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能培训专题-电路分析基础-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工技能培训专题-电路分析基础-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技能培训专题-电路分析基础-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11.3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第十一章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11.4 空心变压器,11.5 理想变压器,11.6 全耦合变压器,11.7 实际变压器模型,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是电路中的两种元件,同属于磁耦合元件,它们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谓磁耦合,是指载流线圈通过彼此的磁场而相互关联的现象。但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又有各自的特点,耦合电感是动态元件,能够储存能量,而理想变压器既不储存能量也不消耗能量,只是按照一定的变比传递能量。,本章主要介绍互感现象、耦合电感的同名端、耦合系数;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含有耦合电
2、感的电路的分析。最后简单介绍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及其应用。,第十一章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依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压与磁链的关系为:,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图11-1 匝数为N的自感线圈,感应电压与线圈电流的关系为:,其中,,,在这里L称为自电感。,当具有自电感L1、L2的两个线圈紧密靠近时,如图11-2(a)所示。N1、N2是线圈1、2的匝数。当两个线圈都有电流时它们的磁场相互关联的。为简化分析,先让线圈2的电路开路。,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图11-2 线圈1在线圈2产生的互感,图(b)是为了说明线圈2的感应电压极性与线圈的绕向有关。,11.1 耦合电感
3、的伏-安关系,设电流i1在线圈1中产生的自感磁链为11,在线圈2中产生的互感磁通为21。线圈1的总磁通1为:,当1随时间变化时,线圈1的感应电压为:,因为只有磁通21经过线圈2,所以线圈2的感应电压为:,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M21称为线圈1对线圈2的互感系数,简称互感,单位H。通常M的值取正。,同理,若在线圈2中通以交变的电流,线圈1的电路开路,如图11-3所示。,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图11-3 线圈2在线圈1产生的互感,线圈2的总磁通2为:,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当2随时间变化时,线圈2的感应电压为:,因为只有磁通12经过线圈1,所以它的感应电压为:,总结:
4、互感M的大小表明一个线圈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的能力。M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压越大。,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其中,M12称为线圈2对线圈1的互感系数。,当两个线圈在同样的环境下时,可以证明,M21=M12。因此当两线圈有耦合作用时,可省去下标,用M表示互感。,在耦合电赶的伏-安关系中,因自电感的电流与感应电压都是对同一个线圈,感应电压的实际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符合关联参考方向。而互感是衡量一个线圈的电流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的能力,因此感应电压的极性与另一个线圈的绕向有关。绕向不同,互感磁通可能会削弱自感磁通,也可能增强自感磁通。,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在分析电路时耦合
5、线圈一般用电路符号表示,不能具体表示出元件的内部结构,实际的互感元件也看不见线圈的绕向,因此,常在电路图中的互感线圈上标注互感电动势极性的标记,这就是同名端的标记。,是各取耦合线圈的一端,标上“”或“*”号,这一对端子称为同名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若设一端是产生互感电压的电流的流入端,则另一端的是互感电压的“+”端。反之,若一端是产生互感电压的电流的流出端,则另一端是互感电压的“-”端。,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同名端定义:,在变压器和互感器出厂时,厂家已用同名端的标记符号在它的外壳上标示出线圈的相对绕向。当然,可以根据同名端的定义,也可以用实验的方法确定同名端。,图11-4 用同名端
6、标识耦合电感的电路模型,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图11-2可简化为图11-4(a)的电路模型,图中1、2端互为同名端,或1、2端互为同名端。图11-4(b)、(c)、(d)给出的是另外三种情况的电路模型。,例11-1 求图11-5(a),(b)中耦合电感的端电压u1,u2。,图11-5 耦合电感的电路模型,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解:(a)电路,电流i1从1端流入,根据同名端的定义,在线圈2中产生的互感电压极性一定是3端为 正。因此,电流i1在线圈2中引起的互感电压,与线圈2的端口电压u2方向是一致的,,因此有:,同理可得:,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对图(b)电路,线圈
