电气设备、网络控制楼或继电器室 点火油罐区 卸油铁路、栈台或卸油码头、供卸油泵房、贮油罐、含油污水处理站
10、贮煤场区 贮煤场、转运站、卸煤装置、运煤隧道、运煤栈桥、筒仓 供氢站区 供氢站、贮氢罐 贮氧罐区 贮氧罐 消防水泵房区 消防水泵房、蓄水池 材料库区 一般材料库、特种材料库、材料棚库4.0.2重点防火区域之间的电缆沟(电缆隧道)、运煤栈桥、运煤隧道及油管沟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4.0.3主厂房区、点火油罐区及贮煤场区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其他重点防火区域周围宜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当山区燃煤电厂的主厂房区、点火油罐区及贮煤场区周围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长边设置尽端式消防车道,并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 12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应小于15m15
11、m。4.0.4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0m。4.0.5 厂区的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其位置应便于消防车出入。4.0.6 厂区围墙内的建(构)筑物与围墙外其他工业或民用建(构)筑物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4.0.7消防车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车库宜单独布置;当与汽车库毗连布置时,消防车库的出入口与汽车库的出入口应分设。 2消防车库的出入口的布置应使消防车驶出时不与主要车流、人流交叉,并便于进入厂区主要干道;消防车库的出入口距道路边沿线不宜小于10.0m。4.0.8油浸变压器与汽机房、
12、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楼、集中控制楼及网控楼的间距不应小于10m;当符合本规范第5.3.8条的规定时,其间距可适当减小。 4.0.9点火油罐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单独布置。 2、点火油罐区四周,应设置1.8m高的围栅;当利用厂区围墙作为点火油罐区的围墙时,该段厂区围墙应为2.5m高的实体围墙。 3、点火油罐区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的有关规定。4.0.10供氢站、贮氧罐的布置,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氢氧站设计规范GB 50177及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的有关规定。4.0.11厂区内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0.11的规定。表4.0.
13、11 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m)建(构)筑物名称丙、丁、戊 类建筑屋外配电装置露天卸煤装置或贮煤场供氢站贮氢罐点火油罐区贮油罐露天油库办公、生活 建筑铁路 中心线厂外道路(路边)厂内道路(路边)耐火等级耐火等级厂 外厂 内主要次 要一、二级三级一、二级三级丙、丁、戊类生产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10121081212 2012 1012三级12141210141525151214 屋外配电装置1012 1525(褐煤)25 25251012主变压 器或屋外厂用变压器油量 (t台) 5020252530露天卸煤装置或贮煤场810151581025(褐煤)25(褐煤) 供氢站1214 25 1
14、525(褐煤)1212 2525 25 30 20 15105 贮氢罐12152512注325252015105点火油罐区贮油罐20 25 252525注6 25 32 30 20 15105续表4011建(构)筑物名称丙、丁、戊类建筑屋外配电装置露天卸煤装置或贮煤场供氢站贮氢罐点火油罐区贮油罐露天油库办公、生活建筑铁路中心线厂外道路(路边)厂内道路(路边)耐火等级耐火等级厂 外厂 内主要次 要一、二级三级一、二级三级办公、生活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 101210825(褐煤)25 25 251567 三级12141210322078 1、 防火间距应按相邻两建(构)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
15、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建(构)筑物与屋外配电装置的防火间距应从构架算起;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间距由工艺确定。物与屋外配电装置的防火间距应从构架算起;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间距由工艺确定。2表中油浸变压器外轮廓同丙、丁、戊类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包括汽机房、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制楼及网络控制 楼。3 贮氢罐的防火间距应为相邻较大贮氢罐的直径。4一组露天油库区的总贮油量不大于1000m3。且可按数个贮油罐分两行成组布置其贮油罐的防火距离不宜小于15m。5贮氢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按贮氢罐总贮-小于或等于1000m3考虑。贮氢罐总贮量是以贮罐的总水容积(“13)与其工作 压力
16、(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的tb值的乘积计算的。当贮氢罐总贮量大于1000m。时贮氢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氢氧站设计规范GB 50177中的有关规定执行。6 点火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的规定。4.0.12 高层厂房之间及与其他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在表4.0.11规定的基础上增加3m。4.0.13 甲、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4.0.14 当主厂房呈形或山形布置时,相邻两翼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5 燃煤电厂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
17、和建筑构造5.1 主厂房的安全疏散5.1.1 主厂房各车间(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集中控制楼)的安全出口均不应少于2个。上述安全出口可利用通向相邻车间的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车间地面层至少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的出口。主厂房内最远工作地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不应超过50m。5.1.2 主厂房的疏散楼梯可为敞开式楼梯间;至少应有1个楼梯通至各层和屋面且能直接通向室外。集中控制楼至少应设置1个通至各层的封闭楼梯间。5.1.3 主厂房室外疏散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0.8m,楼梯坡度不应大于45。,楼梯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m。主厂房室内疏散楼梯净宽不宜小于1.1m,疏散走道的净宽不宜小于1.
18、4m,疏散门的净宽不宜小于0.9m。5.1.4 集中控制楼内控制室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建筑面积小于60m2时可设1个。5.1.5 主厂房的带式输送机层应设置通向汽机房、除氧间屋面或锅炉平台的疏散出口。5.2其他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5.2.1 碎煤机室、转运站及筒仓带式输送机层至少应设置1个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可采用敞开式钢楼梯,其净宽不应小于0.8m、坡度不应大于45。与其相连的运煤栈桥不应作为安全出口。当运煤栈桥长度超过200m时,应加设中间安全出口。5.2.2 主控制楼、屋内配电装置楼各层及电缆夹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其中1个安全出口可通往室外楼梯。当屋内配电装置楼长度超过60m
19、时,应加设中间安全出口。5.2.3 电缆隧道两端均应设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当其长度超过100m时,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超过75m。5.2.4 卸煤装置的地下室两端及运煤系统的地下建筑物尽端,应设置通至地面的安全出口。当地下室的长度超过200m时,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超过100m。5.2.5 控制室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建筑面积小于60m2时可设1个。5.2.6 配电装置室内最远点到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m。5.3 建筑构造5.3.1 主厂房的电梯应能供消防使用,须符合下列要求: 1在首层的电梯井外壁上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且其内部应设置专用消
20、防对讲电话。 2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3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4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应采用不燃烧体。 5电梯的供电应符合本规范第9.1节的有关规定。 6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7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5.3.2 主厂房及辅助厂房的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平台,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25h,在楼梯周围2m范围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5.3.3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发电机出线小室、电缆夹层、电缆竖井等室内疏散门应为
21、乙级防火门,但上述房间中间隔墙上的门可为不燃烧材料制作的双向弹簧门。5.3.4 主厂房各车间隔墙上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3.5 主厂房疏散楼梯间内部不应穿越可燃气体管道、蒸汽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5.3.6 主厂房与天桥连接处的门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5.3.7 蓄电池室、通风机室、充电机室以及蓄电池室前套间通向走廊的门,均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乙级防火门。5.3.8 当汽机房侧墙外5m以内布置有变压器时,在变压器外轮廓投影范围外侧各3m内的汽机房外墙上不应设置门、窗和通风孔;当汽机房侧墙外510m范围内布置有变压器时,在上述外墙上可设甲级防火门。变压器高度以上可设防火窗,其耐火极限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50229 2006 火力发电厂 变电站 设计 防火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