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卷01-冲刺2021年高考语文之精选真题+模拟重组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组卷01-冲刺2021年高考语文之精选真题+模拟重组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组卷01-冲刺2021年高考语文之精选真题+模拟重组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冲刺2021年高考精选真题+模拟重组卷01高三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2021湖北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可以包括一切经营着集体生活的动物,但主要是人类的集体生活,人类的社会。所以我们不妨说,
2、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经营共同生活的集体的学科。“共同生活的集体”必须有一个大家都公认和公守的生活行为规范。普通就叫“规矩”。这些规矩哪儿来的呢?靠文化,靠人类社会传下来的那一套办法。许多经营集体生活的动物,它们是依靠本能来配合它们相互间的行为的。而人们却不同,主要是靠传下来的习俗,我们不是生长在自然界里,而是生长在一个文化界里。社会是什么东西?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临时形成的共同生活的集体,而是一个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文化的集体。它是很复杂的,它包含着满足个人生活和集体持续多方面需要的种种集体活动。这个复杂的集体活动都并不是乱七八糟的,而是一套有系统的安排。我们要去认识它,就要运用很多概念、格格、框
3、框。我们要对它进行分析分而析之,分析其异同,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取一个名字,形成一个概念。社会是个集体,这个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首先是个生物的单位。个人作为一个生物的单位,它是个有生有死,有痛有痒的个体。说它是个单位,是个个体,就是指它是与别的单位分开的,互相独立的,生死不与共,痛痒不相关的。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封闭的实体。可是人们生活又需要集体,要同别人生死与共、痛痒相关。这与一群羊不一样。羊群在被狼追赶时,每只羊都自顾自地奔跑,有只羊被狼抓住,吃掉,别的羊就可以逍遥了,它们并不关心那死掉的羊。而人却不然,要共同想法对付敌人,所谓同仇敌忾。母亲爱孩子,自己不吃也要省下东西来给孩子吃。我看这
4、里固然有一点生物基础,但主要是集体的文化教育出来的感情。这就是通过文化,使生物上断离的个体变成一个整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还要从另一方面去看。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人死光了,这个由这些人形成的社会也就不存在了。但是只有一批人集合在一起也不成一个社会。聚集在一起的人要经营共同生活,这就需要一套互相配合行动的规定了的办法。有点像演出一台戏,光有演员还不够,演员们必须串定一套角色:生旦净丑,按照扮演的角色去演唱。社会里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对某个人是“父亲”,对某个人是“丈夫”,对某个人是“老师”等等,父亲、丈夫、老师都是身份,所有的身份综合起来成为一个社会结构。我们个人就用这个社会结构中的各种身份进行社
5、会活动。每个身份都是一套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指在这个结构生活的人都得按身份办事。第一个“父”字是指个人,第二个“父”字是指身份。如果个人不按规定的模式串演这个角色,那就出现“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的状态。在社会结构中规定的身份是一种生活的手段,是用来满足个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的。需要在变化,手段也要随着变。这就是社会的变迁。当这一种手段不能满足在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个人们的生活需要时,这些行为模式也就站不住了。当然社会变迁不是很简单的,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分析的过程。社会学者为了要研究社会结构,所以常常把一套有关的社会身份,比如用来满足人们某种同一
6、需要的身份,看成是一个体系,称它作社会制度,有如亲属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等等。这种分类各个社会学家也不一定一致的。他们认为社会结构就是由这许多社会制度所形成的一个大体系。社会结构是一个整体,意思是说:一个社会里的各种制度是互相关联的,互相起着制约和配合的作用。动一毛要牵全局。(摘编自费孝通社会学在讲什么,有删改)材料二:为克服社会学既有范式的局限,社会学有必要走出“只见社会不见个人”的困局。尽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社会科学的主流范式关注的是社会和结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流研究仍会如此。如费孝通所说,这是社会科学的工具意义。但是社会科学还有一个人文意义,这便是对“人”的关注,它
7、位于深层的意义世界。社会学发展到今天,只有工具意义显然是不够的。一方面不利于一门“学”的建立,即不利于确立社会学在学科分类中的坚实地位;另一方面,即便从改变世界的工具角度来说,也不利于社会学对世界的全面理解,社会学的科学范式在增进世人对社会的理解方面依然有所局限,从而影响了社会学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探究主体世界的深层意涵,恰是社会学的独特视角,也是费孝通为我们指引的方向之一。在社会关系视角下研究人的主体问题,一方面有必要弥补以往社会学忽视人的主体问题的局限性,讨论主体适应社会乃至改造社会的过程和情态;另一方面,也有必要说明处于社会关系等各种限制中人的调整能力或失调状态。概言之,社
8、会学应该在增进对主体的理解方面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这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增进文化自觉和促成文化转型的实践世界也颇具价值。(摘编自刘亚秋费孝通社会学思想中的主体性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会是人的集合,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形成了社会,而社会又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的行为。B在社会结构中规定的身份是一种用来满足个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手段,这种手段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决定性因素。C因为对结构分类的认知存在差异,所以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结构时需要利用社会身份来进行体系划分。D只要在社会学研究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就能确定社会学的坚实地位,增强社会学改变世
9、界的力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等观念,主要是一种集体的文化教育出来的感情,成了大家公认的伦理或习俗。B如果每个人不按其社会结构中的“身份”活动,就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如孔子说的“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C各类社会制度是互相影响的,比如我国西周时期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宗法制”就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D社会学研究中的“人文意义”比“工具意义”更为重要,我们要迅速扭转当下社会学研究中“重工具不重人文”的现象。3根据材料一中的观点,下列关于社会形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中描述的“甘
10、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状态,不能算是一种社会形态。B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生活15年,凭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搭建房子、种植谷物、驯养动物,这荒岛因鲁宾逊的存在也成了一个小型社会。C在一所学校里,师生在一起集体生活,每个个体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身份,大家有一些公认和公守的行为规范,所以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D动物中也有一些非常具有“团队精神”的集体,比如狼和蜜蜂,都有着严格的秩序和纪律,都很注重分工协作,它们也可以算是一种小型社会。4假如你的朋友想从事社会学方面的研究,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给他提几条建议。(4分)5请简要梳