7、 2同名端的位置与图(a)中相反,而端口电流、电压的定义方向一致,因此互感电压的极性一定与式(a)的u1和u2一定相反。端口的伏安关系:,图11-6 耦合电感的相量电路模型,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耦合电感元件可用相量模型表示:,对应的伏-安关系表示为:,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用受控电压源等效的方法表示电路中耦合线圈的互感作用:,等效,经过这样的转换,两线圈之间不再有耦合关系。,相量表示,因为通常情况下,,21 11,12 22,所以k的值是介于0和1之间。,工程上用它来描述两线圈的耦合程度。,即:,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耦合系数定义:,将两线圈的互感磁通与自感磁通
8、的比值的几何平均值。即:,11.1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若21 = 11,12 = 22,即:每个线圈产生的磁通全部通过另一线圈,则k=1:,称两线圈是全耦合。,k=0,两线圈无耦合。,k值的大小反映了耦合的程度,它与线圈的结构、相互位置及周围的介质有关。,(a) 松耦合 (b) 紧耦合 图11-8 耦合电感的耦合程度示意图,当k0.5时,称为紧耦合,如图11-8所示。,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一、 耦合电感的串联,一对耦合电感的串联有两种方式:顺串和反串。,顺串是将两线圈的异名端相联,如图11-9(a)所示。根据同名端的定义与互感电压极性的关系,可得到用受控源表示的电路,
9、如图11-9(b)所示。,图11-9 耦合电感的顺串,图11-9 耦合电感的顺串,因此得到:,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顺串后的等效电感。,等效为无互感的电路:,反串是将两线圈的同名端相联,如图11-11(a)所 示。同样可得到用受控源表示的电路,如图11-11(b) 所示。,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图11-11 耦合电感的反串,因此有:,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反串后的互感对磁通起“削弱”作用。,图11-12 无互感的反串等效电路,反串后的等效电感,等效为无互感的反串电路:,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顺串时的等效阻抗:,反串
10、时的等效阻抗:,结论:串联的两个电感若有互感时,等效阻抗不仅与自电感阻抗有关,还与互感阻抗和串接方式有关。,耦合电感并联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如图11-13所示。(a)是同名端连接在同一节点上,称为同侧并联电路;(b)是非同名端连接在同一节点上,成为异侧并联电路。,图11-13 耦合电感的并联电路,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二、 耦合电感的串联,对同侧并联电路,有:,因为,,所以有:,同侧并联电路的等效电感为:,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对异侧并联电路,同理可得到等效电感为:,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三、 去耦等效电路,在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中,
11、常常会有图11-14(a)所示的部分。在计算时常用等效电路模型来代替,以方便计算。,11-14(a)同名端连在公共端点上,下面推导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去耦等效电路,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a)同名端连在公共端点上,(b)去耦等效电路,图11-14同名端相连的耦合电感及其去耦等效电路,对(a),由同名端的定义与互感电压极性的关系,可得 :,对(b)电路,依据KVL有:,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将两式的系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若改变同名端的位置,如图11-15(a)所示,可以 得到11-15(b)所示的去耦等效电路图。,(a)异同名端连在公共端点上,(b)
12、去耦等效电路,图11-15耦合电感及其去耦等效电路,11.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和去耦等效电路,对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若是正弦稳态电路,可用相量法进行分析,也可在时域内进行分析。在列电压方程,要注意耦合电感上有互感电压。也可灵活应用上一节中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在这一节中主要通过几个实例来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11.3 对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图11-16 例11-2电路,11.3 对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例11-2 求图11-16(a)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解:利用去耦T形等效变换,得到图1(b)的等效电路。,容易得到电路的输入阻抗为:,图11-17 例11-3电路,11.3 对含耦合电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工 技能 培训 专题 电路 分析 基础 耦合 电感 理想 变压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