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爱莲说》教学设计_3.docx





《2022《爱莲说》教学设计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爱莲说》教学设计_3.docx(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爱莲说教学设计爱莲说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爱莲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了解“说”这种文体。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情感看法和价值观: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操;2、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行,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教
2、学内容一、 导课幻灯放映莲花的图片引入导语:同学们,刚才图片中的是什么花(莲花),它美不美,喜爱不喜爱(喜爱)。宋代有一位哲学家叫周敦颐,他不仅宠爱莲花,还写了一篇千古传诵的短文爱莲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相识一下他。二、作者及文体学问介绍:(出示图片)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了解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争论,但都
3、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教学内容(一)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疏通文意。出示图片,学习生字,检查预习。(二)老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三)学生再读,找出文中描写莲的语句,思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提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体态香远益清 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风度气质这些描写不仅写出了莲漂亮的外表、芳香的气质,而且对莲高洁的品德、美妙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来朗读这段文字)(四)作者宠爱莲花仅仅是宠爱她的外形吗?书中把莲比作什
4、么?(君子)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像之处呢?提示: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质朴自然,不显媚态中通外直内心通达 ,行为方正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敬重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看法:要做一个像莲一样品德高洁的君子。作者借莲来表达自己的志愿,想一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提示:托物言志 托莲花形象,言君子之志现在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让我们将这一段再大声的朗读一遍,留意读出对莲的崇敬之情。(五)作者写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提示:
5、写莲是为了赞美像莲一样的君子,质朴正直、志洁行廉;将菊比隐逸者,虽具高洁品质却超凡脱俗,不愿没有滞留在世俗之中;将牡丹比富贵者,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六)对于花的宠爱是由人的思想感情来确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宠爱,那么作者对宠爱菊、宠爱莲、宠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看法?提示:菊-惋惜 牡丹-鄙视四、课堂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也不悄于像世俗之人那样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以莲自喻,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是难能珍贵,让我们在大声朗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五、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阅读.感悟.实践”(二)2、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
6、所托之物所言之志。爱莲说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的1、学问:诵读全文;驾驭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2、实力:诵读实力;表达实力。3、德育:学习莲花的名贵品质。4、重点目标:诵读全文,驾驭重要实词。5、目标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上一课字词(二)由检查预习导入新课让学生读自己查阅的关于赞美莲花的文章或片断(5分钟)。老师.总结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今日,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和作者),看他是怎样抒发对莲花的赞美之情的?(三)作者简介(见课文下注释)(四)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作者究竟抒发了对
7、莲花的哪些宠爱之情呢?(五)请听课文朗读的录音,给生字注音。(六)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理解文意。“甚”“蕃”“独”“予”“濯”“清涟”“妖”“蔓”“益”“净”“植”“亵玩”“隐逸”“鲜”“宜乎”(七)学生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八)分析课文。1、课文第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予独爱莲?“我”为什么独爱莲?因为莲的形象和品质。莲有怎样的形象和品质?比方了怎样的人格和气节?7个短语让学生先翻译这7个短语,再说比方意。老师归纳:文中对莲的描写包括7个短语,句句写莲,而又语语喻人。写莲的可爱形态,也就是写君子的高尚气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的是莲花的明哲保身,不以妖艳取悦于人。比方了人
8、既不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茎挺直独立,决不旁逸斜出。喻人的胸襟磊落,豁达正直,不结党营私。“香远益清”写莲的芳香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而更加芳香扑鼻。喻人的美德可以流芳百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写莲亭亭玉立,纤尘不染,任人观瞻,而有凛然不行侵扰的风姿。喻人的庄重仪态,高尚气节,威猛不屈,令人敬重。这7个短语从七个方面写莲,合起来描写莲的整体形象。充分说明白“予独爱莲”的缘由。同时也为下一部分抒发感慨作了有力的铺垫。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可听一句朗读录音跟读一句)再引导学生开展背诵竞赛,3分钟背下的加分。2、学习其次部分其次部分写了什么?莲花的比方意
9、义。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衬托手法。从菊的“隐逸”来旁衬;从牡丹的“富贵”来反衬。概括莲花高尚品质的一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小结:本文采纳以花喻人的写法,以“花之君子”一语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表明白他明哲保身的生活看法。(九)作业:192页二、三;默写全文三、目标形成性检测内容,实施手段及方法说明下列加点的词(投影):可爱者甚蕃;濯涟清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回答: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7个短语)莲花的这些品质比方了哪些人格?爱莲说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朗读、背
10、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生:没有。师:不要缺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观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 枝 独 秀、独 擎 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生:感觉怎样?美极了。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11、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 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爱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爱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拓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
12、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芳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2、题目含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争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争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细致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尝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1、听读课文录音,留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精确。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沟通-老师提问老师重
13、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推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详细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明确:比作君子;详细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
14、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看法。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明哲保身)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躲避现实,隐居起来。(志向高洁,隐居避世)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非常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用作陪衬。这
15、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行。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比照和比较。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明哲保身,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钦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行,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具有高洁的莲花自喻,表达自己不慕名利、志向高远、明哲保身的生活看法。五、实力训练。仿照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
16、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我爱 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坚韧,斗志昂然的勇士 。六、总结: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向、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望的君子行为。同学们,当我们学习这两篇短文的时候,我们或许为作者高雅的情趣和坚贞的节操所感动。历史已发展到今日,时代已今非昔比,但世间污浊之气,腐朽之风也会传宗接代,仍有待我们去抵制,去清除。我们应当向古代贤者学习,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行端正、志趣高尚的人。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
17、文,写在练习本上。爱莲说教学设计4一、引入新课1、彩屏展示美丽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妙的世界。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漂亮的风景,还听到了美丽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专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今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观赏一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二、出示课题:(彩屏画面荷花画面)美中生趣 文中蕴情美文观赏爱 莲 说(周敦颐)引语:爱莲说是一篇喜闻乐见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宠爱,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今日我们通过观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三、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留意
18、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彩屏出示荷花背静、文章字幕、配古筝曲出水莲)。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留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四、赏析课文(一)分小组探讨:这篇文章美在哪里?(二)综合看法,各组发表看法。(班上发言)(三)老师综合归纳:依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美丽、表现手法奇妙、结构精致。(四)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1.貌美品美探讨: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像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明哲保身的君子。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分析:“出淤泥而不
19、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方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方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清高),比方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敬重。作者 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行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2.语言美丽。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采纳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活泼生动。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
20、色。骈散句分男女生读。着重观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方,赞美了莲的君子品行不慕富贵,明哲保身。“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到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3.手法奇妙: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纳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板书:(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明哲保身)(2)衬托:文中有三处衬托:(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1、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殊是最终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珍贵。4.结构精致:一条线索: 全文以“爱”为线索 (出现七次)两个衬托: 草木之花(蕃) 菊(独)牡丹(甚)莲(独)菊(独)牡丹(甚多) 莲(独)三种类型: 三种花:菊、牡丹、莲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这三方面的奇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合成了完美无缺的艺术佳品。五.课堂小结: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爱莲说 2022 教学 设计 _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