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pptx
《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pptx(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发 展 心 理 学,婴儿期 0-3,幼儿期 3-6、7,青年期 17、18-35 青春期 11、12-15、16 童年期 6、7-11、12,老年期 60- 中年期,35-60,心理发展的性质 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 规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概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 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明确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
2、容,心理发展的年龄 阶段特征,心理发展的基本 理论,1.年龄特征(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非绝对同步) 2.年龄阶段的根源(主导作用:认知过程的更替),研究内容 1.发展动因问题(心理发展本质问题:遗传.or.环境),2.发展连续性问题 3.发展动力问题,4.关键期问题 概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功能 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研究的设计方式 横向研究设计(某一特定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 纵向研究设计(相同研究对象在不同年龄阶段) 纵横交叉研究设计,训练研究和教育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概述,研究的特殊性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发展性 关注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
3、心理发 展和变化历程,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 和动态性。 研究的新趋势 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学科、跨领域的结合性研究 研究方法的整合(临床法=观察+实验+谈话),444,4,概述,心理发展的动因 心理发展的动因,遗传 因素 决定 心理 发展,高尔顿,遗传 环境 共同 决定 心理 发展,通过 社会 学习 获得 行为 发展,班杜拉,新 行 为 主 义 代 表,环境 因素 决定 心理 发展,华生,社会 文化 因素 决定 心理 发展,维果茨基,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 语言使心理发生质变 最近发展区 开始形成且尚未成熟,主体 客体 相互 作用 结果,皮亚杰,智慧就是适应 4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动作
4、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4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叙述模式(1,+1,-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 心理发展的量变质变,心理发展过程,概述,心理发展过程,概述,心理发展过程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皮亚杰),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前运算阶段 (2-6、7岁) 具体运算阶段,特征和主要成就 感知运动图式,依靠动作 表象图式(质的飞跃) 泛灵论、不能理解整体和部分间的关系、 自我中心性、思维不可逆性、缺乏守恒 运算图式(抽象概念,思维需要具体活动),(6、7-11、
5、12岁) 脱自我中心性、思维可逆性、守恒性,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及以后),抽象逻辑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关注假设命题)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心理社会危机,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 概述,心理发展过程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埃里克森),阶段 婴儿前期 婴儿后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后期,主要发展任务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人格特征 希望品质 意
6、志品质 目标品质 能力品质 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 ,内动力: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 外动力: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敏感期,特定学习机会的“宽窗口”,较为困难,发展缓慢 关键期,特定学习机会的“窄窗口”,难以弥补 2岁前,概述,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发展心理学简史,概述,发展心理学简史,达尔文,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一个婴儿的传略,普莱尔,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一书, 标志着科学儿
7、童心理学的诞生。,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更为明确。,概述,真题集锦,44【16.05二级】、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般来说,个体心理发展有()加速期。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45【16.05二级】、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而不断内化的结果,这是()的观点。 A、班杜拉 B、巴普洛夫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46【16.05二级】、皮亚杰认为,适应的实质是()。 A、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B、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C、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D、强化原有的认知结构 44【16.05三级】、
8、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这是()的观点 A、班杜拉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巴甫洛夫,概述,真题集锦,45【15.11三级】、下列概念中属于“社会学习理论”的是()。 (A)最远发展期 (B)顺应 (C)替代性强化 (D)社会化 46【15.11三级】、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A)成熟 B)经验 (C)模仿 (D)动作 47【15.11三级】、按皮亚杰的理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不包括()。 (A)守恒性 (B)脱自我中心性 (C)泛灵论 (D)可逆性,主导活动,生理变化,记忆,思维,认知发展 言语,想象,智力,情绪,人际,社会性发展 气质,自我,人格,动作:
