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复习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自学考试复习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复习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编 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l 第一章 隋代诗歌l 第一节 隋代诗坛的总特征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第二节 主要作家(诗人)作品l 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 l 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主要生活在北朝。l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
2、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l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l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怨。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3、。l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l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胡应麟诗薮:“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 l 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出塞二首为代表作。l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l 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出塞l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
4、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l 这是隋代边塞诗的代表,感情真挚,粗狂深沉,透射出北方诗歌的劲健朴质之气。薛道衡 l 隋最著名的诗人 。l 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人),曾官至襄州总管、播州(今遵义)刺史,后因忤逆炀帝被杀。受南方文学的影响,诗语骈偶工丽。人日思归、昔昔盐是他的代表作。 昔昔盐 l 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溪。采桑秦氏女,织绵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5、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l 诗写闺中怀远之情 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明显带有南朝文风的印痕l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透过环境细节的描写,刻划出思妇的孤独寂寞的心境,显示出艺术上的独创性。l 刘餗隋唐嘉话云:“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l 刘餗隋唐嘉话记载:“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6、春江花月夜隋炀帝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第二章 初唐诗歌l 第一节 初唐诗坛概观l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唐代诗歌繁荣的准备时期。l 初唐约百年,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l 初唐的前五十年,诗歌深受齐梁诗风的影响,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从作家来讲,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魏征、上官仪、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l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l 初唐四杰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l 沈佺期、宋
7、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l 陈子昂高举文学革新的旗帜,大力倡导“汉魏风骨”,主张“风雅兴寄”,批判齐梁“采丽竞繁”的形式主义诗风,把唐诗引向了健康发展的方向。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 l 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 第二节 重要诗人诗作一、王绩 l 王绩(589-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太原祁人,一说绛州龙门人。l 一生三仕三隐,思想上充满了矛盾。l 早年也有一些功业抱负,但时代的风气,加上家族日渐衰落的命运,使他也染上了道家、阴阳家乃至佛教的思想,常以阮籍、陶潜自比。 王绩的创作 l 王绩的主要贡献在诗歌艺术上。诗风朴素无华,以平淡自然
8、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而且对五言律诗的成熟,也有所贡献。l 代表作品:野望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点 评 l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易代之慨与全身避祸的思想融于其中。中间两联写景,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l 全诗以朴素之笔,用白描的手段,描绘了一幅山间晚归图,清新质朴。l 是一首较成熟的五言律诗。首尾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l 王绩的诗歌主要以写隐逸山水与田园见称。上承陶渊明,下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六朝的山水田园诗到唐
9、代的山水田园诗之间的过渡诗人。但他在当时的影响不大。 三、沈佺期与宋之问 l 二人为同年进士,在高宗武后时期都是活跃于宫廷的得宠的宫廷诗人。l 旧唐书宋之问传:“则天幸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袍以赏之。” l 他们的人品都未足为人称道。l 新唐书沈佺期传:“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 l “匿张仲之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等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薄,天下丑其行。” l 二人的创作大致以贬谪为界,内容与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l
10、 贬谪之前,创作大多以奉和应制为主。l 遭受贬谪后,由于生活境遇的变迁,诗歌有了更为真挚的感情,同时在风格上也显得清新自然。如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沈佺期的独不见。 古意呈乔补阙知之 (沈全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点 评l 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了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l 内容上虽不脱征人思妇情感,但已是七律成熟定型的标志。 l 韵味接近古体,境界广远。清代姚鼐推崇其为“高振唐音,远包古韵”的“
11、神到之作”。在艺术表现上,能将心情意绪与环境氛围密切结合,手法也较灵活。 度大庾岭(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有归日,不敢恨长沙。 点 评l 此诗抒发的是作者去国远谪的忧伤与怀土思归的向往。l 感情很真挚l 风格自然流畅l 结构严谨 :首联叙事,二三联写景,尾联抒情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l 诗人内心感受的刻划十分细腻 沈宋与律诗的定型 l 沈、宋创作的价值在于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诗歌创作声律方面的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四、杜审言 l 他才高而狂傲,是一个恃才傲物、极为夸诞的人。五、初唐四杰
