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识字1-4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识字1-4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识字1-4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识字1-4课、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落”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冬、风”等7个生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的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图片和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难点:了解四季特征及现象,积累相关词语。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儿歌导入1.播放儿歌视频,引入课文。春天到,春天到,小草探头问声好。夏天到,夏天到,大肚青蛙呱呱叫。秋天到,秋天到,苹果柿
2、子枝头闹。冬天到,冬天到,小伙伴们穿棉袄。2.同学们,儿歌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课题“春夏秋冬”,用红色粉笔圈出“春”字)3. 教师相机教认“春”“冬”。(上下结构)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最后指名学生用句式“这幅图是()天,因为我看到了()”来表达。(2)课件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教师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5)识记生字,交流认记方法。(换偏旁法:如“雪”,
3、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来识记;比较识记法:“吹”和“次”;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3.出示四幅图片及相应词语,连线区分并认读。4.出示:霜和雪(1)交流: 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认识部首雨字头“”,雨字头的字大多与天气现象有关。(3)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4)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5.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1)出示“吹、落、降、飘”。学生借助拼音自读。(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与其他季节
4、对比)(3)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4)了解“霜降”,学习双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5)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做做动作,感受雪花的轻盈,使其知道一会儿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这都是“风”的功劳。(凸显“风字旁”)(6)课件视频展示“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加深词语理解。(7)课间操。(师生一边拍手,一边合作读)师:什么吹?生:春风吹。师:什么落?生:夏雨落。师:什么降?生:秋霜降。师:什么飘?生:冬雪飘。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雪”。(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
5、构。(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4)让学生当小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注意:“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给下面的部件足够的空间;“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雪”字底部是“彐”。2.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 (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导入1出示词语“春
6、风、夏雨、秋霜、冬雪”让学生认读。2复习课间操小游戏。(教师说“什么吹”,学生回答“春风吹”)二、看图学习新词1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青草在哪里?红花在哪里?鱼和鸟在做什么?)(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要说完整的句子。(3)教师相机出示词串。(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2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交流识记方法。(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如熟字比较:“池他”“入人”;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2
7、)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3.指导朗读词语和短语。(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4.指导背诵课文。同桌互相背,全班齐背。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1指导书写生字“花、入、风、飞”。(1)指名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2)观察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互相交流观察结果。(3)教师讲解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注意:“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2.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
8、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4.教师巡视,检查指导,集中纠错。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四、课堂小结1.教师指名读生字。2.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上学会了书写哪些字。教师指定三个学生到黑板上模仿教师的板书写一遍生字,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田字簿上书写。教学板书春夏秋冬春春风吹青草池草青夏夏雨落红花山花红秋秋霜降游鱼鱼出水冬冬雪飘飞鸟鸟入林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学习了与四季相关的字词及景象,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四季不同的特点,了解到四季的季节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现象。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四季的特点,在情境中识字、记字。本节课我尊重学生的差
9、异性,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识字2姓氏歌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生字。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会用不同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了解姓氏文化,培养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读背课文。难点:知道姓氏的正确读法,对中国姓氏文化产生兴趣。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活跃课堂1.出示课件,播放百家姓表演视频。(学生专注观看)2.(教师简单讲解百家姓)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姓氏歌。(板书课题)3.教写“姓”。(结