9、头尾 近远 大小,手: 五指分化 手眼协调 脚: 独立行走,无条件反射 (智力发展 最原始基础) 条件反射 (爱新刺激),感知觉 (最先成熟) 6月开始 (深度知觉),12月, 表象词语,3岁左右 1000词汇,兴趣 笑 哭 分离焦虑,依恋 安斯沃斯: 安全型 回避型 反抗型,巴斯: 情绪性 活动性 冲动性 社交性,托马斯& 切斯: 容易抚养 抚养困难 发展缓慢,NO.1飞跃 主体我 客体我 -自我意识,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1.无条件反射:有明显生存意义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等)/无明显适应价值的(抓握、行走、游泳、围抱等
10、)-4-6个月后消失 2.无条件反射的意义: 是先天具有的适应环境、保护自身生存的行为 有助于发展早期社会关系 是建立各种条件反射的基础 是智力发展的最原始基础,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新生儿的发展,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睡眠-觉醒时的活动(2-3个小时)-啼哭 新生儿啼哭的功能:传递需求信息;吸引成人照顾的导向作用 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 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新生儿的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和可修复性 大脑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结合的产物。 婴儿早期大脑具有良好的修复性。如,5岁前语言功能的修复。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11、婴儿动作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觅食/吸吮/吞咽)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活动 动作发展受生物成熟程序化制约,也受环境影响有共同的顺序 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受生物成熟程序化制约,也受环境影响有共同的顺序。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3、动作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4、动作发展促进了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婴儿主要动作发展:
12、1、手的抓握动作(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意义:A.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 B.开始操作工具 C.使多种感官协调 2、独立行走(婴儿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意义:A.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 B.扩大认知范围; C.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3、婴儿动作发展遵循普遍的原则和顺序: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婴儿的学习,婴儿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 1、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具有普遍性。 2、条件反射学习 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 3、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婴
13、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 1、研究方法的突破: A.习惯化范式:包括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B.优先注视范式:视觉偏爱程序,以注视时间为指标 2、感觉的发展: A.视觉:视觉集中(出生后3周) 视觉追踪(12-48小时)颜色辨别(15天即具有,3-4个月成熟) 对光的察觉(24-96小时) 视敏度(24小时只有成人的13%) B.听觉:(听觉辩别/语音/音乐感知/视听协调) C.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 3.知觉的发展: (1)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手眼协调、视听协调 (2)模式知觉:能把一个图形知觉为有机的整体。视觉偏爱程序。新生儿具有先天的模式知觉。
14、 (3)深度知觉:吉布森的视崖装置*,6个月有深度知觉。 婴儿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在出生后头3年,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注意和记忆的发展 (一)婴儿的注意 婴儿注意的最早表现是先天的定向反射。 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从受客体刺激物的外部特征所制约到受主体内在心理活动控制。 婴儿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注意内容的选择性: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偏好的图形,人脸);受知识经验支配;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 (二)婴儿的记忆 1.记忆发生的时间:胎儿末期 2.按记忆的内容:12个月之前:情绪记忆、动作记忆;12个月之后:表象记忆、词语记忆 6-12个月出现“认生” 、客体永久性、模仿 12个月以后,
15、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A非B错误(9-12个月),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三、加工整合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一)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 婴儿已经具有整合信息并分类编码的能力。-采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研究技术,9-12个月能将食品、动物、交通工具分别归类。 (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8-11个月的婴儿问题解决过程的3个水平:无效尝试、有效尝试、无须尝试而直接成功。 思维的发展直觉行动思维,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婴儿的发音 1、发音的阶段性: 简单发音阶段(0-4个月):韵母 连续音节阶段(4-9月):主动发音交流 学话萌芽阶
16、段(9-12个月):听起来在说话,没有明确的意义和指向 2.发音的特点: (1)最初的发音具有普遍规律性 (2)婴儿真正掌握母语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 (3)3岁左右基本掌握母语全部发音。,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的言语发展,二、词汇的发展 词汇量:1-1.5岁:第一批50-60个 3岁:1000个 特点:从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开始;理解的词义与成人不尽相同(扩大或缩小) 三、句子的发展(1岁半至2岁半是关键期) 单词句到多词句:1岁-1岁半; 简单句到复合句:1岁半-2岁;,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的言语发展,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一)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手势 (二)婴儿与成人之间的
