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肿瘤的治疗原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脑肿瘤的治疗原则.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颅脑肿瘤的治疗原则(一)胶质瘤 胶质瘤是最为常见的脑肿瘤,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半数以上,依据细胞起源主要分为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型胶质瘤,依据恶性程度分为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类I-II级)和高级别胶质瘤(WHO分类III-IV级)。由于胶质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性,因此胶质瘤强调以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可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目前胶质瘤的首选治疗策略为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不能实施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者,可酌情采用肿瘤部分切除术、开颅活检术或立体定向(或神经导航下)穿刺活检术,以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术后辅以常规分割的X线外照射放
2、射治疗及同步或辅助性化学治疗。【药物治疗原则】1患者为经过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胶质瘤,一般状况能够耐受药物治疗。2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类I级胶质瘤不采用化疗,复发后I级胶质瘤采用化疗。WHO分类II级胶质瘤如果手术切除瘤细胞总数达到98%,年龄小于40岁,肿瘤限于一个脑叶,可以暂不施行术后化疗,待肿瘤进展后再考虑化疗。反之,肿瘤切除小于98%,年龄大于40岁,肿瘤跨脑叶生长,术后需要化疗。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尽早施行同步放化疗,再行辅助化疗。3多采用以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为主的联合方案,也可以考虑替莫唑胺单药化疗。化疗过程中定期(3-6个月)行头颅MRI检查评估疗效,注意观察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处治。4
3、根据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或分子病理试验结果,指导化疗药物的选择。如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以预测烷化剂类药物的敏感性、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可以预测少突胶质细胞来源肿瘤化疗敏感性等。【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1弥漫性生长的胶质瘤:星形细胞来源肿瘤,如星形细胞瘤、肥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大脑神经胶质瘤病、脑干胶质瘤等;少突胶质细胞来源肿瘤,如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等。2反复发作的胶质瘤患者或两次以上手术的复发胶质瘤患者。3对放射治疗不敏感或绝对手术禁忌患者;手术后肿瘤残余,放射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肿瘤进展;患者一般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4不能完全手术切除
4、的胶质瘤患者,如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或内生性脑干胶质瘤等。【药物临床应用】1低级别胶质瘤的化疗。可选择药物:亚硝脲类、铂类、长春碱类、替莫唑胺、丙卡巴肼等。给药方法:不主张采用动脉内导管给药,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后其恶性程度有升高趋势,因此对于不能全切、且有可能复发的低级别胶质瘤也应行化疗,推荐以亚硝脲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或替莫唑胺单药方案。2高级别胶质瘤的化疗。可选择药物:替莫唑胺、亚硝脲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铂类、甲氨蝶呤等。给药方法:手术后尽快放射治疗,可以在放射治疗期间加用替莫唑胺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休息一个月后进行化学治疗,推荐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 亚硝脲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单用亚硝脲
