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ppt
《学校心理学-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学-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 中小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教育,主要内容,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学习目标,记忆: 品德、道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概念 理解: 品德的实质;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及对教育的启示; 影响品德发展的内外因;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运用: 结合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合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一节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实质,品德是个体在遵守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去处理个人与他人、群体和社会之间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2、和倾向 从品德的特性来看,品德是一种内隐和稳定的心理倾向或特征 从品德形成的过程来看,品德是个体道德价值观念不断内化的结果,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 从品德的心理构成来看,品德是复合体 从品德的表现方式看,品德体现在个体的一系列道德行为中,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这四种成分是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一、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 关于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2岁到5岁) 道德实在论或他律道德阶段(5岁到10岁) 道德相对论或自律道德阶段
3、(10岁或11岁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特点:,道德绝对主义观点 看重行为的客观后果,而不大关心行为者的意图好坏 在对错误行为进行惩罚的方式上,他律阶段的儿童主张抵罪式的惩罚为了惩罚而惩罚,不考虑它与违规行为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相信存在着一种内在公正,你违反了社会规则,就免不了要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受到惩罚,自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特点:,从道德绝对论变为道德相对论 是非判断的主要根据是行为者违反社会规则的动机,而不是行为的客观后果 在如何惩罚违规行为问题上,自律阶段的儿童赞成回报的惩罚,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2. 关于道德发展的原因 年幼儿童的道德发展为何处于他律阶段,皮亚杰认为
4、,他律水平的道德与个体的两种心理倾向密切相关 一是年幼儿童的道德实在论倾向,即儿童具有服从外界法则的一种自然心理倾向 二是年幼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即儿童具有从自己的观点去看待世界,而不考虑别人会有不同观点的一种自然心理倾向 年长儿童的道德判断能从他律水平逐渐过渡到自律水平,皮亚杰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个体认识上的成熟,削弱了自我中心主义的心理倾向 二是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削弱了道德实在论的心理倾向。,3. 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通过发展一般认知能力来为道德思维的发展准备必要的条件 根据儿童年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三水平
5、六阶段学说 道德依照固定不变的顺序向前推进,依次经过三个水平,每个水平都包括两个明显的道德阶段。 前习俗水平(09岁)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915岁)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三水平六阶段学说,2“道德讨论法” “公正团体法”的道德教育法 道德讨论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进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 公正团体法,概括地讲,是指根据集体教育原则形成的,旨在影响学生
6、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发展的道德教育方法,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 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有着巨大作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第三节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道德认识的发展特点 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能力从直观、具体、较肤浅的理解逐步过渡到较为抽象、本质的理解,但整体理解水平不高 道德判断逐渐由他律向自律,由只注意行为后果逐渐过渡到全面地考虑动机和后果的统一关系。 道德信念初步形成,但不稳定,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 表现为随年龄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心理学 第六 中小学生 品德 发展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