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指导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指导 .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指导第三单元 青年生活学习目的1阅读(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2)抓住小说这一文学款式的体裁特点,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3)理解社会背景,把握小说主题。(4)培养想像力和制造力,提高阅读小说的水平。(5)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加强语言运用才能。2写作(1)学会心理描写。(2)发挥想像力,进展探究,改写原文情节。3口语交际(1)抓住文中富有哲理的话,结合社会和人生,谈谈本人的看法。(2)针对课文提到的某些现象,结合本人的生活体验,谈谈本人的看法。学法指导1单元聚焦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青年生活的小说。这里所说的写青年生活,并不是都像孤单之旅心声如此
2、,完全以青年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家乡写家乡人物的变化,但是描写青年闰土的片段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入。孤单之旅写一个小孩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弟弟的无情寡义,通过青年假设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人间悲剧,其中也包含了假设瑟夫对人生、对社会的某种认识。心声所触及的是当前的一些教育咨询题。2阅读建议(1)阅读小说,先要抓住故事情节。由分析故事情节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2)抓住典型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典型环境是构成人物性格的要素,是社会现实的详细表达,因而,由典型环境能够推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3)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典型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从而分析
3、出人物性格。典型人物形象是一类人的代表,又有独特的个性。应分析他与同类人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尤其留意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思想,还要由此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挖掘主题思想。(4)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来推理出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5)品味关键语句。3相关知识(1)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出身于一个衰败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99年去南京求学,1902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学医,后弃医从文。立志通过文学妨碍,改变国民精神,推进社会改革和进步。1906年在日本东京从事文学活动,翻译俄
4、国、东欧等一些被压榨民族的文学作品。1909年回国,先后在绍兴、杭州任教。辛亥革命后,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官员,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18年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同年5月,发表了狂人日己。从此,他不断走在新文化的前列,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和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作品。1926年8月因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被反动当局通缉,以后相继到厦门大学、广州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回到上海,1936年10月在上海逝世,全部作品搜集在鲁迅全集中。“鲁迅”的笔名是1918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五月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启用的。从此以后,“鲁迅”的名字扬名四海,尽人皆知。鲁迅为何
5、取如此的名字呢?1920年底鲁迅跟许寿棠见面时对此作理解答,他说:“由于新青年编辑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所明白的,因而临时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思鲁而迅速之意”。从这里我们能够明白,取名“鲁迅”充分表达了他对母亲、祖国的热爱,以及时刻不忘奋力前行的严格要求。(2)小说简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小说中的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既能够概括介绍,也能够详细描写;既能够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也能够描写人物的外貌;既能够描写人物的行动和语言,也能够插入适当的谈论;既能够正面着笔,也能够侧面衬托。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开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还把高潮、结局提到文章的开头,这种写法叫倒叙。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并表现主题思想。小说的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主题思想效劳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描写更为重要。情节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人物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