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谁轻谁重》教案.docx
《2022《谁轻谁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谁轻谁重》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谁轻谁重教案谁轻谁重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谁轻谁重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谁轻谁重教案1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四周的物体单元的第2课,其隐含的概念是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且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一年级阶段学生不须要了解质量的概念,更无需精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只须要了解物体有轻重,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即可。本课通过视察、预料、手掂、用简易工具测量等多种比较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建立对“物体有轻重”的相识。在第一课的视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相识并实践了一些视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
2、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留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洁的方式能否精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觉,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推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索:如何更为精确地推断物体的轻重呢?针对一年级学生,可以用一种简洁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视察、简洁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科学学问概念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科学探究目标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精确程度不同
3、。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科学看法目标发展进一步探讨物体的爱好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相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精确程度不同。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精确程度不同。难点: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态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视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
4、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驾驭程度,为相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接着探究的欲望。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1预料物体的重量。(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态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料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仔细视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态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态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2)支配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预料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纳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依次呢”,引导学生
5、探讨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将学生探讨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其次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打算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料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探讨)。激励学生说说预料的理由(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探讨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料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料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索。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料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推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
6、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推断的。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接着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示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相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精确。3称量物体的重量。(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老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7、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觉,应当选择比较轻的、小的、简单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依据学生的探讨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依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依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8、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打算。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记录数据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和看法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探讨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觉,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探讨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精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精确程度的探讨。预料是猜的,不太精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简单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精确、比较科学的方法。w
9、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觉,不同的人预料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料是不行靠的。其次种方法是依据掂量的方法推断轻重,这种方法须要两两比较,引导学生发觉,掂量的方法仍旧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推断结果;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精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四、应用概念,拓展延长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觉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沟通,
10、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试验结果说出推断的理由,再举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五、小结今日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日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老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设计意图:对一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的驾驭状况谁轻谁重教案2一、利用课件,老师讲解并描述故事,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1、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挚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课件
11、出示情境图。)2、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情愿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3、小挚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学习词汇:掂一掂)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知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5、幼儿操作篓子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老师总结: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二、接着观赏故事,引导幼儿比较小鸭和小鸡身体的轻重。1、咦,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小鸡小鸭吵架的
12、声音,比较差、谁轻谁重)2、小挚友,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身体的轻重?通过运用像似跷跷板的天平来比较小鸭小鸡身体的.轻重。(跟幼儿介绍天平)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两块不同形态的小积木的轻重,引导幼儿细致视察天平两边的改变,提问:你发觉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4、引导幼儿揣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三、接着观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小鸭、小鸡、母鸡妈妈)的轻重。引导幼儿相互商议: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幼儿探讨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终把两样轻的
13、再比,得出最轻的。5、出示三样形象重量差不多的小水果:小番茄、紫葡萄、小青枣,先请幼儿掂一掂,然后感觉掂不出来尝试用天平秤一秤。操作时引导一幼儿帮忙,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出它的好方法,一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推断出究竟谁最轻、谁最重。四、分组操作。老师介绍操作活动:第一组,用掂一掂的好方法比较篓子里随意两样物体,并在重的后面打上。其次组:运用天平秤出三样水果的轻重,并进行记录。第三组:引导幼儿看图找出谁最轻谁最重,并进行记录。五、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基本驾驭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实力得到了熬炼;并让幼儿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推断物
14、体的轻重,发展幼儿的感知与推断实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实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胜利感。通过活动延长,加深了孩子对学问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参加动手实力还有待加强,活动区的材料打算还不够丰富,为幼儿供应探究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谁轻谁重教案3教学目的:让幼儿学会看称,知道重的那一面对下沉。通过看图学会比较哪些物体重哪些物体轻重点、难点: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天枰、称好重量的玩偶、幼儿画册教学过程:一、讲解演示1、师:小挚友们今日老师
15、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工具-天枰,它是做什么的呢?老师向小挚友们展示天枰,告知小挚友们天枰处于两端平行状态就证明两边一样重。2、师:老师昨天看到了小猪和小狗还有小猫,它们请我们帮它们一个忙,它们说想比一比谁重谁轻,3、老师起先演示,将小猪放和小狗分别放在秤的两端,问小挚友哪个重,教会小挚友天枰沉下去的那一面的物体是重的,而在上面那一端的物体相对就是轻的。4、再将小狗和小猫放在秤的两端进行比较,让小挚友们说出谁重谁轻?为什么?5师:我们比较了小猪与小狗,小狗与小猫的重量,那我们还不知道小猪与小猫谁重谁轻呢?小挚友们你们知道吗?这部分教学过程是老师引导小挚友们说出小猪比小猫重,因为通过它们与小狗的比较得
16、出结论-猪比狗重,狗比猫重,所以猪比猫重。6、师:我们比较了小猪小狗小猫的重量,我们要看一看这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老师在这一环节要让幼儿学习比较三种物体的重量,说出谁是最重谁是最轻。二、做幼儿画册练习1、老师发放幼儿画册,向小挚友们介绍做题方法。2、让小挚友们用笔将图片中重的物体画上圈。3、通过看图。让小挚友比较幼儿画册中的三类物体,在最重的物体后面画对号,在最轻的物体后面画圈,不重不轻的物体后面什么也不画。三、总结师:今日我们帮助小动物们比较了谁重谁轻,我们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体来比较,然后明天来幼儿园告知老师好不好?活动反思:1、用天枰来比较很直观,并且导入的很有吸引力。2、能驾驭幼儿
17、的重量概念,知道先教会他们重与轻的概念和秤的相应表现。3、能够刚好的做练习题,来强化学问,使幼儿更好的驾驭学问。4、有些太抽象的问题没有做好事先的打算。教具打算不够充分。5、对幼儿画册不熟识,没有向小挚友介绍清晰要求。谁轻谁重教案4教学目标:1、区分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会初步推理相互比较的结果。教学打算:、操作学具(打印)、笔配套课件:大班语言课件谁轻谁重教学重点与难点:比较轻重理解重量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视察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出示三种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有一天,小猫、小狗和胖猪他们遇到了一起,他们想玩跷跷板的嬉戏,可是怎么也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谁轻谁重 2022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