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ppt(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基础知识部分,咨询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正常,异常,婴儿,幼儿,老年,时间,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知、情、意、行,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社会交往与个性形成,改善,量化,基础知识部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社会化,个人层面,社会心理学,人际层面,自我意识,社会知觉,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人际吸引,概念、内容、条件、载体、分类,群体层面,社会层面,社会动机,社交情绪,态度,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风俗,概念、结构、功能、发展、自尊,印象形成、归因,亲和、成就、权利、侵犯、利他,焦虑、嫉妒、羞耻、内疚,成分、维度、形成
2、、转变、测量,概念、结构、功能、体语沟通,概念、特点、自我暴露、原则,亲和、喜欢、爱情,从众、社会促进、模仿、暗示,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概述,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F.H.奥尔波特,G.W.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3、,概述,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概述,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社会化,个人层面,人际层面,自我意识,社会知觉,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群体层面,社会层面,社会动机,社交情绪,态度,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风俗,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时期-19世纪上半叶) 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孤独)、
4、奥德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今) 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社会心理学简史,概述,社会心理学简史,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价值中立原则 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等,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系统性原则 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档案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既要努力地增强研究结果的解释力 也要不任意夸大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概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交换论(操作行为主义&边际效用递减等) 五大命题(霍
5、曼斯):成功命题、刺激命题、 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 侵犯-赞同命题,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荣格、沙利文、埃里克森,等 主要概念:意识与潜意识、力比多-性本能 快乐原则&现实原则、生本能&死本能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35、美国心理学家 G.W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现实的、想象的和()存在所影响。16.05 三级 A、真实的 B、虚构的 C、推理的 D、隐含的 34、“ 自我是社会的产物”,这是( ) 的观点。2015年11月 二级 ( A) 社会交换论 ( B) 精神分析论 ( C) 社会学习论 ( D) 符号互动论 36、属于荣格
6、提出来的概念是()。2015年11月 三级 (A)最近发展区 (B)观察学习 (C)集体潜意识 (D)自我实现,概述,真题集锦,社会化: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再社会化-再教化 内容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培养社会角色 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较长的生活依附期&较好的遗传素质(异常复杂的神经网络),社会化,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社会化,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 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 语言社会化(特别重要的地位) 性
7、别角色社会化(性-生物学;性别-人格特征) 道德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社会化,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社会化,社会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社会角色分类 先赋角色(父母) 成就角色(老师) 规定性角色(公务员)开放性角色(老师) 功利型角色(商人) 表现型角色(教授) 自觉角色(演员) 不自觉角色(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社会角色,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詹姆斯-主我与客我 米勒-镜我(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自我的结构 物质自我、
8、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自我,社会化与自我概念,自我、身份与自尊,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社会自我(3岁-13、14岁) 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自尊&自信,自我,社会化与自我概念,自我、身份与自尊,身份: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地位身份-稳定)及处境地位(处境身份-易变)决定的自我认同。 身份的特点 客观性 主观性 多重性 稳定性 契约性,身份,社会化与自我概念,自我、身份与自尊,自尊: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马斯洛: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 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詹姆斯:自尊
