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青年家国情怀作文素材:青年责任与担当(共9页).docx
《时代青年家国情怀作文素材:青年责任与担当(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代青年家国情怀作文素材:青年责任与担当(共9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素材专题阅读积累(三) 青年责任与担当一、 素材推荐人物典型(一) 素材重温:让世界震惊的五位中国青年 1. 申怡飞:中国5G技术最年轻的核心研发人员申怡飞来自河北邯郸,从小就是妥妥的学霸,两年读完初中,15岁参加高考并考入全国三大“少年班”之一的东南大学“吴建雄学院”,学习信息科学与工程。大三结束,申怡飞19门课程全在90分以上,成为该学院始建以来唯一 一名拿年级第一的少年生。也在这时,他获知中国半导体行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于是立下宏愿做行业的开拓者,以制造“中国芯”为己任!17岁的申怡飞怀着科技报国的理想,师从“中国4G技术掌门人”尤肖虎教授,加入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攻5G技
2、术中很重要的极化码技术!研究初期工作非常艰辛,有时运行一个程序都要好几天,为了不耽搁研究进度,申怡飞干脆吃住在研究室,每天早晨同事推开实验室的大门,准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经历整整一学期不分昼夜的研究,他的高效极化码平台,从开始计算一组数据数据需要2秒,突飞猛进到1秒计算20万组数据,达到世界最快的课题组速度!在2019年初,只有21岁的申怡飞开创的极化码方案,被写入5G行业标准,成为中国5G最年轻的开创者。 2.沈亦晨:操控光子芯片的“魔术师”沈亦晨早在求学期间沈亦晨就对光子芯片表现出了近乎为疯狂的执著与追求。他是学校内公认的超级物理天才,22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麻省理工读博,研究纳米光子学。
3、他的目标是:用光速加速AI。这是一个科学界研究了半个多世纪,都没有太多成效的难题,尤其在对光的传播方向上的控制,科学家们一筹莫展,从未有人实现过。直到2014年,沈亦晨在科学杂志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题为宽波段光学的角度选择的论文,首次实现了在材料尺度上对光的传播方向的控制!除此之外,在沈亦晨读博期间,还发表了25篇重要论文,提交了10项专利!2016年9月,沈亦晨在美国创立公司,目标是设计出划时代的产品:光子芯片。在这一领域,他是勇往直前的开路先锋。2017年,沈亦晨凭借正在研发的光子芯片,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大赛和哈佛大学创新挑战赛的第一名。可在研发的道路上,沈亦晨和他的团队还有很多难题
4、需要攻克,但他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做出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商用的光子计算机。面对7纳米制程的光刻机不能进口到中国的现实,沈亦晨雄心勃勃,他瞄准最新的芯片技术方向回避光刻机制程的光学芯片!目前,沈亦晨在美国创建的两家光学高科技公司,已有一家搬回国内,相信未来“中国芯”的征途里,一定会有他的名字!3.舒畅:“比肩马斯克的中国牛人”2018年,埃隆马斯克用Falcon9火箭,把一辆特斯拉送向太空。而这件事之后一个月,中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将第一枚民营火箭:“OS-X,重庆两江之星”成功发射!零壹空间的创始人舒畅,自此也被称作“比肩马斯克的中国牛人”。舒畅2004年考入北京航空航
5、天大学,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疯狂的梦想:创立一家飞行器公司。 怀着造火箭的梦想,舒畅四处联系同学校友,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在2014年创办了公司“零壹空间”。从0到1,他要开创中国民营商业火箭先河!可迎面袭来的是排山倒海般的质疑:“你是异想天开吧,不要拿国外来对比,国情不同,中国不可能造出民营火箭。”舒畅没想过放弃!“大家说95%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我要做的是在那5%的可能性里面趟出一条路来!”在3年刻苦攻关的岁月里,舒畅带领百余位年轻人,竟然接连完成了火箭发动机、一体化综控机、无线通讯、飞控软件等核心硬件、软件的自主研制。努力过后,换来的是2018年5月17日,中国第一枚民营火箭
6、的成功发射,舒畅和他的团队在那天成为最亮的星!4.刘明侦:登上世界级科刊最年轻的中国女学者刘明侦18岁留学英国,22岁以毕业设计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学位。也是在刘明侦硕士毕业这年,新型太阳能材料钙钛矿被发现,众多知名学者投入到新材料的研究中,刘明侦敏锐地意识到,新型太阳能材料,很可能对祖国十分有用,于是她转换自己的研究方向,进入牛津大学光电光伏研发中心,攻读博士学位。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3到5年,为了抢时间,刘明侦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有时一钻就是十几个小时。在她23岁这年,钙钛矿太阳电池实验大获成功,世界级科刊自然刊登了以刘明侦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她也成为登上Nature的最年轻中
