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探秘-关羽北伐战役的资料汇编.docx
《三国历史探秘-关羽北伐战役的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历史探秘-关羽北伐战役的资料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羽北伐战役的资料汇编!关羽最后是个失败者,败者为寇,所以丢失荆州的绝大部分罪过都补关羽所承担了。至于关羽的为人究竟为何,由于史书上人材料不多,所以后人大多以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做为评论的主要依据。当然关羽的失败也是由于他本人的性格弱点所致。三国志中讲:“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他处理不好一些上级间的关系,这种人在现在社会中可谓为最不聪明的。还有“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三国志这样写道,我认为是比较确当的。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观点,认为关羽的北伐的时机选择有误。就此我阐述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其实早在公元208年,诸葛亮就为刘备集团提出了一个总规划,也就是后世人们所说
2、的“隆中对”。诸葛亮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从上述主论中可以看出,关羽的举动完全是符合刘备集团的总方针的。但关键在于时机是否合适。诸葛亮说,待天下有变,这个“变”就是要害所在。 首先:在汉中一战中,刘备大胜,斩曹操大将,人称“虎步关右,所向无前”的夏侯渊,曹操远来争汉中,也无功而返;第二,曹操内部发生了比较大的矛盾
3、,一是在建安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太医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造反的事件,二是在同年十月,又发生了宛县守将侯音反叛的事件。三是钟繇所亲信的属下魏讽在邺城谋反,从上述三个事件中可以看出曹操集团的内部矛盾十分突出。 第二:让刘备进位为汉中王,由于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五月进爵为魏王,这样就给曹操一个警示:“不要以为天下唯你独尊,在你的西南方,还有一个与你有着同样权力、与你分庭抗礼的汉中王。你若敢代汉为帝,汉中王就可承继汉统,伐逆复汉。”(参阅三国演义八十回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三:打通汉水。在刘备取得汉中之后,立即令孟达北上戟襄阳西侧的房陵。占领房陵后,孟达又奉命向西戟上庸,在与孟达西
4、进的同时,刘备又令他的养子副军师中郎军刘封沿汉水东下,与孟达会攻上庸。刘封迅速攻下汉水边中的西城,然后直扑上庸。在刘封、孟达的夹击下,曹操的上庸太守申耽抵挡不住,率众投降。至此被称为汉中“东三郡”的西城、上庸、房陵全部落入刘备集团的手中。占领“东三郡”,是为了打通汉水,因为“东三郡”都与汉水不紧密的地理联系。占领了“东三郡”,就打通了从汉中到襄阳这段的汉水。从而可以从西部策应由江陵北上攻打襄阳的关羽军。 第四:令关羽北攻襄阳。从三国志等书中,没有明确指出刘备、诸葛亮的任命计划,但可以从两点可以推断出:第一、刘备进位汉中王后,以汉中王的名义,“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铖”。“假节铖”,是当时帝王给臣
5、下的一种权位极重的待遇。假节铖者拥有代帝王旨意、掌握生杀的特权。当时关羽正积极准备北攻襄阳,此时给他这种待遇,显然是为了让他在此战役中,更大限度地发挥指挥和统帅作用;第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刘备占有汉中,大约六月底打通汉水的战役胜利结束,七月初关羽率荆州军北上襄樊,这三次战役如此紧密相连,一环扣一环,显然绝非偶然的巧合,而是实行完整地跨有荆益的整体战略的统一安排。 由上述四点可以看出,关羽的北伐绝非是完全不合时机的。至于关羽临战的指挥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向大家说明。襄樊保卫战的实力对比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说“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
6、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张辽传中说“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藩,如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辽与太祖会摩陂。”;徐晃传中讲“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可以看出关羽进攻襄、樊,不仅使曹操亲自出征,而且还把鼎鼎大名的,刚刚“威震逍遥津”、抵抗东吴的张辽也给调了过来。如果算上曾经增援过曹仁的于禁,曹操手下的五大将中,就有三人被调来参加襄、樊保卫战,也由此可见曹操几乎是押上他所有值得骄傲的家当。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