11、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答案】1A2D3C4明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理清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探究主体世界的深层意涵。5首先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然后解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后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再顺势论及社会结构研究中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制度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这种手段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决定性因素”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七段“当然社会变迁不是很简单的,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分析的过程”可知,“决定性因素”不对,而且因果倒置,原文是“需要在变化,手段也要随着变”。C“因为对结构分类的认知存在差异”错误,因果关
12、系不成立。根据材料一第八段“会学者为了要研究社会结构,所以常常把一套有关的社会身份,比如用来满足人们某种同一需要的身份,看成是一个体系,称它作社会制度,有如亲属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等等”可知,是因为“要研究社会结构”,所以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结构时需要利用社会身份来进行体系划分。D“只要在社会学研究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就能”错误。根据材料二“只有工具意义显然是不够的不利于确立社会学在学科分类中的坚实地位从而影响了社会学改变世界的力量”,可知这里用“只要就”,充分条件关系不成立。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社会学研究中的人文意义比工具意义更为重要
13、,我们要迅速扭转当下社会学研究中重工具不重人文的现象”错误。材料二中说“只有工具意义显然是不够的”,并不意味着“人文意义比工具意义更为重要”,“要迅速扭转”也根据不足。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小国寡民状态,不能算是一种社会形态”错误。老子中的“小国寡民”状态只是比较原始、简单,但也有人形成的集体,个体也有“身份”,人与人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当然也是一种社会形态。B“这荒岛因鲁宾逊的存在也成了一个小型社会”错误。材料一第三段明确指出“社会是个集体”,荒岛上前15年的鲁宾逊是一个人生活,故此时的荒岛不是“社会”。C满足文中“社会”的各个条件,故正确。D“它们也可以算是
14、一种小型社会”错误。材料一第三段明确指出“社会是个集体,这个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故动物的组织不能叫“社会”。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可以包括一切经营着集体生活的动物,但主要是人类的集体生活,人类的社会。所以我们不妨说,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经营共同生活的集体的学科”和“我们要去认识它,就要运用很多概念、格格、框框。我们要对它进行分析分而析之,分析其异同,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取一个名字,形成一个概念”可知,明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理清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由原文“社会学发展到今天,只有工具意义显然是不够的。一方面不利于一门“学”的
15、建立,即不利于确立社会学在学科分类中的坚实地位;另一方面,即便从改变世界的工具角度来说,也不利于社会学对世界的全面理解,社会学的科学范式在增进世人对社会的理解方面依然有所局限,从而影响了社会学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探究主体世界的深层意涵,恰是社会学的独特视角,也是费孝通为我们指引的方向之一”可知,研究中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探究主体世界的深层意涵。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材料一第1段“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可以包括一切经营着集体生活的动物,但主要是人类的集体生活,人类的社会”可知,第1段和第2段首先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由材料一第3段“社会是什么
16、东西?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临时形成的共同生活的集体,而是一个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文化的集体”可知,然后第3段解析“社会”的基本特征。由材料一第4段“社会是个集体,这个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和第5段“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还要从另一方面去看。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人死光了,这个由这些人形成的社会也就不存在了”可知,之后第4段和第5段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由材料一第6段“我们一个个人就用这个社会结构中的各种身份进行社会活动。每个身份都是一套规定了的行为模式”,第7段“在社会结构中规定的身份是一种生活的手段,是用来满足个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的”和第8段“社会学者为了要研究社会结构,所以常常把一套有关的社
17、会身份”可知,再顺势论及社会结构研究中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制度问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2020辽宁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阳关雪余秋雨(1)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2)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3)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
18、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4)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
19、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5)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那全是远年的坟堆,那么多,排列得又那么密,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6)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
20、堆一座。(7)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干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
21、块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8)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9)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就是刚才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
22、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10)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11)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王维诗画皆称一绝。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
23、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12)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13)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选自文化苦旅,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开头没有直接写阳关,而是由己及人,写了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为后文蓄势。B第2段提到“文人的魔力”,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让人有一种像寻找失落故乡的焦渴。C第8段“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说明作者人生阅历很丰富,千事万景都经历过。D在文中作者多次写阳关的“雪”,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新高考语文 高中语文 统编版语文 高中语文课件 语文学案 语文设计 语文专题 语文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