9、成功/抱负 影响自尊的因素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 行为表现的反馈(表扬、鼓励) 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自尊,社会化与自我概念,自我、身份与自尊,36、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 )为条件的。2016.05 二级 A、语言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道德社会化 D、政治社会化 35、影响行为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的( ) 。2015.11 二级 ( A) 唤起水平 ( B) 自我概念 ( C) 自尊水平 ( D) 自我抱负 36用来描述社会对男女在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的概念是()16.05三级 A、性 B、性别角色 C、性别 D、性别差异 36、根据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自尊属于( )。2015.11 二级 ( A) 归属需要( B) 安全需要 ( C) 低级需要( D) 高级需要 37、有利于个体提高自尊水平的是()。2015.11 三级 (A)遭遇失败 (B)接受挫折教育 (C)扬长避短 (D)做事追求完美,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真题集锦,社会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 自我知觉 人际知觉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认知者的经验(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认知者的情绪,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印象: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首因效应(不熟悉的人)&近因
11、效应(熟悉的人) 光环效应(以偏概全)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 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作用。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印象形成过程的实际情况) 积极中心品质-真诚、热情消极中心品质-虚伪、冷酷,印象,社会知觉与归因,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印象管理(印象整饰/印象控制):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印象管理的作用: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印象管理策略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投人所好,印象管理,社会知觉与归因,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归因
12、: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行为原因的分类 内因&外因 稳定性原因&易变性原因 可控性原因(变化的预测)&不可控性原因(准确的预测),归因的定义、行为原因的分类,社会知觉与归因,归因,控制点理论(罗特):内控者&外控者 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海德) 折扣原则(凯利) 协变原则(凯利) 影响归因的因素 社会视角 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自我防卫策略&动机性归因偏差) 观察位置(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时间(背景),控制点理论、归因原则,社会知觉与归因,归因,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刺激客体(三高) 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行为主体(高一) 高特异性
13、、低共同性、低一致性情境(低一),37、“一白遮百丑”属于()。2016.05 二级 2015.11 三级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 37、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现象是()。2016.05 三级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 37、关于刻板印象,正确的说法是( ) 。2015.11 二级 ( A) 其作用是消极的 ( B) 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 ( C) 其作用是积极的 ( D) 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38、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 ) 2015.11
14、二级 ( A) 内归因 ( B) 准确的预测 ( C) 外归因 ( D) 变化的预测 39、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2015.11 三级 (A)内归因 (B)归因为智力 (C)外归因 (D)归因为能力,社会知觉与归因,真题集锦,动机:引起、推动、维持、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走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自然动机&社会动机(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动机过程 社会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与调节功能 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社会动机,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社会动机概述,温特 积极的权力动机&消极的权力动机(酗酒等) 引起因素:社会控制的需要 对无能的恐惧,起源
15、于依恋 作用: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 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 避免窘境 影响因素:情境(悲惨) 情绪(恐惧焦虑) 出生顺序(沙赫特-长子女),麦克利兰 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的联系 影响因素:目标的吸引力 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培养注意:家庭教养方式(自律训练的严格) 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主要的社会动机,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主要的社会动机,亲和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侵犯=伤害行为+侵犯动机+社会评价 侵犯行为的原因: 1.本能论的解释(弗洛伊德-宣泄) 2.挫折-侵犯学说 多拉德-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 伯克威兹-侵犯还与侵犯线索有关 3.社会学习论的观
16、点(班杜拉) 影响因素:情绪唤起水平 道德发展水平 自我控制能力 社会角色与群体 大众传媒的影响 去个性化的状态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主要的社会动机,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主要的社会动机,侵犯动机,社交情绪: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社交焦虑 嫉妒(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羞耻(减少羞耻最容易的办法是自我孤立、远离他人) 内疚(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社交情绪,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社交情绪,38、根据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的趋势。2016.05 二级 A、上升 B、下降 C、平
