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月球》教案(2021新版)2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月球》教案(2021新版)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月球》教案(2021新版)21.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月球【教材分析】从课标领域看,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读图、观察、讨论建模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的“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科学探究方面: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描述现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科学态度方面: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方面: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从内容安排来看,月球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第2课。学生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月亮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月亮有不
2、同的形状及月亮是如何移动的。对于本课的观察月相有了一个较好的帮助,为记录月相观察日记提供了方便。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让学生知道用近代科学技术观察月亮,了解到月球上有环形山、高地和“月海”,引发对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研究兴趣。第二部分,研究月球上的环形山。先是实验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分二层进行,一是在不同高度丢相同大小的石子;二是在同一高度丢不同大小的石子。再是观察“环形山”投影的变化,用手电筒光直射和斜射沙盘里的石子坑。第三部分,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必要的月球信息。第四部分,连续观察月亮,记录、整理月相观察日记,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变化。【学情分析】已有认知
3、情况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看月亮的学习,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月亮有不同的形状,初步了解月亮是如何移动的,但对于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和月亮的移动和月相的变化规律没有形成相应概念。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教学中通过对月球基本知识的了解,知道月球上的相关信息,并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让学生意识到利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解释某些自然现象。通过长期观察月亮,记录月相观察日记,培养学生长期观察、及时记录的实验习惯,认识到科学的学习需要恒心和细心。 【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2.了解月球概况,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3.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教学
4、难点】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月球的课件、视频、台灯、月相图。学生月球仪、塑料盒、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排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一起来欣赏。(一边欣赏一段乐曲,一边观赏美丽的月亮)(播放PPT)同学们现在你有什么感受?(1名学生谈感受)自古以来,美丽的月亮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比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等,当然这些都是神话或传说,那么真实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月球这节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看美丽月亮图片,创设轻松开放的探究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真实月球的热
5、情。二、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1400多年前,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了地球,让我们跟随伽利略一起去看一看,月球上究竟有什么?出示课本17页伽利略观察月球的图片和月球表面的图片,(指名读旁边的文字)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伽利略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2.对于这些环形山,人们又是怎样认识的呢?(最初科学家们认为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后来科学家结合观测证据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体撞击形成的。)设计意图 用月球现实图片引发学生的想象冲突,让学生初步感知月球概况。三、认识环形山1.模拟环形山的形成真的如科学家们所说环形
6、山是来自宇宙的流星体撞击而成的吗?我们如何来验证呢?老师为大家提供了沙盘、大小相同、不同的石子若干,结合这些实验材料,实验怎样设计呢?2.师生交流实验方案。(预设:为什么环形山有大有小,引导学生猜测原因并在实验中解决)原因及解决方案A.流星体的大小,用不同大小石子代替,同一高度扔大小不同的石子。B. 流星体撞击速度,这里学生可能会有两种解决方案:a.扔石子的力度大小。B.扔石子的高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扔石子的力度不好控制测量,所以采用高度不同来解决。高度大,速度快;高度小,速度慢.这个实验是模拟实验,但是在过程中又是对比试验,在这一过程师生交流中,学生针对四年级教师要初步稍微引导学生在对比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球 小学 科学 苏教版 四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教案 2021 新版 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