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实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业强市,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促进服务业规模壮大、速度提升、质量优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
2、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加快推进产业服务化和服务业产业化,为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力争实现“四提升”“三转变”,基本建成国家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一)“四提升”:规模提升。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1-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0户。质量提升。软件信息、研发设计、影视文创、数字应用等新兴行业营业收入增速高于全行业2个百分点以上,围绕传统产业培育发展
3、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到2025年力争达到55%和60%左右。贡献提升。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催生新行业、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增量。到2025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0%左右。服务业税收占市本级税收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70%左右。功能提升。充分释放现代服务业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和“四大板块”建设中的主体支撑作用。到2025年,长春国际影都板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90%,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板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0%,长春国际汽车城、中韩
4、(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板块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四大板块”平均增速。(二)“三转变”:功能定位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体系,推动城市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变。驱动模式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全要素集聚、全产业融合和全方位创新的驱动模式转变。产业形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实现由长春制造向长春“智”造和长春服务转变。三、主要任务立足长春特色优势,重点发展产业融合型、数字赋能型、文旅带动型、都市集聚型服务业,将我市打造成为产业融合高地、数字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区域消费中心,构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产业融合型服务业: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推动“一、二、三”
5、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汽车服务业、科创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通过产业、技术、要素的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集聚新动能,打造“产业融合高地”。到2025年,打造环吉大科创先导区、光机电融合发展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5个、双创平台30个。1.现代物流业。实施物流降本增效工程,构建低成本、高效率、强辐射的物流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要下降到14%左右。打造物流枢纽,以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为依托,以服务一汽、中车等高端制造业物流需求和粮食、食品运输需求为重点,建设国家区域物流中心。加强通道建设,发展中欧班列等
6、国际铁路联运,畅通面向大连、天津方面的海铁联运、空陆联运等多式联运国际国内物流通道,构建“东北亚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引进龙头企业,围绕农产品冷链物流、汽车物流、粮食物流,积极引进DHL、UPS、中远物流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在长春设立分拣中心和结算中心。积极引进各类战略物资储备和集散中心落位长春。2.汽车服务业。以长春国际汽车城为重点,推动传统服务升级,围绕汽车4S店,鼓励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汽车金融,培育壮大汽车保险、汽车租赁行业规模。发展智能出行,推动出行服务信息化,培育车联网服务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企业,推动一汽出行、摩捷出行、红旗出行等共享汽车平台落位长春,打造服
7、务全国的汽车服务业基地。打造研发平台,围绕汽车设计、开发、试验、检测等服务,引进汽车整车设计、车辆安全测试、噪声实验、风洞实验等研发平台和项目,推进汽车自主创新水平提升。提高“智能化”水平,高标准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依托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培育开发自动驾驶、人车互动、愉悦驾乘等应用场景。壮大后市场服务,围绕修车、改车、饰车、赛车、二手车交易等领域,构建产业体系,通过客户群、专业俱乐部和举办国际汽车赛事,全面提升“汽车城”影响力。3.科创服务业。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为重点,建设科创服务平台,打造功能齐备、服务专业的各类双创示范基地,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依托
8、长春新区、吉林大学、长春光机所、长春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打造孵化加速园区,全力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加速器等各类“双创”平台载体,引进和发展“一亿中流”、菜根科技、微软、“蜂巢”、中关村等一批集园区建设、要素集聚、企业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孵化加速平台。发展中介商务服务,加快推进研发设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商务服务业。优化长春市中介服务交易网,打造集评估咨询、鉴证鉴定、法律咨询、会计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中介智能服务平台。积极引进普华永道、德勤等中介机构落位长春。4.现代农业服务业。以外六县为重点,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9、,加强种子培育、新型化肥研发等农业技术创新,强化土壤养分监测、污染检测、防污治污,组建水务环保集团,全力推进黑土地保护。发展农产品交易服务,依托亚泰集团,整合道地中草药资源优势,结合韩国医美医疗、人参制品等产品技术优势,建设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北药”交易中心;依托吉林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集电子交易、在线支付、物流配送、过程追溯于一体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各类农村物权交易机构。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加速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土壤数据采集、冷链运输、食品溯源等重点行业。高标准建设公主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引导农业生产向生产
10、和服务一体化转型。(二)数字赋能型服务业: 以长春国际影都为重点,发展数字金融、软件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强市”。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0%,对服务业渗透率超过40%。1.数字金融(现代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开发科技金融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智慧金融业务,积极引进国内规模较大的科技金融公司在进入我市。发展产业链金融,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拓展金融服务链,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举措,更好服务上下游相关企业。完善金融生态,做强长春金控集团,依托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培育壮大一批创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支持吉林银行、九台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金融
11、机构规范化经营,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地方法人金融服务体系。启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长春高新区金融改革试点,对标自贸区探索开展金融改革。推进险资入场,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2.软件信息。推动转型升级,积极引入国际国内知名软件公司,提升本土软件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新型应用软件产业,建立产业生态,打造东北亚软件产业基地。强化信息应用,重点推进“吉林一号”大数据深度开发应用。深入实施“企业数智云安计划”,围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安防,搭建“数智云安”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打造软件园区,重点围绕信息安全、信用信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12、特色领域,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软件园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3.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应用,以城市大脑建设为牵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康养、智能安防等领域的场景应用示范,创造应用场景,引导应用需求,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培育市场主体,积极引进旷视科技、中科水滴等人工智能企业,引导头部企业将本地企业纳入产业链,推动本地企业开展数据标注、算法测试等基础业务,逐渐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强化产业支撑,构建高性能计算、数据共享、测试验证等开源开放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保障。(三
13、)文旅带动型服务业:以长春国际影都、五城区、九台区、双阳区为重点,突出文化引领和旅游带动作用,打好“冰雪”和“避暑”两张牌,打造“文化旅游名城”。到2025年,全年来长旅游人数力争突破1.5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3000亿元,会展及相关产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1.影视文创。发展影视产业,依托影视拍摄基地、5G数字影视产业基地、影视教育基地、影视孵化基地、影视总部基地、影视文旅基地等,构建影视前期、拍摄、后期制作、交易发行等全程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生态集聚区和泛娱乐生态圈。繁荣影视文化,依托万达、长影等大型影视文化企业,吉林动画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省内知名艺术院校以及吉广传媒等新兴力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推动 服务业 质量 发展 实施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