12、l “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以文章名天下”的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 勃l 王勃(649? 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王通,叔祖王绩。自幼有“神童”之誉。六岁为文,九岁作指瑕。
13、十五岁上刘右相书畅论国家利害。十七岁对策及第,授朝散郎,后为沛王府中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被逐出沛王府。后一度任虢州参军,因藏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职。其父因受儿子牵连贬谪到南海交阯,为交阯令。王勃渡海到交阯省亲,溺水惊悸而死。 l 王勃才华横溢l 王勃在京城长安为一个姓杜的朋友去蜀川上任写的一首送别诗。 l 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 “风烟”一词,点出宦游之地一派凄迷,伤别之意微露。l 颔联:散承,以友情宽释离情。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以此来鼓励杜少府,情感细致微妙,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l 颈联:转写临别的宽慰。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以
14、宽阔的胸怀提出对人生离别的态度,一洗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此后,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与此一脉相承。l 尾联:由上联的豪情勉励转为柔情开导,语气委婉,感情深挚,结出不必伤别之意。此联也化用曹植“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一联,但更显旷达。艺术成就 l 洋溢着爽朗豪迈、乐观向上的精神,一反前人送别诗中的悲凄之感。l 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初步形成了后来律诗常见的起、承、转、转、合的结构形式和生动凝炼的语言风格,为律诗的成熟作出了贡献。 杨炯 l 杨炯(650693?694),弘农华阴人。l 十岁应神童举及第,
15、待制弘文馆。27岁又应制举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三十三岁任太子李显府中的参事司直,又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后因其从弟参与徐敬业叛乱事牵连,迁梓州参军。后又任盈川县令。未几,死于任上。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l 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投笔从戎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反映了唐初知识分子向往边塞、渴望为国立功的精神风貌。 艺术特点l 善于抓住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形象概括的描写,并且采用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了明快的节奏,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容量。l l 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
16、对仗非常工整。l 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 卢照邻 l 卢照邻(634?683),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博学善文。20岁时为邓王府典签。一生不得志,屈沉下僚。后因患风疾去官。后服丹药中毒,病势加重。终因不堪病痛,自沉颖水而死。 长安古意l 第一部分:铺陈长安车马、宫阙、第宅的繁华富丽和统治集团上层人物寻欢作乐、穷奢极欲的生活情景。l 第二部分:以市井娼家为中心,画出了一幅王孙公子、军官侠客等各种人物纵情声色的夜游图。l 第三部分:转写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权臣得意骄纵的情况。l 第四部分:以汉代穷居著书的扬雄自况,显示自己不慕富贵、穷守学业的情志和清高独立的人格。 主题思想 l 借用
17、汉代的一些历史事实,描写了当时帝都长安形形色色的现实生活场景,集中揭露了上层统治者的横暴恣肆、奢侈淫逸和内部倾轧,抒发了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寄寓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讽谕之意。 艺术特点 l 主要采用赋法,但又有重点、有细节的描写,回环照应,详略得当。l 章法结构上,一般是四句一换景或一转意。l 词藻华丽婉媚,语言形象生动。 骆宾王 l 骆宾王(623684?),婺州义乌人。天姿聪颖,少负才名。七岁能诗,被称为神童。最初被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高宗仪凤三年(678)迁侍御史,不久又被诬坐赃下狱,出狱除临海县丞。徐敬业暴动,曾为其起草了著名的骈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后徐敬业兵败被
18、杀,骆宾王在兵败混乱中跳水逃亡,后下落不明,一说被杀,一说出家为僧。 诗 作l 骆临海集笺注,清陈晋熙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l 祝尚书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l 擅长七言歌行,帝京篇是其代表作。l 也擅长写五律,代表作是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l 首联对仗,以蝉鸣起兴,逗起客思。l 颔联抒情,在激愤之中感叹年华在狱中消磨,以至老迈,有一种悲怆哀怨之情。 l 颈联以蝉自喻,托物寓意,寄慨遥深。 l 尾联紧承上联,发抒悲愤心情。 l 艺术特点l 运用比兴手法,由物及人,由人及物,
19、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l 语言简洁凝炼,对仗工整。 六、陈子昂陈子昂的生平思想 l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出身于一个豪富之家。其父陈元敬,性格豪爽,乐善好施。 l 青少年时代就具有浪漫的豪侠性格和从事政治的热情。l 陈子昂的思想比较复杂。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从总的来看,儒家兼济天下的精神在他的思想中占主导方面。l 在诗歌创作上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陈子昂诗歌的特点 l 第一,有感于政事,针对现实中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使诗歌走上了反映现实的道路。如感遇之十九(圣人不利己)、感遇之二十九(丁亥岁云暮)l 第二,感慨身世,抒发抑郁不平之气,呈现出一种
20、昂扬壮大的感情基调与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慨。如感遇三十五(本为贵公子)、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 感遇(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l 诗咏兰若,托物寓意,以兰若比拟自己高洁的情怀,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l 前四句赞美兰草、杜若风采的秀丽,以喻自己品行高洁而无人赏识。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零落。表现出一种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悒郁情怀,从而将自己政治失意、
21、壮志未酬,美好理想未能实现的苦闷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l 登幽州台歌深刻的思想蕴含:l 此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它负载着人类心灵的共感而千古感动人心。l 登幽州台歌艺术魅力: l 境界开阔,格调雄浑,苍凉悲壮。 l 长短不齐的句法,音节抑扬变化,富有艺术感染力。 陈子昂诗歌创作的成就 l 陈子昂是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彻底清除了南朝诗歌与唐初宫廷诗的弊病,为唐诗注入了生命力,完成了诗风改革的使命。l 后人对陈子昂评价很高:l 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卓立千古,横制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学考试 复习 专题 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