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相互作用教案--高中物理 .doc
《2010届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相互作用教案--高中物理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相互作用教案--高中物理 .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2010届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第二章 相互作用一 重力 弹力 摩擦力【基础知识】一、力: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_ 使物体发生_三要素:_基本特征:物质性:力不能脱离_而独立存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的,只要有力,就一定有对应的_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受其他力的作用_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运算遵循_定则,或_定则力的图示: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_,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_,产、箭头(箭尾)画在力的作用点上,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二、重力:产生:由于_的吸引而例物体受到的力大小:G=_ 测力计测量g的变化:重力加速
2、度会随着_的增大而增大,随着_的增大而减小方向:_重心:定义:为了研究方便人为认定的重力的_相关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位置确定:(1)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_ (2)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_确定 (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三、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施力)物体由于要恢复_,对与它接触的(受力)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产生条件:物体相互_接触并且发生_原因:_物体发生形变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大小:弹簧类物体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F=_ 非弹簧类物体弹力大小可以由_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水平面上压力和重力、斜面上压力和重力的垂直
3、分力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区别:性质不同、受力物体不同、施力物体不同四、摩擦力: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_或_时,在接触上所受的_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两种摩擦力的比较: 名称项目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定义两相对_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两相对_的物体的摩擦力条件接触面_接触处有_两物体有_接触面_接触处有_两物体有_大小、方向大小:_方向:_大小:_方向:_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特别提醒: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
4、力与摩擦力总垂直,反之不一定成立【要点聚焦】一、弹力的有无的判断方法: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判断:多用于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假设法: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物体间的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状态,若能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不能,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由状态分析弹力,使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物体受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来判断物体间的弹力是否存在弹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那个物体上,具体有:弹力弹力的方向弹簧两端的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形
5、变的方向轻绳的弹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面与面接触的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的物体点与面接触的弹力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球与面接触的弹力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球与球接触的弹力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杆的弹力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弹力的方向:二、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方法:假设法:运动状态法:反作用法:三、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根据物体所受外力及所处的状态可分为两种情况: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摩擦力,则摩擦力等于合力,若除摩擦力
6、外,还有其他力,先求合力再求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计算:F=FN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大小也无关最大静摩擦力并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物体实际受到的静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一般情况下,为了处理问题的方便,最大静摩擦力可按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处理例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车静止时,F=mgsin,方向沿杆向上。(B)小车静
7、止时,F=mgcos,方向垂直杆向上。(C)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时,一定有F=ma/sin.(D)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运动时,,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rctan(a/g). 例如图所示,小球B放在真空容器A内,球B的直径恰好等于正方体A的边长,将它们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A)若不计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对B有向上的支持力(B)若考虑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向下(C)若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上(D)若不计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对A没有压力例如图所示是主动轮P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Q的示意图,A与B、C与D分别是皮带上与
8、轮缘上相互接触的点,皮带不打滑,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B点相对于A点的运动趋势方向与B点运动方向相反(B)D点相对于C点的运动趋势方向与C点运动方向相反(C)D点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D点运动方向相同(D)主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 例如图所示,在车厢内悬线下悬挂一小球m,当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角度。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1,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1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B)汽车也可能向左运动;(C)m1除受到重力、底板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D)m1除受到
9、重力、底板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例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例如图所示,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出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斜面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斜面依然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是-( )(A)大小为零(B)方向水平向右(C)方向水平向左(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例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和;a、