7、,好汉架不住狼多。”关羽就算再厉害,也不过能对曹操的五大将就以一敌二。以一敌三,还要加上坐镇总预备队的曹操,关羽当然不是敌手,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关羽进攻襄、樊,极大程度上迫使曹操与孙权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曹操为了保住襄、樊,而孙权早就对荆、襄九郡垂涎欲滴了。从上述“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就可以看出,堂堂一国之主孙权,竟要像走狗一梓,不顾廉耻地要求曹操令其讨伐关羽来效命于曹操。还有当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司马懿、蒋济也曾劝过曹操,“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刚樊围自解。”(见三国志。魏
8、书。蒋济传)。东吴孙权当然对荆州早就虎视耽耽,也自然不愿放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吕蒙、陆逊又联手“导演”了一出袭夺荆州的“好戏”,一向骄傲自大的关羽在曹魏与东吴的联手攻击下,最终没能逃过灭亡的命运。 仔细算一下,曹操、张辽、徐晃、于禁、曹仁、满宠、庞德、孙权、吕蒙、陆逊,这是一个多么庞大而又可怕的阵容啊!我坐在电脑前,独自想像一下都有些不寒而傈,(请别笑我),关羽北伐时,手下又没什么优秀的副将,即使将他义子关平、马前部将周仓都勉强算进去,也不过三人而已。以三敌十,关羽焉有不败之理。当然我还是那句老话,“把丢失荆州的全部责任都推给关羽是不对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荆州丢失的原因其实是诸
9、葛亮的“隆中对”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当时刘备的副军师庞统就曾经提醒过刘备,他说:“荆州茺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见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认为荆州是曹、孙、刘三家矛盾的焦点,是危险之地,因而在规划总方针时从不提及荆州,甚至连荆州在经济上的地位也加以否定。可惜刘备没有采纳庞统当时的意见。事实也正如庞统所言,关羽因荆州而全军覆没,而东出意欲报仇的刘备也在彝陵一战中被打得铩羽而归、片甲不留。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要全盘否定诸葛亮的“隆中对”,事实上“隆中对”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策论文章,它
10、的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策略性、思想性无不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我有时甚至认为它和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具有同样的学术地位)。但是关羽的覆灭和刘备最后的失败都是由“隆中对”所直接导致的,这也是事实。(对不起,说着说着有些跑题了,扯到了诸葛亮的头上) 我曾经试想,如果当时诸葛亮的“隆中对”中不是“若跨有荆、益”,又或是把“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改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襄、樊,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样虽然从伐魏的角度而言,也许不如直接从襄、樊攻击宛、洛来之有效,但从总体来看,也许却又是最好的。当然历史不会重演,但如果?失荆州的必然性-再为关羽翻案 后人对于
11、关羽的微词多来自失荆州,在下有一点浅见,不表不快.从根本上说,我不认为荆州之战如同某些网友所言,是一次偶然. 是否由于关羽的过失造成了吴蜀联盟的破裂呢?的确关羽拒绝孙权的提亲,水淹七军后强提东吴的军粮,又调走荆州守军造成后防空虚,但这是否是东吴夺荆州的事由呢? 窃以为非也,恰恰相反,吕子明白衣渡江不是偶然的事件,不是针对关羽的行为,而是东吴必然采取的军事行动,也就是说,吴蜀联盟的破裂是必然的, 这不是关羽的行为所能左右的. 吴蜀矛盾的焦点在于荆州,事实上,当时荆襄九郡由三方分割,襄樊地区归曹操,东部长沙等地归东吴,蜀仅占两郡半,就这两郡半东吴还要来争夺, 绝不是贪眼前小利的行为.以往我也曾经认
