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光学 doc--高中物理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光学 doc--高中物理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光学 doc--高中物理 .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201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光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和光的色散;两个规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两个作图法反射、折射光路图和成像作图;一个思想光路可逆思想。2加强学生对概念、作图、规律的分析应用能力和在光线的动态中分析、推理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综合能力。3让学生了解电磁波谱和光谱的种类及其应用。4让学生知道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和规律;了解电子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2难点:折射定律,全反射和临界角,光的色散。3复习相干光源的获得及光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条件
2、,双缝干涉中为什么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及明暗条纹的计算方法,从而确切地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形成。在新的情景下能够运用波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对光电效应四条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设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种介质,而且是均匀介质。否则,可能发生偏折。如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海市蜃楼”现象(介质不均匀)。解光的直线传播方面的计算题(包括日食、月食、本影、半影问题)关键是画好示意图,利用数学中的相似形等几何知识计算。【例1】如图所示,在A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现将小球从A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
3、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A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 D匀减速直线运动解: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后水平位移是vt,竖直位移是,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2光速光在真空中的转播速度为c=3.00108m/s。(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不可能超过c。(2)近年来(19992001年)科学家们在极低的压强(10-9Pa)和极低的温度(10-9K)下,得到一种物质的凝聚态,光在其中的速度降低到17m/s,甚至停止运动。也有报道称在实验中测得的光速达到1011m/s,引起
4、物理学界的争论。二、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散聚性质。(1)一个平面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反射光与入射光遵循反射定律。一束平行光的情况:入射光方向不变,平面镜转动角,反射光转动2角。一束发散光的情况: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发散光,且发散程度不变。(2)两平面镜的夹角决定了对光线方向的控制(3)一个重要的应用:直角镜使光线按原路返回。【例2】若使一束光先后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这两平面镜应如何放置?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的夹角为,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讨论与的
5、关系。学生解答,作出两平面镜的法线,可以证明:=180-2讨论:一般情况90,则=2-180两平面镜的夹角决定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与这两平面镜的放置位置(这两平面镜是否接触和如何放置)和是否转动无关。结论:两平面镜的夹角决定了对光线方向的控制。2平面镜成像(1)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为对称。(2)光路图作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实际光线画实线并加箭头,镜后的反向延长线要画虚线,虚线不加箭头。(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眼睛在某点a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电光源
6、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例3】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夹一定角度,光线a、b是一点光源发出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确定点光源的位置。叙述作图过程,如图所示。a、b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为点光源在平面镜N中的像S,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延长镜N,找到S的对称点S,S是S的物,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M中的像,再找到S对平面镜M的对称点S,从而确定了点光源S的位置。完成光路。上面的问题是两个平面镜的二次成像问题,S是物S在镜M中的虚像,S是虚像S在镜N中再次成的虚像。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如果光线a、b的方向反过来,那么会如何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经两次反射两束光会聚
7、到一点S,由实像定义,S应为实像。(4)利用边缘光线作图讨论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范围。【例4】(1997年全国高考题)如图所示,AB表示一平面镜,P1P2是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是屏,三者互相平行,屏MN上的ab表示一条竖直的缝(即a、b之间是透光的)。某人眼睛紧贴米尺上的小孔S(其位置见图),可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试在本题的图上用三角板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依次写出作图步骤。作图步骤可如下:(右图所示)分别作米尺P1P2、屏Ma、bN对于平面镜AB的对称线(即它们对于平面镜AB的像)P1P2、Ma、bN。连接S、a并延长交P1P2于某一点,作这一点对于AB在
8、P1P2上的对称点,即为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刻度的左端。连接S、b并延长交P1P2于某一点,作这一点对于AB在P1P2上的对称点,即为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刻度的右端。讨论:(1)还可以用更简单的办法,即作出眼睛S的像S,再由S来确定看到的范围。(2)作出屏和尺的像,人眼看到像的范围即为人眼看到尺的范围。两种解题思路:正向思维,尺发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眼睛的范围即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逆向思维,眼睛相当于发光点,其光照射到尺上的范围即为能看到的范围。确定边界光线的基本思想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非均匀介质中,光线发生弯曲,但人眼的感觉光仍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确定尺和屏的像
9、,由两点一线来确定边界光线。【例5】如图所示,画出人眼在S处通过平面镜可看到障碍物后地面的范围。解:先根据对称性作出人眼的像点S,再根据光路可逆,设想S处有一个点光源,它能通过平面镜照亮的范围就是人眼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范围。图中画出了两条边缘光线。【例6】如图所示,用作图法确定人在镜前通过平面镜可看到AB完整像的范围。解:先根据对称性作出AB的像AB,分别作出A点、B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到的范围,再找到它们的公共区域就是能看到完整像的范围。三、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折