10、b是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木块,已知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现发现a、b沿斜面下滑,而楔形木块静止不动,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 )(A)(B)(C)(D)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放置的钢板C上,与钢板的动摩擦因数为,由于光滑导槽A、B的控制,物体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使钢板以速度1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沿导槽的方向拉动物体使物体以速度2沿导槽运动,则F的大小为_mg(填或=) 例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k t (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如图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的关系如下哪一个图所示-( )tGfFtGftGf
11、Gtf(A) (B) (C) (D)例如图,一圆柱半径为0.2m,它以20rad/s角速度绕竖直轴OO/匀速 转动。现用力F将一质量为1物块A压在圆柱侧面上使其以3m/s速度匀速下滑。若=,求F的大小(已知A靠在光滑杆上且不会随轴转动,g=10m/s2)二 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定义:如果一个力_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_,那几力就叫这个力的_逻辑关系:合力与分力是一种_关系。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_,或作用线的_交于一点的力。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_的过程。力的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_,
12、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_和_。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_,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二、力的分解:概念:求一个力的_的过程。遵循的法则:_定则或_定则分解的方法: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正交分解:分解唯一的条件: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两分力的大小结果唯一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与方向,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结果唯一力的分解有两解的情况: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当F2=Fsin时,分解是唯一的。(最小值)当FsinF2F时,分解是唯一的。FF1F2F1,F2,已知两个不平行分力的大小:分别以F的始端、末端为圆心,以F1、F2为半径作圆, 两圆有两个交点,所以F分解为F
13、1、F2有两种情况。存在极值的几种情况。已知合力F和一个分力F1的方向,另一个分力F2存在最小值。已知合力F的方向和一个分力F1大小,另一个分力F2存在最小值。【要点聚焦】一、共点力合成的方法及合力范围的确定:共点力合成的常用方法:作图法:计算法:(1)相互垂直的两个力的合成:_(2)夹角为的大小相同的两个力的合成:_ (3)夹角为120的两等大的力的合成:_合力范围的确定: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1-F2|FF1+F2三个共点力的合力:(1)合力的最大值:F1+F2+F3 (2)合力的最小值:任取两个力,求出其合力范围,若第三个力在这个范围内,则合力最小值为零。若第三个力不在这个范围内,则合力
14、的最小值为最大的力减去另个两个较小的力的和的绝对值。提醒: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上较小的力的和减去第三个较大的力二、力的分解的两种方法:按力的效果分解:根据力的实际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再根据两个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两分力的大小正交分解法:定义:把一个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分力的方法优点:可以把复杂的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例题精解】例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图)。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例一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同时受到三个水平共点力F1、F2和F3作用,其大小分
15、别为: F142N、F228N、F320N,且F1的方向指向正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B)F1、F2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可能为20N(C)若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F2、F3的合力大小为48N,方向指向正南(D)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F2、F3的合力大小一定为42N,方向为正南例如图所示,用绳AC和BC吊起一个重100N的物体,两绳AC、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绳AC和BC对物体的拉力的大小。ABC例如图所示,将一根不可伸长、柔软的轻绳两端分别系于A、B两点上,一物体用小动滑轮悬挂在绳子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1,绳子张力为T1;将
16、绳子B端移至C点,待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2,绳子张力为T2;将绳子B端移至D点,待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3,绳子张力为T3,不计摩擦,则-( )(A) 1=2=3 (B) 1=23 (C) T1=T2=T3 (D) T1=T2T3例如图,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例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要使物体沿着墙匀速向下滑动,则外力F的大小为多少?三 受力分析一、受力分析:定义:把指定物体(或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_的过程。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7、先分析_(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_(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明确_,即确定分析受力的对象隔离物体进行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_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画出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准确标出各力的方向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_,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否则,必然发生了少力、多力或错力的现象二、共点力的平衡:平衡状态:物体处于_或_状态。共点力的平衡条件:_或者_(正交分解)平衡条件的推论: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大小_、方向_,是一对_。三力平衡:物
18、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_、方向_。多力平衡: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_、方向_【要点聚焦】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及其应注意的问题:常用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方法项目整体法隔离法概 念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选用原则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注意问题受力分析时不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系统内任一物体所受的外力都作为整体的个力一般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假设法:应注意的问题:不要把研究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届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相互作用教案-高中物理 2010 高考 复习 第一轮 相互作用 教案 高中物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