5、类药物无效。建议检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3高级别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可选择药物:贝伐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伊马替尼、尼妥珠单抗等。给药方法:目前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前景良好,分子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多靶点药物的联合是近期研究的热点。4少突胶质细胞来源肿瘤的化疗。可选择药物:亚硝脲类、丙卡巴肼、长春新碱、替莫唑胺等。给药方法:推荐PCV方案(丙卡巴肼洛莫司汀长春新碱)或替莫唑胺单药方案;建议检测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状态。5大脑神经胶质瘤病的化疗。可选择药物:替莫唑胺、亚硝脲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铂类等。给药方法:推荐替莫唑胺单药方案或以亚硝脲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活检有
6、助于明确诊断及肿瘤细胞来源。6室管膜瘤。室管膜瘤来源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内衬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约占颅内胶质瘤的5%-6,69发生于儿童,占儿童脑肿瘤的9。约占脊髓胶质瘤的60,96发生于成人,尤其是终丝肿瘤。室管膜瘤可通过脑脊液在神经系统内播散,称为“种植”,肿瘤的级别越高发生率也越高。病理学(WHO)分类:非间变性(、级)包括乳头状室管膜瘤,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间变性(级)。在不引起神经功能缺陷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术后进行腰椎穿刺/脊髓造影或MRI检查,寻找“脱落转移灶”。室管膜瘤的放射敏感性仅次于髓母细胞瘤,手术切除后采用放射治疗,可以改善生存率
7、。有脱落转移灶或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瘤细胞的情况下进行脊髓放射治疗。肿瘤复发后,若以前未做过化疗,可以选择化疗或再次放射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依托泊苷、替莫唑胺、亚硝基脲类和铂类,可在短时期内阻止肿瘤生长。(二)髓母细胞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5%20,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发病高峰年龄10岁以下,男:女=2:1。成人髓母细胞瘤80%发生在2140岁。通常起源于小脑蚓部,位于第四脑室顶的顶端。该部位的肿瘤早期容易引起梗阻性脑积水。该肿瘤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对化疗中度敏感。约10%-35患者确诊时已有脑-脊髓种植,5患者可发生神经系统外转移。【药物治疗原则】1.在不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的情况下,尽可能
8、多的切除肿瘤,然后进行脑脊髓放射治疗。2.脑干上残留少量肿瘤(术后患者情况良好)优于脑干肿瘤完全切除(采用这种方法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更大)。【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1.一般情况下,化疗可以在放疗期间或者在放疗之后进行。在儿童患者,应慎重选择放疗前化疗,放疗前化疗易产生骨髓毒性,易加重放疗的毒副反应。髓母细胞瘤也可进行鞘内化疗,与全身化疗联合应用。2.未满2岁的小儿尽可能持续化疗,超过3岁儿童可接受放疗。3.放疗前化疗过程中如有肿瘤增大的情况(尤其是预后不良群),同时应迅速进行放疗。放疗前后行PE(顺铂+足叶乙甙)或ICE(异环磷酰胺+顺铂+足叶乙甙)化疗方案。【药物临床应用】主要药物有洛莫
9、可汀(CCNU)、长春新碱(VCR)、VM-26和顺铂(CDDP),但通常仅用于复发、高风险或3岁儿童患者。(三)脑转移瘤脑转移瘤是临床最常见脑肿瘤,通常为血源性,也可通过局部蔓延转移。许多全身应用的化疗药物不能很好透过血脑屏障,或其有短暂削弱血脑屏障功能,使得肿瘤发生CNS种植转移。约75脑转移瘤在脑实质部位,也可侵犯软脑膜形成癌性脑膜炎。脑实质转移灶以外侧裂后方颞顶枕叶交界区附近发生率最高(肿瘤性栓子转移至大脑中动脉末梢所致)。80的单发转移灶位于大脑半球,小脑转移瘤占单发脑转移瘤的16。 成人中肺癌和乳腺癌脑转移占脑转移瘤的50以上。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脑转
10、移瘤的发生率高达50。 黑色素瘤脑转移灶为单发时,手术能够切除。转移性黑色素瘤通常累及软脑膜/蛛网膜,对化疗基本无反应,对放射治疗反应也不佳。肾细胞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之前,通常伴有肺、淋巴结、肝、骨、肾上腺和对侧肾转移,因此这种肿瘤很少表现为孤立的脑转移瘤。【药物治疗原则】1.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为26-32周,因此大多数治疗都是姑息性治疗。2.多发性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情况通常比单发转移瘤患者差,通常采用放射治疗,而不进行手术。3.全脑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可使生存期延长3-6个月。50病例死于颅内病变进展。4.肾细胞癌或黑色素瘤脑转移的患者,如果进行白介素-2(IL-2)化疗,由于这种药物能够引起严重
