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1.docx
《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1.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仔细品尝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道德经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道德经读书笔记1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伎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用稳定的状态治理国家,用出其不意的方法用兵打仗,用无事之道取得天下。我怎么知道会这样呢?假如天下有特殊多的忌讳,那么百姓会越来越贫困
2、;假如百姓有许多相互攻击的武器,会让社会变得混乱。假如人们技巧太多就会滋生许多稀奇怪异的东西;好的东西太多了盗贼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圣人曾经说过:“我无为,人民就自我教化;我好静,人民就会遵纪遵守法律;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实。”平常要稳,打仗要奇,两种状态要学会切换。“以正治邦”和“以奇用兵”,作为领导者都应当学会的。治国要走正道,按规则来,按法律来管理。但用兵是特别规的,要用出其不意的方法。老子虽然反对斗争,但有的斗争是无法避开的,真的有外敌来犯了,必需要仔细地打,而且打是有技巧的,作为领导者也不会怯战。“正”与“奇”的不同,也揭示了打天下与坐天下的区分。“夫天下多忌讳,
3、而民弥贫”,就是说假如这天下特殊多的忌讳,不允许你做这个,不允许你做那个,老百姓肯定会贫困的,因为条条框框太多了,几乎什么事都做不了,社会运行肯定缓慢、效率低下、停滞不前。为什么会多忌讳呢?是因为领导者多事。那领导者为什么会多事呢?是因为领导者为了自己的形象、地位和利益等等管理便利,他要设各种忌讳。忌讳不是规则,规则是让大家运行的一些条文,而忌讳是因为怕冒犯了某些人的尊严而实行的禁止性措施。其目的完全不同,规则可以成文,可以公开,告知你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而忌讳可以意会,也可以言传,却是不能公开摆上台面的东西。“利器”就是锋利之器,武器之类的东西,是相互攻击用的。老子虽然讲的是武器,但是实际
4、讲的是争斗之心,假如老百姓的争斗之心多了,整个社会肯定会混乱的。老子说,这人假如特殊多地用才智的话,“奇物”就会特殊多,“奇”是指不正常的物品,是稀奇怪异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是我们正常生活所须要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而且对生活有着不好的影响。如扳指,原来是古代用于爱护拉弓勾弦的手指的,后来却被八旗子弟用于炫富,制作得特别精致,变成了“奇物”,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鹿角、发展为犀角、象牙、水晶、翡翠等珍贵滑润的原料,扳指失去了原来的功用,八旗子弟也从今堕落。因此,技巧经常会被用来满意欲望,不如回来质朴。我们来看人的才智是有两方面的:一方面,假如我们用来去帮人救人,去爱护环境,让我们更加和谐地生活
5、,这个应当是一种质朴的“质”,这种“质”对人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我们为了欲望而动身,我们把这个“智”用在了更多、更快地攫取,更多、更快、更好地去享受,为了虚幻的东西去追求它的时候,“智”就使人们遭遇很大的损失,甚至走上不归路。“法物”就是那种宝贵的好东西,珍宝。这东西假如多的话,盗贼也多了。假如大家都喜爱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原来没那么高价值,可是大家就觉得它是好东西、珍宝,这时候民心就会乱。大家都不仔细工作了,都想去弄这个珍宝,结果会盗贼越来越多。“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再引申一下,其实“盗贼”未必是外边的盗贼,有可能是我们心中的盗贼。我们假如不能正常看一件事物,我们人为地非要把这个事物加上一种
