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心得体会6篇.docx
《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心得体会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心得体会6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心得体会6篇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以数字乡村建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乡村兴则国家兴”。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的数字乡村建设正在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成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结合点。这些年,各地政府部门、数字企业等为数字乡村建设投入了各类资源要素,进行了有益探
2、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看到,城乡数字鸿沟较大,数字乡村建设地区不平衡、要素支撑较弱、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协同性不强等问题依然不少,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如何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数字乡村建设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亟待研究和破解的重要课题。总的来看,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既需要战略谋划,更需要精准施策、对症发力。第一,要加强各层级规划的全面衔接,把数字乡村建设全面融入相关规划中。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是首要任务。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衔接“十四五”
3、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在既有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相关规划和文件基础上,可考虑制定数字乡村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及可实施细则,做到与顶层设计的有效衔接、与不同区域发展的协同配套,确保数字乡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二,要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为建设数字乡村筑牢基础。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亟待解决标准化这个难题。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出台了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推动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这些标准仅局限于农业本身,是行业的局部标准,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整体建设还较为滞后,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还相差较远。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作为数字乡村相关
4、技术标准规范研制任务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在数字乡村建设初期阶段尤为重要,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实施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加强对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包括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技术标准等,又要有科学的时序安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机制,更好满足数字化标准的普遍要求和在农村地区的特殊诉求。数字乡村标准的制定主体必须是多元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互联网平台等都应参与标准的制定,从而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第三,要发力农村“新基建”,提升数字乡村振兴效能。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应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发展速度,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
5、、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引入信息化主流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此外,还要重视完善农村地区与新技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我国农村地区的快递主要普及乡镇地区,进村的快递网点普及度仍然不够,这对农村地区的电商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对农村地区而言,智能快递柜等是实现非接触式服务的重要方式,因此,建议在农村地区推动智能快递柜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要看到,农村传统基础设施仍然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创造条件推动其数字化转型。特别要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
6、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第四,要重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新技术、新业态的叠加推进作用。这些年,正是借力“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帮助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脱贫增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数据技术为支撑,在构建和完善开放的数字农业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推动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特别要关注的是,眼下互联网新业态直播电商呈现了高速发展态势,在帮助农民增收脱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7、用。直播电商突破了地理界限,农户和乡村企业即可成为主播,进行农业生产的田间地头等即可成为直播间,能够更好地助力农产品销售,助推乡村振兴。今后要继续用好这些新业态,推动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把“助农兴村”活动当成经常性工作来抓,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新动力。第五,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数字化水平和能力。这是数字乡村建设能否落地见效的关键所在。发挥各级政府作用,为农民提供在线培训服务,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当前尤为重要。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人才下乡,多渠道、多形式地推动他们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要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农村干
8、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数字化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化水平和能力,从而更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激发乡村振兴的潜力,应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3月20至22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在20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上,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围绕“乡村振兴的潜力”发言,他表示,讨论乡村振兴的潜力不能单单从乡村着眼,而应该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对于乡村振兴的需求,国民经济还有哪些没能予以满足?抓住这个满足需求的过程,就能把“三农”问题解决得更好。以下为演讲内