17、稳 D、波动 38、侵犯行为是习得的,这是( )的观点。2016.05 三级 A、社会学习理论 B、本能论 C、挫折侵犯学说 D、侵犯论 40、用“习性学”理论来解释人类侵犯行为的学者是()。2015.11三级 (A)伯克威兹 (B)洛伦兹 (C)弗洛伊德 (D)多拉德 41、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的关系是()。2015.11三级 (A)负相关 (B)零相关 (C)正相关 (D)无相关,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真题集锦,态度: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态度的成分 情感成分(A-affection):主导地位 行为倾向成分(B-behavioral
18、 tendency) 认知成分(C-cognition)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比较复杂 态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个体赋予对象的主观价值,态度,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态度概述,态度的功能 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 态度的维度 方向(态度的指向) 强度(多数人格量表涉及) 深度(卷入水平) 向中度(接近核心价值程度) 外显度 态度的形成:依从认同内化,态度,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态度概述,态度转变模型(霍夫兰德)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态度转变模型、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态度转变,传递者,沟通信息,目标(接受者),情境,态度转变理论,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态度转变,P-O
19、-X(P-个体、O-他人、X-另一对象) 平衡状态:3肯定/1肯定2否定 P-O最重要,肯定时的平衡是强平衡 肯定时的不平衡是强不平衡,海德平衡理论,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认知失调的原因: 逻辑的矛盾 文化价值的冲突 观念的矛盾 新旧经验的相悖,社会交换论,态度是肯定因素(得)和否定因素(失)的 代数和,量表法 单维量表 多维量表 投射法 摩根-主题统觉测验(TAT) 罗夏-墨迹测验 行为反应测量法(测谎仪的工作原理),态度测量-始于20世纪20年代,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态度测量,39、某种态度在个体态度体系及相关价值体系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反映了态度的()属性。2016.05 三级 A、向
20、中度 B、深度 C、外显度 D、强度 40、一般来说,态度的 ABC 三个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如果出现不一致, ()往往起主导作用。2016.05 三级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行为倾向 41、在海德的 P0_X 模式图中,最重要的是()。2016.05 三级 A、 P 对 x 的态度 B、 P0 关系 C、 O 对 x 的态度 D、 Ox 关系 39、在态度的 ABC 模型中, B 指态度的( )。2015.11 二级 ( A) 外显度( B) 行为倾向性 ( C) 向中度( D) 卷入水平,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真题集锦,40、关于态度转变,正确的说法是( ) 。2015
21、.11 二级 ( A) 持自我服务立场的传递着说服力强 ( B) 信息唤起的畏惧情绪越强烈,说服效果越好 ( C) 自尊水平高的人不容易被说服 ( D) 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和说服效果之间呈“ U 型”关系 42、个体态度接近核心价值观的程度是态度的()。2015.11 三级 (A)强度 (B)向中度 (C)深度 (D)外显度,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真题集锦,沟通: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人际沟通 +大众沟通 沟通的结构,沟通,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信息源,信息 接收者,信息,通道,反馈,障碍,背景,沟通的主要功能 获得信息的手段 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
22、要因素 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人际沟通的分类 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口头沟通&书面沟通 现实沟通&虚拟沟通,沟通,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的结构与功能,沟通网络 正式沟通网络 非正式沟通网络,沟通,沟通与人际关系,沟通的结构与功能,留言式,偶然式,集束式,身体语言沟通,沟通与人际关系,身体语言沟通,人际关系: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特点: 个体性(主要问题-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 直接性 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
23、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人际关系,沟通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自我暴露/自我开放(奥特曼) 情趣爱好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态隐私 网络聊天自我暴露:风险体验下降、尴尬和羞耻感降低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相互性、交换性、自我价值保护、平等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基本人际关系取向理论FIRO) 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良好人际关系(亲子、夫妻、亲密朋友)是人生幸福最重要影响因素,人际关系,沟通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人际吸引: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亲合喜欢爱情 影响喜欢的因素 熟悉与邻近 相似与互补 外貌 才能(犯些“小错误
24、”) 人格品质(真诚),人际吸引,沟通与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互动: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 人际互动的形式 合作(目标一致、共识规范、相互信赖) 竞争(目标稀有、零和双赢、有理性的)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多伊奇),人际互动,沟通与人际关系,人际互动,39、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关系。2016.05 二级 A、线性 B、“ U”型曲线 C、指数 D、倒“ U”曲线 40在( )沟通中,沟通的进程主要受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引导2016.05 二级 A、正式 B、口头 C、现实 D、虚拟 41、商业谈判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属于( )。2016.05 二级 A、公众距离
