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5 伤仲永》导学案 .doc
《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5 伤仲永》导学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5 伤仲永》导学案 .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5 伤仲永导学案5、伤仲永【预习案】教学目的:(一)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让学生本人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明白课文。(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四)留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一)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二)留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预习提示一、作者及作品本文选自,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
2、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爽朗,意境隽永。二、根底知识(一)、掌握以下字的读音及意思:隶 扳 谒 邑 称 泯 矣 焉 耶(二)句子停顿: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三)词类活用1、“即书诗四句” 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3、“邑人奇之” 奇:描述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4
3、、“稍稍来宾其父” 来宾: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来宾招待。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6、泯然众人矣 (名词用作动词;变成一般人。)7、父异焉 (描述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异,感到惊异,对感到惊讶。)(四)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此。 今义:常用作推断词。)稍稍来宾其父 (古义:慢慢、慢慢地。 今义:略微。)复到舅家 (古义:再,又。 今义:常用义为重复、往复)泯然众人矣 (古义:一般人。 今义:常指大家、许多人。)(五)理解几个词语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5、“从祖先还家”从:跟从
4、。 6、“前时之闻”:往常听到的名声。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一般。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六)理解以下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儿得到或上天给予的(七)重点句子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指定题材(叫他)写诗,他立即就能写成,诗的文采和义理都有可取之处。2、稍稍 来宾其父 或 以钱 币乞 之。慢慢地请他父亲(带他)去作客,有的
5、人还用钱财和礼物求他作诗。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学 。他的父亲觉得那样做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访问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居然成了平凡的人,是由于他从人们得到的教育没有到达。三、自读课文,掌握大意谁能说说标题“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咨询,自由朗读课文一遍。(一)学生自由诵读。(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讨论),掌握大意。(三)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方仲永的变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 伤仲永 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5 伤仲永导学案 教案 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伤仲永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