6、虚幻的外表光环的话,有可能我们心中的盗贼就会生起来,我们可能会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这个对我们人生是有影响的。因此,生活中的好东西层出不穷,要学会识破诱惑的局,灭掉“心中的盗贼”。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存在感应关系,这个关系在生活中也到处存在,比如你的欲望和健康。“我无为,而民自化”。“无为”是对领导者自己的,假如你领导者不为自己去捞取,你的员工之心渐渐就会被化掉,他就会跟着变更,这是存在上下感应关系。假如你为自己,那员工一想你为自己,那我们也为自己,这时候他争斗之心就出来了,他就跟你争夺利益;假如你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大家看到你为我做事,那么我们也要为您、为公司做事,所以都来支持您、成就您,这时候他
7、会放下争夺之心,朝一个方向一起努力了。“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其实讲的也是领导者和下边员工的感应关系。我们可以引申来看,其实生活中到处有这种感应关系。比如说家长和孩子,再比如说我们自己的心和身体,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讲,我们的心和我们的身体的关系,心是领导者,它来指导我们身体去运转,心假如“有为”会怎么样?“有为”就是总想为自己去争取、争夺,我看到东西我觉得美,我肯定要拿到,好吃的我肯定要多吃,我看到美色肯定要想方法去接近他,我看到美的房子我肯定要拥有它。心的欲望是无穷的,假如心“有为”的话,你的身体肯定会很累很累的。道德经读书笔记2谷,水冲出来的山地低洼部分。
8、雄生的动物叫牡,雌性动物叫牝。堇,通假词,为尽。老子那个年头还未脱离生殖崇拜,尤其对于母性的敬畏。老子用女性生殖系统比方道,认为道的原理与之相近。天长地久,说的是自然法则,圣人应当遵循的自然法则。自生,也可以理解为自己谋求福利。天地不为自己捞取利益,所以得以长生。我们是不是要进取呢?关键在于我们努力的目的是什么。仅仅为自己利益做出努力,谋取自己的利益回报的努力难以长久。假如目的一时达不到,就不情愿去努力了。这段承上段天之道讲解并描述圣人之道。一般人,在领导岗位上,都会先考虑自己的权利与利益,圣人就不同。身在利益之外,内心是安静的,没有包袱。假如放下包袱,您的做法最有实效。老子的这里强调了舍与得
9、的关系。在健康方面,七情六欲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因此,无私的状态是养生最好的状态。道德经读书笔记3老子的“道”,其实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改变的缘由和规律自然规律。关于“道”是物质还是精神之争,是肤浅的,属于表象范畴。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人们只能经过实践相识它,利用它,却无法变更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处。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许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信任这个简洁道理。异样是许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
10、”,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洁的一分为二,而是多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齐而相互依存、影响、改变、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必需范围内运行,所
11、以,物极必反。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恒久坚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也决不行能有!“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大家明白: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唯恐就很少有人明白其中缘由了。近代科学探讨发觉: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日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多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改变,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翱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