12、为荆州争夺战是孙权吕蒙等缺乏政治远见的表现,不禁感叹鲁肃死得太早.现在我觉得,这是孙吴不得不采取的. 由于蜀占据了荆州,北可以击曹,东可以袭吴,军事上的门户被其占据,这是曹操和孙权都很忌讳的事情.对于孙权来说,的确可以沿袭鲁肃时期的策略, 继续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曹操是当时孙吴最大的敌人,我不相信人才济济的东吴没有一个人看出这一点,东吴本就是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政权, 他自己也不会随便破坏与刘备的联盟,毕竟这曾经是生存的根本.但是联合刘备的后果是什么呢?如果当时东吴配合刘备出兵攻曹,刘备汉中兵马也出击, 三路兵马齐进,曹操的确可以被一举消灭.不过孙权能得到多少好处呢?整个河洛地区将落中刘备手中,自
13、己至多夺个合肥徐州而已,看着刘备坐大. 灭曹之后,刘备又会采取什么措施呢?占据了荆州就相当于占据了东吴的西大门,结果是什么谁也不会不知道. 联刘抗曹,最终将会被刘备所灭;联曹抗刘,最终破坏吴蜀联盟,两败俱伤,丧失灭曹最佳时机,最终被曹所灭(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两种结果, 对于孙权来说都是被消灭,不同的在于多得一块荆州,那么干脆先拿过来再说,还可以赌一把刘备不来攻吴,吴蜀联盟继续苟严下去.可惜的是, 刘备没有这种胸怀,吴蜀联盟的破裂就不可避免了. 事实上真正缺乏政治远见的不是关羽或者孙权,而是刘备和诸葛亮.他们看到了荆州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但没有考虑到孙权的利益.想与人家联合, 又不肯给人家好处,
14、舍不得孩子怎么套得了狼?孙权不是傻子,不会做陪太子读书的事情,不会消耗自己的兵力来让刘备做大.事实上荆州早就该还给孙权, 解决了这个焦点问题,吴蜀联盟才能够延续下去,灭曹才有真正的希望.刘备太短视了,真正的贪小利而肯惜身,就这么一块荆州,权借一时即还 ,夺了益州就还,取了凉州再还,好了,人家不陪你玩了,拿了过来.刘备又没有这种气量,非要再打一仗,彻底玩完了.吴蜀之争没有最后的赢家, 只不过为各自数十年后的灭亡奠定了基础. 关羽在荆州这块最前线,可能早已感受到吴蜀之间的矛盾,就算换了别人来,也一样保不住荆州.不论关羽的智略能否及得了赵云魏延等人(我以为关羽此等 熊虎之将,万人敌的智略绝不逊赵云)
15、,换一个人来守荆州,到多只能逃得了性命,荆州之战,如前所述,是不可能避免的.至于关羽北伐的失败, 更不是他一人的过错,关羽孤军作战,没有东西两方面的配合,曹操军队又不断前来增援,围了曹仁,来了于禁;灭了于禁,再来徐晃.仅凭荆州军马, 能有多大作为? 后人多责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没有看到背后的政治背景,我认为对关羽是不公平的.关羽自有其缺点,但荆州之战不是因为他的缺点而发生的. 这么一场大战,绝不是针对关羽个人的,实在是因为荆州这块地方太敏感了.连司马懿都看出这一点,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喜也.关羽实在是可怜, 我只是想,如果当时是赵云替关羽来守荆州,结果荆州又失,后人会不会再编一句赵云XX失荆州?可
16、叹.回复 支持 反对举报麦城关羽意识流 无边的黑暗簇拥着麦城,就仿佛冲天的骇浪要把迷航的小船掀翻。你巍然地坐在昏黄的油灯下,你心中无法言说的沉痛在眉头凝成了一座山。油灯的火苗在你眼中跳动,忽明忽暗,你仿佛看到自己的生命也在这样一点点暗淡下去。 那陪你走过了大半生、为你赢得让万人羡慕的英名的冷艳锯,已经有了一些班驳的锈色,但那种苍劲的杀气依然逼人。你感觉那就是自己的身躯。在模糊的光线下,你的意识也有了一点迷离,生命中过往的一幕幕倏忽闪过,你分不清是你握住了那把刀,还是那把刀握住了你,并握住了你一生的命运。 江东吕蒙已经袭占了荆州,你几天前的预感得到了证实。你决定进攻樊城的前一天,那只握刀的手就总
17、在抖动,你感觉到那把刀仿佛要脱手而去。是的,你感觉到了,你感觉到自己的身躯受到一股危险的力量的拉扯。江东一直在对荆州虎视耽耽,你感觉到那股拉扯的力量就是出自那几双满怀敌意而又在刻意伪装成友善的眼睛。 刀上泛着的冷光映着你心中的骄傲,对江东那些妒恨的眼睛你是蔑视的,对他们那些小小的伎俩,你冷笑的嘴角伴着嘲笑。你并没有低估他们的实力,你也知道自己所在的荆州处境的危险,只是那把刀身上凝聚的沉重的友情让你不得不做一些事情了。因为你已感觉到自己的时日无多,你必须乘着刀光依然没有消泯的这些日子,来实践当年桃园许下的诺言;你必须用这把刀为大哥的事业在荆州立稳脚跟;你必须出击,你知道,也许这将是这把刀最后一此
18、饮血。是的,饮血,这把刀只有饮血才能证明自己活着,你无法容忍这把刀生锈而入尘土,就如同你无法容忍这个身躯享受高官厚禄的安逸而老去一样。所以,你义无返顾的出发了。 对今日的结局,你只能感到无边的沉痛,却决不后悔。你知道,这就是那把刀必然要面对的命运,只是没有想到它在这个时刻提前到来。你本来就知道,从大哥决定为恢复汉室而努力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是在向命运挑战,而结局注定将是一场夸父逐日式的悲剧。但是,为了桃园那最初的承诺,你甘愿让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燃烧。你知道你为了这份承诺已经尽了全力,你已经向命运发出了最后的吼声,今日,你坦然走向这个最后的结局。关羽失荆州评议关羽是刘备集团的头号大将,对刘备一片忠心