10、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n=c/v。折射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1为入折射角中的较大者)2平行玻璃砖的光路问题所谓平行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当光线从上表面入射,从下表面射出时,其特点是:(1)射出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2)各种色光在第一次入射后就发生色散;(3)射出光线的侧移和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砖的厚度有关;(4)可利用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例7】如图所示,平行玻璃板的厚度为d,折射率为n,光线AO以入射角i射到平行玻璃板的一个界面上。(1)画出光路图,(2)证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11、平行,(3)计算出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的侧移量。作光路图如图,证明从略。侧移量的大小:折射定律有,由几何关系可得=OOsin(i-r)所以:。【例8】如图所示,两细束平行的单色光a、b射向同一块玻璃砖的上表面,最终都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已知玻璃对单色光a的折射率较小,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进入玻璃砖后两束光仍然是平行的B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不再平行C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之间的距离一定减小了D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后,两束光之间的距离可能和射入前相同解:进入时入射角相同,折射率不同,因此折射角不同,两束光在玻璃内不再平行,但从下表面射出时仍是平行的。射出时两束光之间的距离根据玻璃砖
12、的厚度不同而不同,在厚度从小到搭变化时,该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有可能和入射前相同(但左右关系一定改变了)。【例9】如图所示,AB为一块透明的光学材料左侧的端面。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设该光学材料的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均匀减小。现有一束单色光A从原点O以某一入射角由空气射入该材料内部,则该光线在该材料内部可能的光路是下图中的哪一个解:如图所示,由于该材料折射率由下向上均匀减小,可以设想将它分割成折射率不同的薄层。光线射到相邻两层的界面时,如果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则射入上一层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偏离法线。到达更上层的界面时入射角逐渐增大,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光线开始向下射去直到从该材料中射
13、出。【例10】如图所示,用透明材料做成一长方体形的光学器材,要求从上表面射入的光线可能从右侧面射出,那么所选的材料的折射率应满足A折射率必须大于 B折射率必须小于C折射率可取大于1的任意值 D无论折射率是多大都不可能A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使上表面射入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从右侧面射出,1和2都必须小于临界角C,即1C,245,n=1/sinC,选B。【例1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单色光A垂直射向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棱镜的左侧面,棱镜材料的折射率是。试画出该入射光射向棱镜后所有可能的射出光线。解:由折射率为得全反射临界角是45。光线从左侧面射入后方向不发生改变,射到右侧面和底面的光线的入射角都是60
14、,大于临界角,因此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分别垂直射向底面和右侧面。在底面和右侧面同时还有反射光线。由光路可逆知,它们最终又从左侧面射出。所有可能射出的光线如图所示。【例12】(1997年全国高考)在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玻璃平板上方的空气中有一点光源S,从S出发的光线SA以角度入射到玻璃板上表面,经过玻璃板后,从下表面射出,如图所示,若沿此光线传播的光从光源到玻璃板上表面的传播时间与在玻璃板中的传播时间相等,点光源S到玻璃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l应是多少?解答:画出光路图,设在玻璃中的折射角为r,光从光源到玻璃板上表面的时间。光在玻璃板中的传播时间由几何关系可得,;又因为所以又由折射定律,解得:。总
15、结:解几何光学问题,首先要正确画出光路图,讨论由光路图反映出的线段和角的关系,结合概念和规律求解。3全反射问题全反射临界角:(1)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当折射角变为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2)光从折射率为n的介质射向真空时,临界角的计算公式。产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2)入射角必须等于或大于临界角。【例13】直角三棱镜的顶角=15,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1.5,一细束单色光如图所示垂直于左侧面射入,试用作图法求出该入射光第一次从棱镜中射出的光线。解:由n=1.5知临界角大于30小于45,边画边算可知该光线在射到A、B、C、D各点时的入射角依次是75、60、45
16、、30,因此在A、B、C均发生全反射,到D点入射角才第一次小于临界角,所以才第一次有光线从棱镜射出。【例14】某三棱镜的横截面是一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A=90,B=30,C=60,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底面BC涂黑,入射光沿平行于底面BC面,经AB面和AC面折射后出射求(1)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延长线间的夹角;(2)为使上述入射光线能从AC面出射,折射率n的最大值为多少?解答: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1)因为入射光平行于BC面,i=60由折射定律有,所以光折到AC面上时,由几何关系可得:A+=90,(2)要使有光线从AC面射出,应有sinr1:即,得4光的色散棱镜(1)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发生色散
17、,从红到紫的方向是: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逐渐增大。在同一介质中不同色光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光的频率逐渐增大。在真空中的波长逐渐减小。光子的能量逐渐增大。从同种介质射向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减小。以相同入射角在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的偏折角增大。以上各种色光的性质比较在定性分析时非常重要,一定要牢记。(2)棱镜对光的偏折作用一般所说的棱镜都是用光密介质制作的。入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射出方向与入射方向相比,向底边偏折。(若棱镜的折射率比棱镜外介质小则结论相反。)作图时尽量利用对称性(把棱镜中的光线画成与底边平行)。由于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红光偏折
18、最小,紫光偏折最大。)【例15】如图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若用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Bn1n2,a为红光,b为蓝光 Dn1n2,a为蓝光,b为红光解:由图可知,b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3)全反射棱镜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选择适当的入射点,可以使入射光线经过全反射棱镜的作用在射出后偏转90o(左图)或180o(右图)。要特别注意两种用法中光线在哪个表面发生全反射。【例16】如图所示,自行车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
19、的原理。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行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B汽车灯光应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C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D汽车灯光应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解:利用全反射棱镜使入射光线偏折180,光线应该从斜边入射,在两个直角边上连续发生两次全反射。所以选C。【例17】已知水对红光的折射率为4/3,红光在水中的波长与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相等,求红光与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比和在水中的频率比。解答
20、:设光从真空射入水中,在真空中的入射角为i,在水中的折射角为,折射定律,根据介质折射率的定义n=c/v(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率,v为光在介质中的速率),和光的波长、频率关系公式v=f,由于同一种光的频率不因介质而变化,可得(0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光在介质中的波长)根据题意,。折射定律是对同一种光来说的,要求两种不同频率的光波长比和频率比,就需要对折射定律进行扩展,对之赋予新的含义。5光导纤维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这样使从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 光学 doc-高中物理 2010 届高三 物理 一轮 复习 doc 高中物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