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卷(课标A卷)--初中化学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06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卷(课标A卷)--初中化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卷(课标A卷)--初中化学 .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6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课标A卷)第一卷(选择题 共1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利用物质的进步史。制造下列用品所需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塑料器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KOH具有以下性质:白色固体 有腐蚀性 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A B C D3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述评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A.火柴梗着火点低 B.空气中氧气不足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
2、小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4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实解释A花香四溢分子不断的运动B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KMnO4和K2SO4 溶液的颜色不同两种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5下面是王小莉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A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金属铜 由Cu原子构成氧气 由O2分子构成 氯化钠 由Na+ 和Cl构成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 验纯 汽车到加油站加油 严禁烟火使用燃煤炉子取暖 注意室内通风组成水的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铝元素空气中
3、含量最多的元素 氮元素减少水污染 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使用乙醇汽油减少酸雨的发生 使用新型能源D环境保护与物质使用C物质使用与安全常识6.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A原子核质量较大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D原子核带有正电荷7.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要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通常有两种思路:将杂质
4、从混合物中除去;将有用物质从混合物中取出。以下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中,与的思路一致的是(1)已知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分别是183和195.8。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2)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3)海盐厂以海水为原料,用太阳能蒸发法晒得粗盐。 A(1) B(2) C(1)(2) D(2)(3)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36分)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9分)8(6分)学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
5、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和 有关。(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 有关。小松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3)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净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是小松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你认为小松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和用洗洁净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9(9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迅速增长的巨大的物质和能源需求与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要维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
6、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从化学的角度看,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我们通过应用和控制化学变化,研究重要元素(如H、C、O、S、Cl,、P)的循环利用模式,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和重复利用。电能催化分解水氢氧燃料电池H2H2OO2太阳光材料1:右图是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氢元素循环模式:材料2:下表是目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及相对值。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因素 及相对值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因素 及相对值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10光合作用110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5二氧化碳的溶解和生成石灰石2材料3: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碳元素循环模式,它是通过特定的化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6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卷课标A卷-初中化学 2006 山东省 中等学校 招生 考试 化学 课标 初中化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