7、国女学者!之后刘明侦仅用两年时间,就拿下了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25岁的刘明侦割舍不下对祖国的眷恋,果断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到四川电子科技大学任教,继续在钛矿太阳电池上的研究。归国后一年,刘明侦便入选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后又被任命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成为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优秀的履历和突出的成果,一下子让刘明侦成了“网红”,但热衷于科研的她自动屏蔽了一切外界干扰,一心一意继续研究项目。刘明侦说:“当我们青年人享受了足够多的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国家资源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单单的个体了。我们应该为这个社会和国家多做一些事情,我们对这个社会和国家是有使命的,也是
8、有责任的。”5.曹原:解决了全球学术界百年难题的天才少年曾经,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一种将损失降为0的材质:超导体,昂内斯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奖。但遗憾的是,想实现这种传输条件,需要在绝对零度(-273)才能实现。此后百年间,无数的科学家都在摸索,想要研制出可以在常温下实现超导体性能的材料,大都以失败告终,直至中国天才少年曹原的出现。他推测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彼此轻微偏移的时候,材料会发生剧变,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没人相信这个仅仅23岁的中国学生能够解决困扰物理届107年的难题!面对物理前辈们的质疑,曹原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成果证明自己。然而把理论转为实验十分困难,伴随他最多的就是各种失
9、败。不知经历多少不眠之夜后,在一次实验中曹原将两层石墨烯以1.1的角度叠加时,奇迹出现,超导体诞生了!在6个月的再次试验与验证后,曹原的研究成果变为两篇“重磅”论文在自然上发布,令全世界为之惊叹!作为23岁就登上自然并解决困扰世界百年难题的青年,无数顶级大学和科研机构向曹原抛出橄榄枝。可是在轰动世界的论文发表仅3天后,曹原就回到了中科大。在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周年纪念会上,曹原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去!”(二) 抗洪救灾中的中国青年8月的安徽,长江、淮河、巢湖在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汛情考验之后,安澜终得重现。然而有一群力保安澜的人,为了这充满希望的图景,将英雄之躯永远留在了这个
10、夏天的暴雨洪峰之中。19日下午,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看望慰问了陈陆、甘磊、帖克艳三位在防汛抗洪中不幸牺牲的同志的亲属。“你们的亲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是祖国的亲人”,一番话饱含深情,道出全社会对抗洪英雄的深深敬意。“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都会崇敬他们。”从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国家需要、人民需要,他们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选择用生命、用最炽热纯净的初心,为身后的亿万“亲人”,挺立成英雄的模样!每当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面对汹涌的洪水,抗洪抢险人员冲锋在前、日夜奋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舍小我为大我,用生命
11、践行使命,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弘扬英雄精神,激发奋斗力量,就是我们告慰英雄的最好方式。1.消防员陈陆:挺身而出,为生命在安徽巢湖,150年未遇历史高水位的危急已经远去,20余万名紧急转移的群众陆续返回家园。然而曾连续奋战96小时、救出2600多人的安徽庐江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陈陆,却牺牲在7月22日决堤的洪水之中,年仅36岁。“他有双特别有力的手和沉稳洪亮的声音。”陈陆救出的当地村民、孕妇解启霞泪流满面。“陈陆朝我们吼过两句话:出发去救人时候喊我打头,他的领航艇遭遇漩涡时喊 快掉头。”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说,是陈陆的大吼,救了其他十几名救援人员的命。这不是陈陆第一次为救援生命挺身而出。