12、彩缤纷的漂亮世界。失衡是永恒的、长久的,平衡是局部的、短暂的。物质世界如此,精神世界莫非不是这样吗放眼世界:小到人际关系,大到国家政局乃至国际形势,概莫能外。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水的一条自然规律。也是水在常态下的一种运动形式。但也有例外,如:水受热就会变成气体,会往高处跑;再如:水在太空能够悬浮,这是由于水脱离了地球的引力所致。上述两种现象,就不是水的一般规律所能涵盖的。由此可见:自然规律也是有条件的。同一件事物,时、空及环境变更了,规律也会随之而变更。这就是“规律”的规律了。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仅有经过自我的感官,全面相识和系统分析客
13、观事物,进而驾驭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违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才是人间之“正道”。道德经读书笔记4摘抄:成己为仁,成物为智,合内外一样,时措咸宜道本平常,无有隐怪良知发为良能,一路平坦,并无惊奇遏欲存诚,去浊留清,层层皆有阴气消退若认外饰为真,必惑奇途,造成异类果真三宝团聚,外貌自然有光1、道本平常,猎奇偏矣君子之道,发端于夫妇之间的相处之道;圣人之道,不外于阴阳合和之道。如能顺天时依天理而动、率天性而为,使自己有所成就,便是仁,使万物有所成就,便是智,融合自身与万物的准则,使内外合谐一样,这样便能因时而动,行动也总是合宜的、没有不恰当的,这足以令人敬畏。世人不知,道原来就是平
14、平经常的,并没有什么隐秘而惊奇的。在末世时代,人们却厌烦中庸之道而追求新颖特殊,这样便使人趋向于旁蹊曲径之途而不自知。犹如朝廷的法度纪纲,其实都是用为化民的工具,但当今的人不这样看,将其大幅度删改;而且还喜好新人而厌烦老臣,常常更改国家的政策法度,将先代的经典楷模全部除去,这样做简直犹如伤损人的元气一样严峻。朝廷没有良好政治规则,民间则没了可以效法的榜样楷模,因而农夫懒散自安,田土荒芜,生出草莱也不去治理,财宝的源头也会穷尽;颓废奢侈的花费越来越多,仓库里只有虚耗,颗粒无存,财力的储备也将耗空。这些,不正是象人身之中,精气的消耗磨损而不再有什么积累是一样的吗?不重视内养、只求华丽的外表,因此服
15、装追求极致的光彩华丽,刀剑追求精致美丽,饮食追求珍惜珍贵的食物,财物追求越多越好,却不去思索自己的根本已变得多么的匮乏,却还在期望着枝叶越来越旺盛,这样做还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在施为而无所阻碍,岂不是太难了吗?这都是由于不能随顺自然而然的天道、日常所用所行的道理而导致的。就象盗贼偷东西,藏住了头却露着尾;犹如立起来的竹杆,只看到了影子却看不到竹竿,这都是在提示修道的人被假象蒙蔽,混乱了真相的存在。大道有说什么吗?2、与其求诸外,不如积三宝而盗天地之气这一章里说的“介然有知”,是指“突然一下知道”了,不用等待被支配什么,也无需做些什么打造的工程,鸿鸿蒙蒙,天地初开一气、先天元始祖气。也即孟
16、子所说: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一念。从无所知时,突然有知,即是真良知。这样的良知发动,要知道它并不难,难在合时宜的应用在做事上,并且能持之以恒这样做,就特别不简单了。当良知发动的时候,眼前即是,转瞬则易受智巧的诱惑、物欲的吸引,欲起情生,不知不觉,流于后天认知的限制里,这是顺其所往而行,所以说是可畏的。修行的人,当良知发动的时候,眼有智珠,胸藏慧剑,能识别妖魔,斩断情丝,从采药到还丹,皆由良知而发动为良能,则能一路平坦,无有惊奇,这就是行大道所以甚为平坦的缘由。惋惜啊,大道是平常无奇的,但那些急躁的人总想快速达到功果,往往不走康庄大路,而走旁蹊小径,还自以为得道,甚至终生不悟,真是让人感
17、叹啊。“朝”是对身的比方,若要修饬此身不至于覆灭,必需闲邪存诚,而后,能人欲才能起先尽为去净、天理才能得以完全。久久如此,灵光焕发,心田何至荒芜?精神团结,仓廪何至空虚?无须文秀而自然有荣华,无须精致的饮食而能饱足,又何必追求华美的服饰、珍贵的食材?况且,自心慧剑锋利,身外的利刃无须运用;精气神三宝俱全,生命的能量便用之不尽。象这样,真的能盗取天地灵阳之气以为丹。今世之人不然,不行中庸之道,而越来越趋向走邪径,一身的尘垢,除不胜除;而且由于妄作胡为,招来凶祸,导致元阳尽失,尘垢与纷乱此来彼往,心田鲜有空洞了灵之时,变得荒芜至极,如此,关窍岂不会被完全闭塞上了吗?力倦神疲,毫无充盈之象,财力缺乏