17、言语交往 (三)成人与婴儿之间的言语交往 交流内容:贴近婴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交流技能:适应婴儿言语发展水平 语用技巧:句子简短、语速减慢、话语重复 交往策略:互动、促进发展,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的言语发展,五、语法的获得-言语发展的理论 1.5-2.5岁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3岁末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1、后天学习理论:斯金纳、班杜拉、布鲁纳;分为强化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2、先天成熟理论:乔姆斯基语言获得装置(LAD)、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认为认 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的言语发展,一、婴儿的气质 1.按活动特
18、性划分(巴斯等) 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2.按三种类型划分(托马斯和切斯的类型学说) 分为三种:容易抚养型(40%)、抚养困难型(10%)、发展迟缓型(15%)、混合型(35%),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情绪的发展 (一)婴儿兴趣的发展 婴儿早期兴趣的三个发展阶段: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100天前后)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6个月前后)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2个月前后) (二)笑的发展 自发性微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 (三)哭的发展 生理反射性哭应答性哭主动操作性哭(社会性哭) 婴儿啼哭的5
19、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四)分离焦虑 1.最初阶段: 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愤怒抗议 2.第二阶段:失望、减少啼哭、情感冷漠 3.第三阶段:企图适应新环境,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鲍尔比的婴儿依恋发展四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 (4)互惠关系形成阶段:能理解并接受母亲的暂时离开,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艾斯沃斯的实验 3-4个月见到陌生人会
20、微笑;7-8个月有“陌生人焦虑;8-24个月有“分离焦虑” 艾斯沃斯的婴儿依恋三类型(1989): 安全型依恋(65%-70%) :父母对孩子的欢乐、悲伤以及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很敏感,这种情感促使他们关爱孩子,从而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互相喜爱、重视,孩子不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回避型依恋(20%) :与安全型相反,逃避型的父母经常远离孩子,逃避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学会了逃避与父母接触,抑制自己的依恋需要。 反抗型依恋(10%-15%)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经常不一致,有时候很关心,有时候却不感兴趣。由于这种不一致性的爱,使得焦虑/矛盾型的孩子在自己的情感没有得到
21、回报时显得暴躁和焦虑。 意义:这些不同的依恋形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它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征和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Cindy Hazan等人关于成人中依恋的研究(1987) 设计了一个爱情小测验并把它刊登在报纸上,在测验中除了询问人们的浪漫关系,还让人们选择出自己的依恋形式。 安全型的人很容易接近,并期望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 回避型的人不易与他人形成亲密关系,他们不信任他人; 反抗型的人也对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但与回避型不同的是他们对自己的伴侣着迷。 这三种依恋在成人中的比例:安全型占56%,逃避型占25%,焦虑/矛盾型占19%。,婴儿期
22、的心理发展,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衡量婴儿期母亲的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可以从反应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来衡量。 反应性:积极应答 情绪性:笑、说、爱抚,表达积极的情感 社会性刺激:多进行社会性互动,如相互模仿,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婴儿自我的发展 (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 1.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我(I)、客体我(Me) 2.哈特自我意识发展两大阶段: (1)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 8个月之前没有主体我;9-12个月认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12-15个月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2)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15-18个月,能把自己当客体认知;18-24个月能用人
23、称代词”我“,客体我出现,第一个飞跃* 照镜子实验:1岁前/22-24个月 (二)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 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婴儿健康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婴儿期,真题集锦,47【16.05二级】、婴儿客体我的自我意识大约出现在()前后。 A、六个月 B、一周岁 C、二周岁 D、三周岁 46【16.05三级】、婴儿在离开母亲,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会产生惊恐、躲避反应,这是( ) A、社交焦虑 B、社会性恐惧 C、分离焦虑 D、生理性恐惧 48【15.11三级】、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学习 (B)吃喝睡眠 (C)游戏 (D)观察模仿,
24、主导活动,生理 变化,记忆,思维,认知发展 言语,想象,智 力,情绪,人际,社会性发展 气 质,自我,人格,游戏,象征性游戏/ 假装游戏,(认知、学习、,教育途径),NO.1 加速期,无意识 形象记忆 机械记忆&,意义记忆,记忆策略:,视觉复述 复述,具体形象 思维 逻辑思维,萌芽 自我中心,是什么 为什么,名 动 形,口语发展,关键期,新颖 神奇 超越,指向未来,自尊 具有稳定性,认同: 父母 教师,叔叔阿姨 哥哥姐姐,同伴关系,认同,NO.1 叛逆期 父母,(独立自主性),特征定位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7岁),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7岁) 发展心理学简史,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咨询 发展心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