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核舟记》三 .doc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核舟记》三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核舟记》三 .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核舟记三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2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才能目的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德育目的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1协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方法1读办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
2、部分的模样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好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如此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2发觉法、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发觉法”阅读,便于整体感知文意;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图、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选择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细心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教具预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
3、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探究考虑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课堂训练,强化文言知识积累和运用。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觉的音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珍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觉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一则新闻出如今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设计(二)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
4、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老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老师提示并领读以下内容(投影显示):(1)留意以下字的读音:罔(wn) 膝(x) 褶(zh) 髻(j) 倚(y)戌(x) 篆(zhun)八分有(yu) 奇(j)诎右臂支船(q)(2)留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精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
5、研究处理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咨询题。老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三、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本人的发觉,“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觉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展全班交流。2要求学生细心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精确又逼真。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本人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1)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明确:文章采纳总分总的构造形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杰出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6、。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构造、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照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2)辨明说明顺序。提咨询: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部分。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多媒体显示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学生齐读25段。(3)探究考虑。提咨询: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如此写的缘故。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在此根底上稍作点
7、拨。明确:缘故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阔,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能够关闭,如此说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能够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假如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确实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能够引人入胜,而且能够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别气氛。4学生齐读课文,依照写作思路提示,背诵24段,在头脑中完善“大苏泛赤壁”的故事。第二课时四、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1咨询题讨论,引导学生留意作者的细致观察。提咨询: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舟记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核舟记三 教案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