12、雪灾中,他带队奋战救援48小时,脚趾严重冻伤,险些截肢;火灾中,他长时间暴露在沼气里战斗,胶靴被烧穿,双腿被高温烫伤;汶川地震,他咬牙拖着伤腿,背着30多公斤的破拆器材,连续10天在震区救援选择消防、扎根消防基层15年,陈陆在救援一线1次病危、2次晕厥、8次负伤。但对陈陆来说,“火焰蓝”就是他心目中英雄的制服颜色,“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就是他选择成为的英雄模样。陈陆一片灼灼初心一直燃烧到了最后,只为每个生命无恙。2.镇干部甘磊:挺身而出,为平安在安徽宁国港口镇,副镇长甘磊没能如约在8月19日为刚高考完的女儿庆祝生日。6月16日,他突发疾病,倒在了防汛一线,年仅44岁。洪水即将漫堤的抢险处置
13、现场,有他在;暴雨之夜险情不断的堤防上,有他在;防汛时期的每一个隐患点,有他在。在水网密布、隐患点多的港口镇,甘磊被当地干部群众敬佩地称为“排险专家”、防汛“活地图”。甘磊曾先后担任港口镇林业站站长、农林水局局长、副镇长等职务,对各防汛隐患点熟谙于心。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年汛期,他都主动请缨前往防汛抢险一线。牺牲前,甘磊已多日昼夜不休,奔忙于各地看水位、查险情、打开塘坝底闸腾库容、疏通泄洪沟“每一条泄洪沟,每一条乡间小路,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港口镇副镇长黄剑说。甘磊在乡镇一干就是24年。推动偏僻山村成为全国首家中国摄影艺术乡村的是他;当地山场发生火灾,带头冲向火海全力扑救的是他;台风来袭,不眠不
14、休带领干部转移安置群众的还是他。黝黑的皮肤,朴素的穿着,甘磊把热情都投入进了他热爱的这片乡土之中。甘磊用专业科学的防汛知识、热切忘我的挺身担当,为万家守护了平安。而他用生命守护的这些乡亲,也永远记住了甘磊这个英雄的名字。3.村干部帖克艳:挺身而出,为亲人在安徽怀远县淝南镇,因淮河汛情严峻而一度危急的涡河大堤已转危为安,燕集村村委会委员帖克艳原本打算汛期之后提交的入党申请书,却再也没能动笔。7月24日,他在巡堤查险时摔倒,之后因脑出血不幸牺牲,年仅38岁。频繁行走在2.5公里的防汛断面上巡堤查险,帖克艳在汛期每天都要这样徒步30多公里。下了大堤的帖克艳也不给自己休息时间,他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
15、们在防汛救灾上的困难和需求。年近七旬的父亲帖广平还记得,牺牲之前,连续昼夜不休地巡堤之后,儿子还在大堤上,靠着土坡疲惫地睡着了。燕集村的1300多名村民都熟悉帖克艳。主动、积极、认真,是全村人对帖克艳的评价。在大家看来,帖克艳是如同家人一样的村干部。疫情防控、禁烧秸秆不管是村两委的工作,还是村里家家户户的每件小事,帖克艳都看成是自家的事。帖克艳成为村委会委员只有不到一年时间,但他为乡亲们“站出来”的愿望却早已有之。“他一直以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燕集村党支部书记张吉永说,“这个干部的标准在他看来,就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对群众热情、负责,能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上
16、,守护自己的“亲人们”,帖克艳就这样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挺身而出,成为乡亲们身边的英雄,为亲人们完成最后的守护。4.周亮宇:才下高考考场就上防汛“战场”一家三代住堤下 防汛“老兵”有传人 18岁高考生请缨驻守武金堤 7月11日下午2时30分,武金堤张家湾街驻守堤段,8名青年突击队队员手拿长竿站成一排,正准备出发巡堤。队伍排头是一位身材瘦高、留着寸头的年轻小伙。他叫周亮宇,在巡堤小队中个头最高,年纪却最小,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还是一名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推迟毕业旅行上堤驻守 周亮宇,18岁,是武汉市第十五中学的高三毕业生,家住洪山区张家湾街毛坦社区。每年夏天,他的父亲周燕钢都会投
17、身防汛一线,驻守武金堤。受父亲影响,今年小周也主动报名,高考结束后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奔赴防汛“战场”。高考结束后,周亮宇原本计划和同学到西安玩几天,没想到8日晚上就接到上堤值守的通知。他当即决定延后毕业旅行,第二天便马不停蹄奔赴武金堤值守点报到。父亲周燕钢开着小车,为驻点队员运来矿泉水、泡面等生活物资。由于脚伤,老周今年退居防汛“二线”,成为驻堤防汛突击队的后勤“管家”,每天往返武金堤数次,能和儿子碰面的机会却很少。谈及儿子在堤上的表现,周燕钢肯定地说:“我相信他没问题。”在他眼中,儿子从小就很独立,高考也没让家长陪送。周亮宇上堤第一天,老周心里还有点“打鼓”,后来在社区防汛群中看到儿子的照片:
18、炎炎烈日下,周亮宇正挥着铁锹装砂石,汗水打湿了后背。“之前他从没干过重体力活儿,没想到装料的架势还有模有样的。”周燕钢欣慰地说。10日晚上是周亮宇第一次值深夜班,从晚上11时一直到11日早上7时,每隔半小时就要巡一次堤,一晚上至少要巡堤10次。傍晚时堤上开始下雨,周亮宇深夜出去巡堤时,正赶上雨势最大的时候。瓢泼大雨如瀑布般倾泻,雨水顺着领口、袖口和裤腿流入,即便穿了雨衣,浑身也淋得透湿,“小周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但他从不叫苦喊累”。巡完堤脱下雨靴,换上球鞋,周亮宇又变成那个喜欢打篮球的阳光大男孩。他和记者兴奋地谈论自己喜欢的球星,还有暑假的旅行和打工计划,“不过我要一直守到水退,这些计划就等防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 新高考语文 精品练习 语文设计 语文学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件 语文群阅读 作文指导 整本书阅读 高考语文 高三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