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ppt(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影响,内容概要,1 社会影响概述 2 从众 3 服从 4 依从 5 集群行为,1 社会影响概述,1.1 社会影响的含义 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1.2 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促进,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1.3 社会干扰 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指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1.4 对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的解释 查荣克(R. B. Zajonc)认为,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动机水平将会提高,因此他的优势反应能够轻易地表现出来,而较弱的反应则会受到抑制。,他人在场,动机水平
2、 提高,优势反应 增强,促进熟练 工作成绩,劣势反应 减弱,抑制非熟练 工作成绩,2 从众,2.1 从众的含义 从众(conformity)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2.2 从众研究的两个经典实验 2.2.1 谢里夫(M.Sherif)估计运动距离实验,2.2.2 阿希(S.Asch)判断相同直线实验,x,a,b,c,2.3 从众的原因,2.3.1 行为参照(信息性动机) 准确性 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而从众所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2.3.2 对偏离的恐惧(规范性动机) 归属感 对于同群
3、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对于偏离者,群体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因此,任何人对群体的偏离都有很大冒险。,2.4 影响从众的因素,2.4.1 行动者 (1)个性特征 个体的自我评价越高,从众率越低(施奈德);个体的果断性越强,从众率越低(艾克斯);场独立型的个体从众率低于场依存型的个体(董婉月)。 (2)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随着自我卷入水平的增加,人们保持自己最后行为与原先判断相一致的倾向也越来越强烈,因而从众的比率也越来越小。,2.4.2 客观刺激物 (1)清晰程度 判断涉及的事物客观标准越明确,人们对自我判断的肯定程度也越高,相应的行为从众率也越低。 (2)重要性
4、客观刺激物对人们越重要,原则性越强,从众率也越低。,2.4.3 所处关系或情境 (1) 群体的一致性 对群体一致性的任何破坏,都会导致从众率的显著下降。 (2) 群体的规模 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但最高的从众率出现后,即使一致性的群体规模再大,也不再导致从众率的增加。,(3) 群体成员的身份 群体成员在群体中的身份越高,越具有“专家权威性”,其发生的从众的可能性就越小。 (4) 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 个体被群体接纳的程度越深,其出现从众的可能性也越大。,3 服从,3.1 服从的含义 服从即按照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3.2 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 3.2.1
5、被试:40名男性,3.2.2 步骤,将被试两两配对,一名为真被试,一名为实验助手,真被试扮演老师,实验助手扮演学生,学习语词配对,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给予电击惩罚,电压从15-450伏,当电击电压越来越高时,学生依次出现以下反应: 呻吟叫喊怒骂哀讨求饶猛击桌子、踢打墙壁(300伏)昏厥,3.2.3 结果,300伏 5人,315伏 4人,330伏 2人,345伏 1人,360伏 1人,375伏 1人,450伏 26人,3.3 影响服从的因素 3.3.1 命令者的权威性 命令者的权威性越高,人们服从的可能性就越大。 3.3.2 个体的道德水平 个体道德水平越高,服从命令作出不良行为的可能性越
6、小。,3.3.3 诱骗入门的策略 个体卷入水平越高,服从的可能性就越大。 3.3.4 权威的靠近程度 个体距离权威越近,服从的可能性就越大。 3.3.4 受害者的靠近程度 个体距离受害者越近,服从的可能性就越小。,4 依从,4.1 依从的含义 人接受他人请求而行动,使别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称为依从。,4.2 依从诱导策略 (1)“登门槛”效应与技术 “登门槛”效应指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较大要求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登门槛”技术指先提出较小要求,然后再提出目的指向比较大的要求,诱发人们依从的方法。,(2)低球技术 低球技术指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别人接受这个小
