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青岛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岛市统计局2006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国家局、省局的业务指导下,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局党组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统计服务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和统计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提高新形势下的统计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今年,我局先后荣获青岛市2005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优秀单位、全国统计“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先进集体等称号,并顺利通过“省级文明机关”复审。一、年度主要工作(一)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加大对统计数据的监控力度,全面完成各类统计报表上报任务。2005年各专业年报和今年以来的各
2、类月、季度近500种统计报表没有出现任何趋势性、技术性差错,主要统计指标均一次性通过省局审核认定。利用经济普查资料顺利完成全市和各区市2004年普查年度GDP数据的统一核算。组织对区市GDP进行联算,实现专业统计数据与GDP核算数据之间、全市核算数据与各区市核算数据之间的顺利衔接。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开工投资项目的监控力度,研究建立了青岛市新开工投资项目统计预审制度,协调发改委、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对新开工投资项目进行联审,严格把关,并组织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专项检查,为保证投资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二)GDP核算改革工作进展顺利为适应国家GDP核算制度和方法的重大变化,改革和
3、规范了我市的地区GDP核算方法,进一步细化了数据质量审核评估方法,完成全市和各区市1952年以来GDP历史数据、2000年以来非公有经济历史数据的调整和修订工作,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发布。完成2005年非公有经济核算和民营经济新旧两套行业2005年报、2006年季报测算工作,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三)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果一是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并组织开展了试调查。今年上半年,在学习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青岛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实施方案。5月18日,由我局起草并以市政府名义向全市下发了关于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6月23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服务业统计工
4、作会议,对在全市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进行了动员部署。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1-5月份和1-8月份的试调查,共计调查企事业单位5600余家,各类工商户5000余个,涉及国民经济239个小类行业。此项调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标志着我市服务业统计工作取得创新性突破,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研究建立起青岛市科技自主创新指标体系,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科技自主创新调查监测制度。该调查制度的建立,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地方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家统计局进行了宣传报道,并全文转发了制度有关内容,供各地参考借鉴。青岛市委研究室以决策参考形式予以全文印发,供各级领导参阅。夏耕市长、王修林副市长对此也分别作了批示。三是研究建立了青岛
5、市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和谐社会统计调查监测制度。青岛市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由30项指标构成,对和谐社会发展进程的评价,主要通过“和谐发展指数”的形式予以反映。该研究成果在定量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达到国内同类研究中的领先水平,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有关调查监测制度将从2006年年报开始正式实施。四是研究建立了节约型社会及单位GDP能耗统计制度。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对已建立的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统计制度进行了完善,对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GDP能耗、万元GDP取水量等7项指标进行了测算,并联合市发改委等部门对青岛市20
6、05年及2006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和各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向社会进行了发布。五是组织开展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专题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协调度”的量化概念,利用“协调度”对青岛市“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找出了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对策建议。国家统计局对我市的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了推广。六是物流统计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省率先建立起物流统计测算制度,该制度为反映全市物流总体规模和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量化的指标体系,此项工作得到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崔锡柱,副市长胡绍军等市领导的肯定。该制度从2006年年报开始实施。(四)统计调研分析再
7、上新台阶截至11月份,全局共撰写各类统计分析资料444 篇,被市委、市政府信息部门以及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综合采用率达到 66.7%,被市领导批示79篇次,其中,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6篇次,市领导批示和市主要领导批示数量分别比上年同期有较大提高。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部署,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问题研究。年初,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一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拟定了提高青岛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建设节约型社会 提高资源利用率研究等15个“全市经济重点问题分析研究”题目,分析研究成果取得可喜成果。在全省第十四次优秀学术论文与统计分析评选中
8、,共有5篇论文分获一、二等奖。(五)圆满完成劳动力调查等大型调查任务,农业普查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完成本年度两次劳动力调查。按照国家和省的调查方案要求,对全市抽选的近8000个调查对象开展了调查。此项调查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市城乡劳动力资源、就业和失业人口的总量及结构、研究制定劳动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调查结果一次性通过省局验收。全面启动第二次农业普查准备工作。强化措施,切实搞好“四落实”工作。今年5月,县级和镇级普查机构全部组建完毕,并落实了普查经费、人员、用车、办公用房和设备等。圆满完成市级和县级综合试点工作。分两期集中对全市九个涉农区市镇级以上农普业务骨干共计500余
9、人进行了培训,各区市也于11月中旬全部完成对村级普查员和指导员的培训。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向全市农户发放了170万封夏耕市长的一封信,印刷宣传标语12万条、宣传画3万张,制作了公益广告电视宣传片和宣传光碟,在青岛日报设立了普查登记倒计时牌。由分管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区市长签订了农业普查目标责任状。加强督查调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了清查摸底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市的农业普查工作正有序推进,为明年1月1日正式入户调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统计法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今年全年共检查2118家单位,查出了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235件,立案查处198件,对6
10、3家单位给予经济处罚,罚款额72.6万元,结案184件,强制执行12件。部署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年初,与市法制办、市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统计执法检查的通知,并制定下发2005年全市统计法制工作要点。6月中旬,组成两个检查组,重点对工交、劳动工资、贸易等专业,到五市一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统计执法大检查。 组织对统计“四五”普法的验收工作。对我市统计“四五”普法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先进单位进行了推荐。青岛市被授予全国统计“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称号。组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专项检查。5月中旬,分成三个检查组对城阳、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等五市一区的1-4月份计划投资亿元以上和部分2000万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市 统计局 2006 工作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