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6 社戏》导学案 .doc
《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6 社戏》导学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6 社戏》导学案 .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6 社戏导学案16.社戏【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2关于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展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
2、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方式。3.关于课文有关内容 本文的删节部分,是写看社戏之前,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欲扬先抑,加强小说的表现力。比方: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构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非常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构成鲜明的对照。假如作些引申,大概还能够认为: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以下加点字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 社戏 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6 社戏导学案 教案 人教版 语文 年级 16 社戏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