11、的脑水肿,因此考虑手术切除后进行。5.皮质激素类药物:许多症状是由瘤周水肿(主要是血管源性水肿)引起的,使用激素后24-48小时内可缓解。但缓解不是永久性,而且长期使用激素可出现副作用。放射治疗后症状明显且未使用过激素患者的常用剂量:地塞米松10-20mg IV,随后6mg IV,q6h用2-3天,然后改为4mg 口服。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在症状无恶化情况下逐渐减量至2-4mg,口服 tid。6.H2拮抗剂:如雷尼替丁150mg,po,q12h。【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组织学性质、患者的年龄、神经功能状态、全身状况、还要考虑到颅内转移瘤在向周边扩散的可能性、肿瘤的范围、肿瘤对
12、治疗的潜在反应性、初始治疗对其他全身器官的可能损害。 1.20%-50%的脑转移瘤患者进行静脉内及动脉内化疗后,CT提示肿瘤体积缩小,但肿瘤完全消失少见。2.化疗可有助于消灭残余肿瘤或亚临床转移灶,同时对原发病灶或身体其他部位转移灶也具有治疗作用。3.对放疗不敏感的脑转移瘤,化疗尤为重要。化疗可以作为手术、全脑照射和r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辅助治疗,增加疗效。4.对无法手术和(或)放疗的患者,化疗是可以考虑的姑息治疗手段。【药物临床应用】1.脑部发现小细胞癌的多发病灶,首选治疗是放射治疗加化疗。化疗可选用原发肿瘤化疗方案或替莫唑胺,也可以选用卡培他滨,拖泊替康。 2.癌性脑膜炎(CM)又称为(柔
13、)脑膜癌病(LMC)。全身性肿瘤患者尸检的发现率达8。48的患者首先表现为癌性脑膜炎而无原发肿瘤的症状。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乳腺癌、肺癌,然后是黑色素瘤。鉴别诊断必须包括淋巴瘤性脑膜炎。多发脑神经功能障碍可达94,最常见VII、III、V、VI脑神经,进展性。非梗阻性脑积水也很常见。“脱落转移灶”患者可出现疼痛性神经根病。可采用鞘内给药。大约半数患者死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另一半死于全身性病变。(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总体人群发病率在升高。AIDS和器官移植患者中发生率升高,分为原发或继发,MRI或CT显示中央灰质或胼胝体出现均匀强化病灶,特别是AIDS患者,可以表现为多发脑神经麻痹。幕上常见于额
14、叶,其次是深部神经核团,脑室周围。幕下小脑是最常见的部位。免疫组化染色可区分B细胞淋巴瘤与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更为常见,特别是在PCNSL及AIDS患者)。【药物治疗原则】1.初次治疗对激素非常敏感,对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未取得病理的患者,要慎用激素,除非病情快速进展有脑疝的危险,因为这部分患者的活检结果可受到影响。2. 淋巴瘤患者对放、化疗均较敏感。最佳治疗方案为手术、放疗、 化疗综合治疗。一旦确定诊断后,先行全脑放疗4150Gy,随后病灶及水肿区局部加量到60Gy左右,再联合用药全身化疗或甲氨蝶呤(MTX)鞘内化疗。3. 化疗药物应选用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药物,常用的化疗药物有
15、甲氨蝶呤(MTX)、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多柔比星(阿霉素)等。【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联合化疗可使患者症状得到长期缓解。早期诊断是关键,诊断后即行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目前化疗已经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1.放化疗联合疗法比单纯放疗更有效,同那些只放疗者相比,接受化疗后放疗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化疗后放疗比放疗后化疗效果更好。 2.大剂量的甲氨喋呤是最有效的药物,大剂量的甲氨喋呤为基础的化疗患者生存期长于用其他药物者。 3. 复发或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挽救性治疗,应根据早期基础治疗、应答持续时间、病变的部位和程度、预后因素以及患者的临床状态,采取
16、相应的挽救治疗措施。【药物临床应用】1.对于非AIDS病例,化疗联合放射治疗比单独使用放射治疗的生存期长。氨甲喋呤单药方案,MPV方案(氨甲喋呤、丙卡巴肼、长春新碱),为常规治疗方案。如果进一步使用能够到达脑室的装置向脑室内(而不是仅经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给予氨甲蝶呤(MTX)12mg/次,每周2次,共6次,加静脉用MTX需要给予亚叶酸钙解毒,平均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40-50个月。 2.根据淋巴瘤的分子病理表型,CD20阳性的患者,可以采用美罗华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美罗华联合替莫唑胺等药物进行治疗。3.鞘内注射MTX过量(OD)时,建议采取治疗措施:85mgOD剂量能被较好地耐受,且几乎无副作用;