7、的要求后马上提出一个别人要付出更大代价的要求,增加他人依从的可能性。,“登门槛”技术与低球技术的区别: 时间联系的区别 登门槛的两步操作中间有时间间隔,而低球技术的两步操作是紧接在一起的,没有较长的时间间隔。 两步要求的性质 登门槛技术的两步要求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低球技术的两步要求则是直接相联系的。,(3)留面子效应与技术 留面子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的要求之后,对较小的要求接受性出现增加的现象。 为了使人们更好地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而容易被拒绝的要求,从而提高人的接受较小要求可能性的方法,就称为留面子技术。,(4)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
8、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5 集群行为,5.1 集群行为的含义 一般来说,人们的行为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之下,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受通常的行为规范所指导、自发的、无组织的、无结构的、同时也是难以预测的群体行为方式,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集群行为。,集群行为英文写成 Collective Behavior,又译作“集聚行为”或“聚合行为,也被人译作“集体行为”,在前苏联学界则被译作“集体外行为”或“非集体行为”。,5.2 时尚 时尚是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某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方式。时尚和流行密切相关,实际上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
9、的两个方面,所以也有人把时尚和流行两词混用。 时尚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装饰、礼仪和生活行为三个方面。,5.2.1 时尚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 (1)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或相对丰裕 一方面,物质生活条件窘迫者无心他顾,对他或他们来说解决温饱胜于追求时尚,这是人间第一号“天性”;另一方面,物质生活条件丰裕者(起码没有温饱之虑)要追求一种流行的行为模式,也大多要凭借某种物质的形式。,(2)日常生活中大众的相对闲暇 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工业革命以前,少数人的富裕和闲暇是以大多数人的贫困和忙碌为代价的。一直到19世纪末,闲暇如凡勃伦所言始终只是社会上层即所谓“有闲阶级”的垄断物。只是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
10、加哥工人大罢工后,闲暇才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凡勃伦有闲阶级论(1899) 在该书中,凡伯伦提出了两个至今为止仍然流行盛广的概念:炫耀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炫耀闲暇(conspicuous leisure)。显然,消费是财富的一种证明;而闲暇尤其在工业革命未完成之前的获得的闲暇一样是财富的证明,因为“闲暇之所以可贵,闲暇之所以必不可少,部分原因在它表明了与贱役毫不相干”。凡勃伦从有闲阶级的产生历史入手,有力地说明了,在有闲阶级看来,“高贵的举止和生活方式,是和炫耀闲暇和炫耀消费的规范相一致的对贵重物品进行炫耀消费,是有闲绅士博取声望的
11、一种手段”。,(3)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发达 大众传播媒介与时尚的关系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有些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本身就是时尚物品,这些物品的出现和普及促成了相应的时尚的兴起;另一方面,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的普及,为各种时髦行为方式的制造和推广提供了可能。,(4)一般大众的时尚意识 在一个或多或少具备了上述客观条件的社会中,能否出现以及能否普及某种时尚,还与该社会中一般大众的时尚意识的强弱有无密切相关,这是时尚流行的主观条件。,5.2.2 时尚的类型 时尚不是一种单一的社会现象,它有不同的层次,具体的表现表现形态也多种多样。如果从一事物或行为流行范围的大小、