18、而只能哀叹,精气都被耗尽了。追求外在的荣耀,而文采是将;追求利剑的锐利,而腰带是尚,也已经是末节了。与其挑剔饮食、快意于宝贵佳肴、追求富有的货财,不如象学道的人那样,奇妙地利用机关,盗回元气,固守内在而不发越于外在。易曰:作易者,其知盗乎?就是这个意思啊。假如放弃它而追求别的,身命会越来越离散,岂敢再云大道?有些注本说,“介然”那几句,是倏忽间有一线之明,何尝不是真知?但是要验证它实践它,常受限于方法,因此说这是可畏的,这说明大道的实践是不易的。下一节,言说学者不追溯本原,夸大粉饰而不追求真迹,好其虚名,只是见影不识真,得其相像而不得其原来,所以说是盗竿。这样的理解也是对的。古来,凡是有道的人
19、,肌肤润泽,毛发晶莹,这类效验,凡人中也都常有,是未尝可以用来做定论的。另外,炼精炼气,阳火一临,阴霾难固,犹如霜雪见日而溶化一般,有神火一煅,陈年老病都化为疮疡脓血,从大小二便排出体外,这种状况不但初学的人会有,即使到大丹还时,也有改变,三尸六贼,流血流脓,臭不堪闻。只有心安意定,在道理上能信得过,在经典中参得真,足矣。必要知道遏欲存诚,去浊留清的道理,层层皆有阴气的消退、阳气的潜长,学道的人不行不知啊。除此之外,不要说身体光荣、行步爽快这些,不行以当做什么终极成就,即使是能飞空走雾、出鬼没神,霎时千变,顷刻万里,也不以当成是大道原来。那些奇惊奇怪的效果,于异端邪教、剑客游之类都能炼习,不要
20、误认是真理。假如将外在的表现当做是本真,必定会受到奇途的盅惑,变为异类,惋惜一生的精力啊,竟然用于旁门左道,本欲出世却堕入三途六道,这不是令人痛惜吗?太上此章,是教人从良知上体认,才能无所差误。惋惜当今的修士,只追求容颜细腻、身体康强,哪里知道外务劳役身心,会致使心田荒芜、精力空耗,先天精气伤耗得多,后天所具,又有什么用呢?果真能使内三宝团聚,外貌自然有光采。与其驰逐于外在而夸耀饮食,莫不如求之于内,宝精裕气。当内财足够,外财也自然会完备。同样是盗,为什么不盗天地灵阳之气,而去盗圣人修炼的虚名呢?(是不是傻啊?)羽谦读后感:行于大道平常二字做起来真是不易,平安的冗长的盘山路与隧道垭口,怎么选?
21、家常饭菜与风味佳肴,怎么选?食疗与药补怎么选?内补气血与外打美容针,怎么选?传销式的短期高回报投资,稳赚的项目,做不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假如被人笑问“你是不是傻”,目前只能静默地“呵呵”,在我这个年纪,再有十年,就可以看出来究竟谁傻了。不但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如此,在内炼的方法也是这样,踏实行持,遏欲存诚,依祖师心法去做,内景非常平稳,气息也安和顺畅。平安!去浊留清在去除陈年固疾、阴消阳长的过程中,的确有些好玩的现象。我曾连着半年多左右眼轮着起针眼,去年起先排气味很重的气和大便,今年起先修女工,假如顺当的话,面色和皮肤将会很快有改善。此章说,这些表现,都不是大道本身,不要以这些效果为目
22、标,慎养内三宝,令之团聚,盗取天地灵阳之气,才是大路。道德经读书笔记5体道第一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是可遵循的抽象的运动法则,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抽象运动规律。依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名称,是事物面貌的反映, 但这种面貌不是一成不变的。没出名称是天地形成的本源 ;出名称是区分万物的基础。因此,人类经常假借抽象的无来达到了解万物的奥妙,通过具象之有来达到相识微妙的道。这两方面是同时产生的,然而名称又不同,都可以称之为玄妙的学说,这种神奇而深邃的理论,是各种学说的基础。
23、“常有,欲以观其徼”,说明“道”属于形而上的学问。“有”为原始之“有”,“无”在此基础上得以相识。万物之有是新的物质形式之有,要相识这个“有”,得以整体之道为依据。养身其次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下人都明白美妙是最值得称道的,这是由于有丑恶的区分和存在;都明白和善是最宝贵的,这是由于有邪恶的区分和存在。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等,这些对立关系正是自然法则的再现,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永恒的真理。因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2022 读书笔记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