17、立即行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能将很大部分药物清除(在OD 2小时内,引流15ml 脑脊液能够清除大约20%-30的MTX)。然后用240ml温热、等张、不含防腐剂的盐水经侧脑室注入,由放置在腰椎蛛网膜下腔内的导管引出,进行脑室-腰椎灌洗数小时。对于500mg的OD,还要向鞘内给予2000U的羧肽酶G2(使MTX失活的酶)。对于MTX过量患者,静脉内给予地塞米松和静脉内给予亚叶酸钙可以防止全身毒性。(五)颅内生殖细胞瘤颅内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占颅内肿瘤总数的0.3%-1.3%。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池。肿瘤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但位于鞍上生殖细胞瘤则以女性多见。该肿瘤对放疗和化疗
18、高度敏感, 能达到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的目的,使其成为“可治愈”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该瘤通常无包膜、无钙化、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属低度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常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转移,易向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种植、播散。由于颅内生殖细胞瘤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大剂量放射治疗后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原则】 1.主张联合用药。即根据肿瘤细胞的不同增殖周期选择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药物联合化疗。首先使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杀灭处于DNA合成期(S期)及有丝分裂期(M期)的肿瘤细胞,当肿瘤中大部分S期及M期的细胞被
19、杀灭后,再使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联合应用。 2.化疗对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大剂量甲氨喋呤-阿糖胞苷为主的联合化疗、放疗结合甲氨喋呤鞘内注射能改善其疗效及生存率。【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对放射影像学显示的瘤体进行局灶放射治疗同时联合化疗,可迅速、有效地使瘤体消退,缓解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症状,缩短了治疗周期,同时化疗还清扫了造成肿瘤播散、种植的亚临床病灶,有利于控制肿瘤的复发及播散。 2.局灶放射治疗减少了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的不良影响,与化疗起到了疗效相加、毒性相减的作用。 3.不仅适用于初治患者, 还适于复发患者;对含有绒毛膜上皮癌、胚胎癌等成分的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亦是
20、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药物临床应用】化疗用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治疗近年来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常用的药物有顺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足叶乙甙(VP-16)、更生霉素、氨甲喋呤、博来霉素等。 1.VCR: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的M期。 2.平阳霉素作用于肿瘤增殖各期的细胞,特别是G2期细胞。DDP继续杀灭增殖各期的肿瘤细胞。 3.MTX:目的在于迅速有效地杀灭大量处于S期的肿瘤细胞,减少各个药物的单一疗程及总的治疗剂量,以尽量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4.顺铂为铂的络合物,能与DNA结合,形成交叉键,从而破坏DNA使之不能再复制。它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自1970年Rosenberg等首次报道了顺