19、。刘备西取益州,使命他“董督荆州事,”为时九年(建安十六年一二十四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在他镇守荆州的最后一年,襄樊战役一开始,接连胜利,“威震华夏”,使他的功业达到了顶峰。但是,最后却丧失了荆州。从当世到现代,评论关羽者指责他失荆州之过,却不全面检讨他镇荆州期间的活动,看不到他的功绩。关羽失荆州,原因是多方面的,陈寿则归之于关羽“刚而自矜”,便定下了评论关羽的基调,后世论者多从这个角度发挥,几乎成了千人一口。当然“刚而自矜”是关羽的一大缺点,但是仅仅从这个角度考察,把丧失荆州的全部责任推到关羽身上,指责他擅自发动襄樊之役,破坏了诸葛亮的孙刘联盟战略方针,甚至对曹操“篡汉”都有责任,就与
20、事实相违背了。本又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把关羽失荆州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去考察,并结合一些批评关羽的问题进行讨论,希望从中得到对关羽的重新认识。 (一)“孙权之逼”,孙刘矛盾与斗争 荆州,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力量的军阀都想占领它。还在建安五年(200),鲁肃就对孙权说:“荆楚与国邹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实,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建安九年(204),沈友又向孙权“陈荆州宜取之计”。建安十三年(208),富于又建议孙权图荆州。刘备集团也想染指。司是,在赤壁战前,孙、刘任何一方都没有达到占领荆州目的。 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孙权集团完全有可
21、能实现占有荆州的宿愿,但是刘备集团捷足先登了。正当孙权集团的主力还在与曹操留后部队作战的时候,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紧接着刘备带兵南循,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的太守投降。这时是建安十三年十二月。不久,“(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刘备集团用行动向远近宣布:刘备集团占有荆州四郡,刘备是那里的统治者。接着刘备又接受庐江雷绪率领数万部曲归附。这样一来,刘备集团的实力,比起赤壁战前就大为增长了。赤壁战后不久,刘备集团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在荆州顺起,骎骎乎与孙权集团并驾齐驱。刘备集团的这种变化,孙权集团根本不愿看到。虽然既成事实,但是并不甘心,便千方百计要把
22、它扼杀在荆州,或者挤出荆州,不容许它发展壮大。从此,孙刘两个集团之间产生了矛眉,围绕着荆州四郡(刘备占有的四郡)开展了明争暗斗。刘备集团实力增长使孙权集团畏惧,孙权“进妹固好,”表示拉拢。孙权此举,不是出自真诚,而是出于孙权集团的政治需要,是孙权集团对刘备集团施出的第一招,目的在于软化、控制刘备。唐代诗人吕温刘郎浦诗说:“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屋黄金。谁知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这首诗就说破了孙权“进妹固好”的政治目的。孙权集团认为这样作还不够,旋即施出第二招棗逼。后来诸葛亮回忆刘备在公安时的情况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
23、退狼跋”孙权逼迫之层,刘备处境之难,可想而知。 建安十五年(210),刘备为了改善同孙权的关系,不得不亲自去京口(今江苏镇江)而见权,“绸缪恩纪”。“绸缪恩纪”四字包涵着刘备的无限苦楚。可惜陈寿把它的内容抽掉了(或者今本有脱文)。刘备此行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他到京口,周瑜、吕范主张趁此机会将他扣留。周瑜向孙权上书说: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居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徒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使如瑜者挟其攻战,大事可定也。 周瑜对刘备的态度很鲜明:(1)视之如附庸;(2)“徒备置吴”,使刘备部曲群龙无首;(3)用武力挟制关、张。一句话,要消灭
24、刘备集团。周期的主张未能实现。一计不成,又生二计。刘备离开京口,周期又向孙权提出夺取益州的建议。周瑜的取蜀方案,把刘备集团排斥在外,不让其参加。如按计划完成,则出现曹、孙争衡的南北对峙局面,刘备集团则降为“国中之国”,其前途就不卜自明了。孙权接到周瑜建议后,大概经过磋商,作引修改,决定邀请刘备集团共同取蜀。后一方案比前一方案为优,对刘备集团说,仍然是一个圈套。双方共同取蜀,刘备必须派出主力或相当数量的部队,而且孙方要求刘军为“先驱”,自然孙权部队为后继,雁行而进。孙权集团的这一打算,一则把刘备集团的主力或相当数量的部队调出荆州,削弱刘备在荆州的力量,易于挟制;二则刘军在前面攻坚,必然造成重大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 历史 探秘 北伐 战役 资料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