12、持续时间的长短、追求者的身心投入程度的高低入手,我们可以把时尚分为时髦、热和时狂这样三种最具概括性同时又互为连续的类型。,(1)时髦 作为时尚最为常见的初始形态,时髦是“一种零散的、短暂的时尚”。时髦在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一种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又迅速消逝的生活或行为模式,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尚”或“阵热”。如果时髦的东西比较新奇和高雅,又称之为摩登。,一种时髦的样式,(2)热 与时髦的零散性和短暂性相比,热是一种相对持久且较为成型的生活或行为模式;而和时髦的浅俗性相比,热也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生活风格、活动系统和具体的文化项目的系列显现。此外,在参与者的主观投入方面,热界于时髦与时狂之间。
13、具体些说,虽然热的追随者的身心卷入程度要高于时髦的追随者,但它毕竟还不是时狂,仍主要与情绪唤醒的温和层次有关。,(3)时狂 时狂,是时尚这一越转越快的漩涡的中心。时狂是时尚发展的极端形式,是时尚参与者狂热而不理智的状态。时狂与时髦和时尚最主要的区别之处在,处在时狂状态的参与者其身心投入程度远远高于时髦和时尚的追随者。罗斯曾专门指出,时狂与暴众心理十分接近,是一种典型的缺乏制度性的集群行为方式,并且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5.2.3 时尚的心理机制 时尚的基本心理机制由两个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心理过程构成。这就是,既要树异于人,又要求同于人。具体说来,社会上层或想成为社会上层的人要树异于
14、不如己者,所以他们往往是最先采用尚未有人采用的新事物的领潮者;而社会下层或不甘再为社会下层的人则要求同于胜过己者,所以他们往往是想方设法采用已有人采用的新事物的赶潮者。,(1)树异于人 为了追求新奇,为了立异于他人、标新于旧制,时尚的倡导者会千方百计地在各个方面表现出差别、体现出个性。比如,在传统社会中,上层阶级是极其希望能与下层阶级区分开来的,能通过与众不同的服饰、色彩、车马、宅第、谈吐、三妻四妾以及一掷千金的气派,显示出自己的地位、富有和闲暇。最初,他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保持与下层社会的差异:其一,明令禁止下层阶级穿戴或使用上层阶级的服饰和器物;其二,放弃已被下层阶级模仿和采用的服饰和器物
15、,创用新式样的服饰和器物,重新确立与下层阶级不同的标识。,在当代社会中,富裕阶层也往往会使用炫耀甚至挥霍的手法,来显示自己的独一无二,拉大与一般大众的差别。,炫耀与区隔:英国歌手汤姆 琼斯和汉普丁克各自坐在自己的劳斯莱斯车上,李春平和他的劳斯莱斯,(2)求同于人 由于一种流行的时尚总是表现出其特定的珍贵性,表现出时尚参与者的某种殊荣和优越,它便为众人的效仿创造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不加入到时尚的行列,不仅在众人面前显示了自己对新鲜事物的麻木,而且还表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明显地劣于他人。因此,当流行的时尚卷进越来越多的迎合者时,在公众中便产生了一种求同于人的心理需要。这是时尚的心理机制的另一个方面
16、。,5.2.4 时尚的传播规律 (1)时尚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及文明程度成正比 古往今来,那些经济发达、物质生活条件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向来是时尚的始作俑者,是流行的生活与行为方式的“集散地”。,(2)周期性往复 时尚的变迁有时呈现为周期性的循环往复状态。今天视为时尚的事物,明天或许就会成为陈旧;而今天视为陈旧的事物,明天或许又会变成时尚。,(3)常态曲线 时尚的流行,常常体现为统计学上的“常态曲线”。这“常态曲线”常常有两个方面的具体涵义:其一,一个社会中时尚的始作俑者和极端注意者总是少数,而对时尚极端不注意或熟视无睹的人也是少数。其二,时尚的流行也常常表现为一条近乎对称的常态曲线。,(4)双向
17、传播 在传统社会,时尚的流行遵循的基本上是所谓“上行下效”规律,即时尚的始作俑者或领潮者总是社会上有地位、有身份、有经济实力的人。但是,近代以来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时尚传播过程中的“下行上效”现象也日益明显。,(5)内容容易失真 时尚的流行常常会传播的远广而失其本来面目。后汉书所载:“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好匹帛”。,5.3 流言 流言(gossip)是广泛传播的有关现实社会问题的不确切消息。人们一般将那些有意捏造和传播、会产生恶果的流言称为谣言。 流言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为数相当多的人对某一事件感兴趣或者非常关心;二是大家都缺乏关于该事件的信息。,流言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失真,这是因为流言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三种状况: (1)锐化,即断章取义,从全部内容中选取若干加以渲染; (2)调平,即重新编排,把某些细节省去,使故事简明易讲; (3)同化,即加墨润色,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接收和传达流言,使之更符合自己的人格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