21、铂的抗肿瘤作用以来, 其已成为生殖、泌尿肿瘤的主要治疗药物, 对颅内生殖细胞瘤亦有较好的疗效。 5.足叶乙甙是一种足叶草毒素的半合成衍生物, 为有丝分裂抑制剂, 对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白血病及睾丸肿瘤疗效显著。Kobayashi等的实验及临床观察表明: 顺铂与足叶乙甙联合化疗对颅内恶性胚胎性生殖细胞肿瘤有明显的协同抑瘤作用,有效率达100%。1996年Balmaceda等报道了首次国际合作对颅内恶性胚胎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前瞻性治疗研究结果(该研究试图确定在颅内恶性胚胎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上是否可用化疗取代传统的放射治疗;其采用卡铂、足叶乙甙、博来霉素联合化疗方案对患者化疗4个疗程, 出现完全缓解
22、者继续追加2个疗程, 其余则增加环磷酰胺强化化疗2个疗程), 结果显示生殖细胞瘤45例中84%完全缓解, 2年生存率为84%(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 但随访期内复发22例(49%), 死亡7例(16%)。(六)颈静脉球瘤颈静脉球瘤是发生在颅底颈静脉孔内及其附近的肿瘤,病程从1个月到28年不等。以后组脑神经受累为主,多为单发性肿瘤,很少有家族性遗传倾向。目前该病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Guilol和Rosenwasser(1940)首先报告颈静脉球瘤手术切除,但由于肿瘤组织供血丰富,局部解剖复杂给手术切除肿瘤增加了难度。发病率女:男比例为6 : 1。患者通常以听力丧失和搏动性耳鸣起病,眩
23、晕是第三大常见症状,也可有耳痛。也可出现第IX、X、XI和XII脑神经麻痹,偶尔颞骨内受侵犯,可出现第VII脑神经麻痹。功能活跃的肿瘤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另外,肿瘤还可能分泌5-羟色胺和血管舒缓素,引起类癌综合征(支气管收缩、腹痛、爆发性腹泻、剧烈头痛、皮肤充血、高血压、肝大和高血糖)。 【药物治疗原则】 1.对于局限于中耳的小肿瘤,手术切除通常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对于侵犯和破坏骨质的较大肿瘤,手术和/或放射治疗的效果仍未完全明确。对于大型肿瘤,手术有造成严重脑神经麻痹风险。2.放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并使肿瘤停止生长。建议总剂量40-45Gy,每次2Gy 。3.栓塞通常仅用于血供丰富大型肿瘤
24、。栓塞后肿瘤肿胀可压迫脑干或小脑。对分泌活跃的肿瘤进行栓塞必须谨慎,因为这些肿瘤被栓塞梗死后可能释放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肾上腺素)。【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颈静脉球瘤的治疗包括放射疗法、栓塞治疗和手术切除。三种治疗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结合治疗。 2.儿茶酚胺分泌活跃的肿瘤,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或者作为栓塞或手术前的辅助治疗。在栓塞或手术前使用和受体阻滞剂,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致命性血压波动和心律失常。 3.受体阻滞剂需2-3周、受体阻滞剂至少需24小时才能达到充分阻滞;紧急情况下,药物治疗可达3天。【药物临床应用】 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周围血管收缩而降低血压。 1.酚苄明(Dibenzyl
25、ine):长效,最大作用在1-2h,起始剂量为10mg ,po ,bid,逐渐增加至40-100mg/日,分2次给。 2.酚妥拉明(Regitine):短效。常用于手术或栓塞时的高血压危象,静脉给药。 受体阻滞剂:减少由儿茶酚胺引起的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也可防止仅用受体阻滞剂时可能发生的低血压)。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用这种药物,注意在使用受体阻滞剂之前不能使用受体阻滞剂(防止高血压危象及心肌缺血)。1. 普萘洛尔(Inderal):口服剂量5-10mg ,q6h,术中静脉用药剂量0.5-2mg,缓慢静脉推注。2. 拉贝洛尔(Normodyne):可能有一些选择性1阻滞和非选择性阻滞作用(作用小于
26、普萘洛尔)(休克)。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释放阻滞剂:这些物质可激发支气管收缩,且激素治疗无效,但吸入性激动剂或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有效。生长抑素可用于抑制5-羟色胺、缓激肽或组胺的释放;由于这种药物半衰期短,最好使用奥曲肽100g,皮下注射,q8h。(七)垂体腺瘤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0-40岁多见。男女均等。 垂体腺瘤主要起源于垂体前叶(腺垂体)。通常将垂体瘤分为两类:功能性(或分泌性)和非功能性(也叫内分泌不活跃性,不分泌或分泌如促性腺激素等不引起内分泌学症状的产物)。前者常因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生理方面改变,早期即出现症状;后者就诊时通常肿瘤体积已较大,出现视力、视野功能缺损症状。
