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提纲5】.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提纲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提纲5】.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国家建立者都城起止时间势力魏曹丕洛阳220-265年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势力范围主要在北方蜀刘备成都221-263年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治理吴孙权建业229-280年2西晋(1)灭蜀: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4)灭亡原因:A五胡内迁: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等。B八王之乱。结果:3
2、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影响:中国历史进入一个较长的分裂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二、东晋与南朝 1政权更迭 朝代建立者都城起止时间东晋司马睿建康317420年南朝(宋、齐、梁、陈)420年,刘裕夺取晋朝皇位,改国号宋。420589年2 政治特点:高门士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3 经济特点:江南的开发背景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表现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民族交融: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渐与汉族交融。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
3、平衡,为后来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各民族交流加强,促进了民族交融。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概念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时间304439年政权特点(1)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2)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3)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变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2 前秦短暂统一北方(1) 前秦统一: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2) 淝水之战:前秦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迅速崩溃。3北朝(1)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5世纪后期背
4、景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内容(1)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改籍贯:迁都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3)穿汉服说汉语: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4)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5)门第: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6)通婚: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北朝政权更替:
5、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发展趋势:北周灭掉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特别提醒: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合称。北朝与南朝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隋朝兴亡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2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3经济建设:广设仓库,积储丰富;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广设仓库在长安和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质的仓库和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兴建都城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贯
6、通南北,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4. 暴政而亡(1) 暴政表现: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2) 暴政危害: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起义。(3)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建立与统一: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统一全国。2贞观之治 (1)含义: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政治局面。(2)内容领域内 容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文教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3武周政治(武则天统治时期):高宗死后,武则天改国
7、号为周。在她当权期间,唐朝经济持续发展。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武周政治。4开元盛世(1)含义: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王朝达到了鼎盛,史称“开元盛世”。(2)内容领域内 容经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政治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军事改革兵制文教大兴文治,发展科举5. 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政 策北方:突厥、回纥(1)战争:贞观初年,大败东突厥,俘获东突厥可汗;唐高宗时,联合回纥灭西突厥。(2)设管辖机构: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3)册封:唐玄宗时期,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东北:靺鞨册封:唐玄宗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西南:吐蕃(1)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2)会盟:唐蕃会盟,基本停止战争作
8、用: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特别提醒: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主要有战争、设管辖机构、册封、和亲、会盟等。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背景: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节度使兵力扩张;唐玄宗后期,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2)过程:755年,安禄山在范阳发动起兵,和其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3)影响:中央集权被削弱;唐朝由盛转衰;边防空虚;出现藩镇割据局面。2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
9、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3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2)过程: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4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建国号梁,史称后梁。5五代十国(1)五代: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王朝。(2)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政权,连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合称为十国。特别提醒: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是唐朝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虽然政权分立,但由于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3)后周世宗改革:背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历史 高中新教材 高一历史 高考历史 历史专题 历史设计 历史学案 历史课件 历史精练 精品历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