10、构、笔顺、注意点、左窄右宽)二、初读课文,了解中国姓氏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自由练读。2.指导学生正确拼读下列汉字,指导正音。姓氏李张赵孙周官双(1)多种方式练习认读:个别读、全体读、开火车读。(2)学习三个新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播音乐,加动作,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姓氏,说说课文有几节。4.同学们,熟读课文后,谁来说一说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姓氏?(李、张、胡、吴、徐、许)三、品读课文,学习第一节1.自由读、齐读第一节。2.师生采用问答式朗读第一节,课件相机出示内容。(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分解部件”的方法介绍姓氏)(2)拓展练习:出示几个姓,让学
11、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等。3.同桌用玩拍手歌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4.用不同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结合课后练习“照样子做问答游戏”,引导学生发现“方”采用的是组词的方法介绍姓氏的。(拆字法、组词法)(1)课件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2)实践活动。你姓什么呢?老师(同桌)问,你来答!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复习姓氏1.“你问我答”游戏。2.说一说你家人、朋友的姓氏。二、品读课文,学习第二节1.中国的姓氏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去第二节中再找一找,找出姓氏,自由读。2.引导学生将各种方法用于识记“赵、钱、孙、周、王”及自己的姓氏。3.组织
12、学生认读复姓,并回忆读过的故事,交流其他复姓。(如司马光、欧阳修、诸葛亮、公孙策、东方朔等)4.交流复姓和单姓的区别。5.拍手齐读课文。三、学习生字1.课文读熟了,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有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生字?请举手。(学生举手,领读生字)2.课件出示会写字,找出本课生字中的独体字、左右结构的字,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国”。国:gu,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囗”。书写时应注意:先里头,后封口。方:fng,第三画是“横折钩”。3.口头组词,记忆生字。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练写生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笔画。四、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所学的姓氏及按字的结构记忆姓氏的方法。2.学
13、生齐读生字和课文,并争取背诵课文。教学板书姓氏歌姓氏歌 百家姓单姓复姓赵、钱、孙、李东方、上官教学反思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有趣的视频百家姓,激发学生了解姓氏的兴趣,然后导入课文,使学生更易接受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姓氏文化这一说法比较抽象,学生不太理解,但是姓氏又是伴随人一生的、不可更改的东西,所以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我再辅以简单易记的姓氏分解歌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便活跃得多。识字3小青蛙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清、晴、眼”等12个生字和病字旁1个偏旁;会写“青、清、气”等7个生字和横折提1个笔画。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3.正确朗读儿
14、歌。培养学生喜欢小青蛙,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难点:正确朗读儿歌。培养学生喜欢小青蛙,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捉害虫,顶呱呱。2.指名猜谜。(青蛙)3.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小青蛙。(板书课题,齐读)4.学写生字“青”。(上宽下窄,第三横最长,月字底第一笔是竖)1.说一说青蛙是什么样子的。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圈生字。2
15、.教师教读生字,相机正音。3.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4.游戏:摘苹果。(每选中树上的一个苹果,就要读出写在苹果上的生字的读音,读正确了才能摘到苹果)5.将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中,你还认识它吗?三、再读课文,了解文意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2.同桌间互相检查,互相正音。3.教师范读,注意“眼睛”“事情”“做了”中加点字读轻声。4.指名读儿歌。请学生数一数这首儿歌共有几句话,并做标记。5.比赛读儿歌。(小组、男女)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导入卡片认读生字,点名读、齐读。二、再读儿歌,深入理解儿歌意思1.学生自由读儿歌,师生合作读。2.请学生朗读儿歌第一句话,想一想小青
16、蛙长什么样子,生活在哪儿。3.师相机教写“清”“晴”“气”。(结构、笔顺;“气”的第四画是横斜钩,横微斜)4.提问:小青蛙做了什么好事情?师引读第二句。(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青蛙?(指名回答)5.根据回答引出第三句话,指名朗读,想一想: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要爱护小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6.指导学生朗读儿歌,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7.根据课文内容讲解“清”“晴”“睛”“情”“请”的不同。(“清”与水相关,“晴”与太阳、天气相关,“睛”与眼睛相关,“情”与心相关,“请”是礼貌用词。)三、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17、,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朋友。2.学习“青”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新字。(1)出示生字,比一比,认一认。(2)提问:加上的这些偏旁和字义有什么关系呢?说说这5个字各有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偏旁理解字义)(3)出示课后第2小题,让学生练习选字组词,加强对生字的理解。(4)教师小结:原来汉字的偏旁和汉字的意思还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了这种规律,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能正确理解更多汉字的含义。3.学习本课中的其他生字。(“请”字第二笔为横折提“”)四、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2.教师范写,提示关键笔画和笔顺。(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要写得宽窄合理,比例合
18、适。)3. 学生根据提示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五、总结延伸1.引发交流: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2.总结: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教学板书小青蛙教学反思这首儿歌充满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中,“青、清、晴、情、请”这些形近字的识别和记忆是重难点。我通过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识字4猜字谜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相、遇、喜”等12个生字和又字旁、两点水2个偏旁;会写“字、左、右”等7个生字。2.能根据谜面以及汉字特点,猜出谜底。巩固“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一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识字 口语 交际 快乐 读书 园地 教学 设计 教案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18230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