27、两种垂体肿瘤(通常是非功能性)均可压迫垂体导致全垂体功能低下。 常见功能性垂体瘤分泌下列激素之一:(1)泌乳素(PRL):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腺瘤。导致女性患者停经-泌乳综合征(也叫Forbes-Albright综合征、Ahumada-del Castillo综合征)、男性患者阳痿,男女患者均可能不育。可以引起骨质疏松。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也叫促皮质激素。该病即Cushing病。ACTH升高可导致:A内源性高皮质激素血症(Cushing病);BNelson综合征:色素沉积过多(由促黑色素激素(MSH)与ACTH之间的交叉反应引起)。见于10%-30的Cushing病行肾上
28、腺切除的患者。(3)生长激素(GH):导致成人肢端肥大。在青春期儿童(骨骺闭合前)则引起巨人症(非常少见)。【药物治疗原则】1.患者视力视野出现障碍者应考虑经蝶或经额入路,手术切除肿瘤。非功能性微垂体腺瘤瘤可以考虑立体放射治疗或观察。2.患者视力视野无障碍者功能性垂体腺瘤,或手术后的垂体功能障碍者可以接受药物治疗。【适用范围和治疗目标】 1.目前较为公认的是PRL瘤以药物治疗(溴隐亭)为首选。 2.部分GH和ACTH瘤因发现较晚,激素水平持续增高引起全身性病理改变,使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需要先用药物控制,一般状况改善后再考虑手术。【药物临床应用】针对各种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特异性药物,疗效已被证
29、实的有以下几种:1溴隐亭(bromocriptine)。此药为非选择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使约90%PRL瘤患者垂体瘤缩小、PRL下降,泌乳消失、恢复月经或生育。此药可纠正高PRL水平造成的病理改变,而且肿瘤缩小后,对周围正常组织压迫减轻,也间接有助于恢复和保存正常垂体功能,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未生育的妇女,手术或放射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不育,而药物控制良好者有条件可长期服药,避免手术。但药物治疗不能根治肿瘤,仅抑制肿瘤的生物活性,因此需终身服药,一旦停药,肿瘤又会逐渐长大。临床所用溴隐停为甲磺盐酸-2-溴-麦角隐停,2.5mg/片,口服吸收良好,血浆半衰期为3-4小时,作用维持时间为8
30、-12小时。主要副作用是恶心、头晕,重者可出现呕吐,严重者因不能耐受而被迫放弃药物治疗。判断药物剂量是否合适应以血清PRL浓度被抑制水平为标准。该药也可用于治疗肢端肥大症,但疗效不如泌乳素瘤。诺果宁(Quinagolide),为选择性非麦角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半衰期长达17小时,每日只需服药一次,且副作用小。卡麦角林(Cabergoline),为长效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半衰期长达62-115小时,每周只需给药1-3次。 CV205-502,可抑制全身脑肠肽分泌。2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肢端肥大症。垂体GH瘤的疗效远不如PRL瘤,特别是由于GH水平增高导致的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的外貌是终
31、身难以改变的。因此药物治疗目的,仅为解除异常分泌的生长激素对人体组织代谢的进一步损害,抑制肿瘤生长,尽可能保存现有垂体功能。对于有活性的GH瘤患者,一般不以药物治疗为首选,而是在手术和/或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一些抑制GH/IGF-1分泌的药物。目前主要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前面介绍的溴隐停)和生长抑素类似物两大类,有效率一般在70%左右,但血清GH水平完全降至正常者仅20%-30%。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抑素通过与垂体分泌GH细胞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抑制GH的释放,天然生长抑素为14肽,半衰期仅3分钟,给药不便,目前有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8肽(奥曲肽),皮下注射0.1mg可抑制GH释放约8小时。近来还有一些缓释制剂以及半衰期更长的同类药物,如SMS201-995,但临床应用较少,且疗效不肯定,存在停药复发甚至反跳问题。3赛庚啶(cyproheptadine)。抗组胺H1药,对治疗皮质醇增多症有一定效果。此药作用于下丘脑,通过调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释放,影响ACTH的分泌,可以与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的药物,如氨基导眠能(aminoglutethamide)联合应用。后者可抑制皮质醇合成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其它类似药物还有密妥坦、酮康唑、甲吡酮等。但比起手术和放射治疗,目前所有抑制皮质醇或ACTH合成的药物,疗效均不满意,故只是作为手术前后或放射治疗后短期辅助治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