25、 B、个人距离 C、社交距离 D、亲密距离 42、影响个体吸引力最稳定的因素是()。2016.05 三级 A、熟悉 B、外貌特点 C、才能 D、人格品质 43、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人际距离是()2016.05 三级 A、公众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交距离 D、亲密距离,沟通与人际关系,真题集锦,社会影响: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从众: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特点: 从众压力可真实、可想像 选择从众、不自觉从众 自愿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从众但不盲从,考虑社会规范,也要发挥个性。,从众,
26、社会影响,从众,从众的类型 真从众、权益从众(最普遍)、反从众 从众行为的原因 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的凝聚力 影响从众的因素 群体因素(一致性、凝聚力、群体规模3-4人) 个体人格因素(自我评价低、依赖性较高) 情境的明确性 其他(性别、智力-尚未发现明确关系),从众,社会影响,从众,社会促进/社会助长: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F.H.奥尔波特) 社会促进的两种效应 结伴效应、观众效应 优势反应强化说(扎荣克):优势反应强化、弱势反应抑制 社会懈怠/社会逍遥: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磨洋工),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27、,社会影响,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模仿: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模仿的特点 模仿是自愿的、相似性 模仿的意义 学习的基础 适应作用 促进群体形成,模仿,社会影响,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模仿的发展 无意识模仿有意模仿 游戏模仿生活实践模仿 对外部特征的模仿对内部实质内容的模仿 塔尔德的模仿律 下降律:下层模仿上层 几何级数率:迅速漫延 先内后外律:先本土后外域,模仿,社会影响,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暗示: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暗示的方式去活动。(含蓄间接)
28、暗示要素:暗示者、暗示信息、被暗示者 暗示的分类 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 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 暗示和反暗示,暗示,社会影响,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影响暗效果的主要因素 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以及人格魅力 被暗示者的独立性、自信心、知识水平、年龄、性别(女)等因素 被暗示者所处情境(困难情境且缺乏社会支持时易受暗示),暗示,社会影响,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社会感染: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社会感染的特点: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 社会感染的分类 个体间的感染 大众传媒的感染 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社会感染,
29、社会影响,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42、一个准备充分的演讲者上台后,看到台下的众多观众突然非常紧张,导致演讲过程中语无伦次发挥失常,这种现象属于()。2016.05 二级 A、社会促进 B、社会助长 C、社会抑制 D、社会懈怠 43、“磨洋工”是一种()现象。2015.11 三级 (A)社会感染 (B)社会懈怠 (C)社会暗示 (D)社会干扰,社会影响,真题集锦,爱情: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绪。 (有生理基础-性爱、基本倾向-奉献) 爱情与喜欢的主要区别 依恋、利他、亲密(性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爱情的发展阶段 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
30、爱情,爱情、婚姻与家庭,爱情,爱情的形式 李:浪漫式、好朋友式、游戏式、占有式、实用式、利他式 哈特菲尔德:激情爱、伙伴爱 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斯坦伯格) 亲密(彼此喜欢理解期待) 激情(魅力与性吸引) 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 情绪三因素理论 情绪=刺激生理唤起认识标签(沙赫特),爱情,爱情、婚姻与家庭,爱情,婚姻:男女结成夫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 本质-社会性 婚姻动机:爱情-繁衍-经济 夫妻关系的类型 爱情型、功利型、平等合作与分工型 建设型、惰性型、失望型、一体型,婚姻,爱情、婚姻与家庭,婚姻,离婚:依法解除婚姻关系。(心理冲突激化的结果) 夫妻之间心理冲突的引发因素 需求
31、不满、价值观念不一致(自尊、性、体贴、经济、兴趣) 自我的远离、夫妻的性差异 离婚的原因 低龄结婚、未婚先孕、恋爱时间短、父母离过婚 婚前性经验、夫妻不平等、性生活不和谐,离婚,爱情、婚姻与家庭,离婚,家庭: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构成的。 家庭特点: 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 一种初级社会群体 最为密切、深刻,家庭,爱情、婚姻与家庭,家庭,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要素:家庭成员数量、代际层次、夫妻数量 家庭结构模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 家庭功能 经济功能、性的功能、生育功能、抚养与赡养功能 教育功能、感情交流功能、休闲与娱乐功能,家庭,爱情、婚姻与家庭,家庭,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 社会与环境影响 家庭成员的素质 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 (既要有适当频率接触,又要保持一定人际距离) 家庭生命周期(只适用于核心家庭),家庭,爱情、婚姻与家庭,家庭,43、斯坦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形中,共呈现了()爱情类型。2016.05 二级 A、七种 B、六种 C、五种 D、三种 42、关于爱情,正确的说法是( ) 。2015.11 二级 ( A) 幼儿也有爱情 ( B) 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占有 ( C) 爱情有生理基础 ( D) 异性之间喜欢到极致就是爱情,社会影响,真题集锦,谢谢大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