9、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农民、农业、农村的情况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对照全面现代化的要求,“三农”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短板。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务农劳动力的收入比同期其他行业的收入还要低,有不少地方的乡村才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所以乡村振兴还是一个非常重的任务。今天我想着重谈一下乡村振兴到底有多大的潜力,这些潜力是怎么分布的。讨论乡村振兴的潜力我认为很重要,因为我们不仅要看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来问一问它到底有没有潜力,潜力在什么地方,从而针对潜力的发挥,去除体制、机制、观念上的障碍,把潜力发挥出来。在我看来,讨论乡村振兴的潜力不能单单从乡村着眼,而应该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首
10、先看国民经济对乡村、对农业、对农民还有哪些潜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个需求是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最重要的一个机会。抓住这个满足需求的过程,就能把“三农”的问题解决得更好。以前,一谈到国民经济就是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大量的要素都从乡村抽到了城市,这是过去几十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尤其是农村年轻的、生机勃勃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大量离开农村,这当然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是通过最近几年的观察,我们看到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也对乡村、对“三农”提出了一些新的、没有得到满足的要求。我认为第一个大要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特别是对较高质量的农
11、产品,需求非常旺盛。中国人的消费开支,GDP大概一半左右是消费,消费当中一个最大比重的开支就是食品。食品的供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无论如何一定涉农,一定跟农民土地连在一起,不管这个“农”是不是划到了城市的行政范围,它还是农,应该由农业、农民来满足这个需求。我们都说房地产很厉害,一年房地产销售额有十几万亿,可是一年中国食品的消费也是十几万亿。房子盖完可以有几十年的生命周期,一年十几万亿的食品,吃完第二年又有十几万亿的需求。目前从进出口看,很多国内的食品需求是高度依赖远程和国际贸易的。国际贸易在未来还会是我们农业满足食品需要的一个重要来源。但从近期变化看,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和对新鲜要求越来越高,而
12、新鲜跟距离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去年新冠疫情带来很大的挑战,病毒很多是在冰冻产品、冰冻食品上发现的。过去几十年形成的超长远程冷冻储存食品的供应模式,有可能要发生变化,要转到更靠近生产和消费,更容易保鲜的地方,这样做的碳排放的压力也更低,所以这个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中国已经有600多个城市,这600多个城市都是600个巨大的食品消费市场,所以靠近城市的这些农业、农村、农民有很大的潜力需要发挥。现在问题是农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比太小,不足以引起注意。虽然它非常靠近消费中心,有很好的商业设施和物流基础,也有大量的科研力量。但是在城市经济的决策过程中,农业的占比太轻,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潜在的需求
13、,我认为今后这方面会发展得比较好。第二,城市居民在假期喜欢到乡村去休闲度假。现在很多景点人气很旺,但有些靠近乡村的地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影响整体的观感和出行体验。第三,新技术也可以在农业、农村建设当中找到应用场景。不要认为农业是个传统行业,高科技在农业实际上也有用武之地。去年以来,我陆续访问了一些高科技的农业公司,受到很大启发。我认为科技在农业里的应用,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此外,就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而言,不能仅仅就乡村来看乡村,而是要从乡村和城市的相互关系中来看。内生动力的含义是能通过给别的部门、别的板块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来获得富裕,获得自己建设的资本。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
14、,在于如何界定内生的“内”。如果仅从村庄看内外,当然可以认为村庄里头还有很多动力,但是我们的眼界应该放得更宽一点,这样才会觉得动力更足。其实国民经济都是互相联系的,每个部分、每个分支是要通过满足别人的要求来武装自己、富裕自己。城市和乡村都是一致的,城市是要给别人服务,农村也是要别人服务。过去农村之所以发展不充分,主要是在为别人提供服务过程中,农村占比较低,提供的产品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从这个角度来看,要加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仅靠从高收入的地方转移资源过去,也是不够的。多措并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巩固健康扶贫成效 助力健康乡村建设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在消除绝对贫困后,欠发达地
15、区的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健康乡村建设”。在新发展阶段,巩固健康扶贫成效,推动健康乡村建设,既是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的民生关切,又是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之间的有机融合。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推动制度优化,织牢织密健康防护网制度不仅是直接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保障机制,还是推动城乡居民跻身“共享”平台的基础。我国在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及健康扶贫实践中,已然探索出一系列有益做法并取得显著成效,规范化提升经验总结,继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促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6、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系统梳理,做好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衔接与托底。脱贫攻坚胜利收官不是终点而是以此为基础的新起点,要在现实的医疗卫生环境下巩固健康脱贫成效,提升政策的稳定性、合理性,切实筑牢兜底保障。二是补齐短板,提升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科学规范性。如不断增强制度可持续运行测算,提高保障水平与保障效度,夯实基础公共卫生制度建设。三是推陈出新,探索农村健康养老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及医养、康养结合的新模式。强化资源配置,促进健康服务公平可及医疗资源是医疗行为得以开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公共卫生服务传递的基础媒介,其公平可及性是健康乡村建设的实践起点。健康扶贫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配备
17、,便捷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但从“高质量”发展要求与现实需求来看,还应进一步强调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形成动态有序的分配格局。其一,持续加强硬件设施投入。与时俱进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备现代化、数字化诊断设备,为基层使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治愈疾病提供辅助器械,也为人工智能、模拟医院等解决基层临床问题的互联网创新技术普及与应用创造条件。其二,坚持引进与本土化并重的医护人员培养机制。农村基层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存在天然弱势,要健全人才交流升迁、激励保障机制,做好“进出”文章;同时,立足属地实际,着力培养归属感较强的“本土化”人才,辅之培训提升等配套机制,双管齐下扩大医护人员配置的溢出效应。
18、其三,切实履行资源互通、共享的机制要求。进一步增强城乡卫生资源有效配置,切实落实基层首诊、上下转诊、异地就医之间的有序衔接,真正形成分级诊疗的就医格局。加强协作治理,提升健康问题应对能力健康治理是促进和保护人民健康所实施的所有行动与措施的总和,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各方共同参与,以协作的方式凝聚国民健康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医共体的健康协作治理。拓展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服务范围,使之成为带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火车头”。二是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协作治理。发挥政府在健康领域的主体作用,加强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增强应急预案储备,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并举 谱写 乡村 振兴 新篇章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