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XXXX年第11期-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docx





《机械制造工艺XXXX年第11期-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XXXX年第11期-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制造工艺2010第11期总第193期要 目时政要闻 抓住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科学发展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能够创造历史中机联要闻 王瑞祥:坚决完成机械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各部门节能减排提供支撑协会动态 20072009年度161名工艺工作者获优秀工艺师称号会员园地 5则年会专栏 2010上海电气杯征文特别推荐、获奖、优秀论文名单数控刀具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工艺专论 李郁华:11.15高楼大火 警示国人高度关注工艺生产安全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主办时政要闻 抓住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和
2、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历史一再表明,能否抓住机遇,决定了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抓住了机遇,后发国家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丧失了机遇,强盛的国家也可能停滞不前,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立足点,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全党同志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朝着既定奋斗目标迈进。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这是我们在发展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的
3、一个根本性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科学发展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钥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就做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鲜明特点。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未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里关于主攻方向、支撑点和“五个坚持”等,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和重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我国经济社会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变革,每一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都伴随着对生产关系的新的
4、调整,其动力都来自于生产力的进步提升,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标准。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稍纵即逝,转变刻不容缓。以上均摘自人民日报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评论员或署名文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内容摘录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12)改造提升制造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
5、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7)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能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型材料、安全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在
6、核心电子器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软件、转基因新品种、新药创制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在生命科学、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30)建设人才强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落
7、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我们能够创造历史(摘自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我们比较看重GDP,现在中国的GDP已经与日本不相上下,但是单位GDP的能耗却远远高于日本,这使得我们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对制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建议,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际上对一流人才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中央
8、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正在实施“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引进计划。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千方百计汇聚人才。但光是“引得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留得下”、“用得好”,要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人才竞争机制,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形成人才辈出、生机蓬勃的局面。中国科研体制的改进完善,需要所有科技工作者共同来努力。作为这个社会的知识精英,我们决不能放弃对自身力量的信仰,如果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拒绝自欺欺人、麻木迎合,并尽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性地改变历史轨迹,那么我们当然能够创造历史。科技日报 2010.11.3.中机联要闻 坚决完成机械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各部门节
9、能减排提供支撑王瑞祥会长在中国机械工业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大会上的发言摘录,文题为本刊加王瑞祥会长在致辞中说,在新形势下,我国实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在满足先进装备需求方面,还是在加快机械行业自身转型升级方面,均对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从三方面指出了机械工业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中机联的任务:一、国民经济调结构、转方式,要求机械工业大力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国家加快实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机械工业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传统产业都要求机械工业能够
10、及时提供高效、节能、低排放的产品和装备。二、机械工业自身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大力推广和应用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机械工业产业升级的实现亟需将立足点转移到依靠节能减排技术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上来。在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积极推广和应用节能技术,通过推荐、淘汰目录的编制助推行业产品结构优化;通过节能技术标准制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加速机械工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应用先进节能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设计、制造等环节的能源利用率,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三、配合政府部门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对行业协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机联从行业层面推进机械工业节能减排的工作中,要注重发挥以
11、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集聚效应,促进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按照机械工业行业总体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行业节能减排的需求,积极探索建立节能技术、节能装备、节能人才等资源合理化配置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节能减排资源在行业中的作用。二是发挥平台作用,积极探索交流节能减排的新方法、新思路。组织开展国内外节能减排技术协作与交流和节能减排技术攻关;组织举办行业大型节能减排高层论坛及展览会,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组织行业节能减排成果评奖,激励行业节能减排向前发展。三是发挥行业优势,做好节能减排服务。积极开展机械行业节能减排基础情况的调查研究,为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发挥政府与企
12、业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向政府反映行业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意见和诉求;积极组织制定行业节能减排标准和规范,使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参与组织制定机械行业节能产品推荐目录及高耗能产品淘汰目录,促进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摘自中机联综合动态261期协会动态 20072009年度161名工艺工作者获优秀工艺师称号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实施,加快装备制造业振兴,开展旨在弘扬和鼓励工艺人员敬业爱岗、创新奉献精神,加强企业工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目的,并顺应广大企业和工艺人员的愿望与要求,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支持下,组织了20
13、072009年优秀工艺师评选活动。 这次评选范围是从事机电装备制造工艺技术开发、产品工艺、工具、工装与专用设备、标准、定额、新材料、工艺规划、技术改造、信息化等各领域的设计、制造、编制、现场施工服务、管理人员。评审条件是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遵纪守法;近三年来在本职岗位上取得达到一定技术水平的厂级以上3项或以上成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 至二0一0年七月完成申报评审工作,共评出26个企业单位申报的161位工艺工作者为优秀工艺师,在今年的上海工艺年会上受到表彰并进行了颁证仪式。这161位优秀工艺师是:、哈尔滨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关 洁 、佳木斯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柏祝海 赵伟
14、李为民 、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王琳琳 王伟顺 刘广连 杨文宽 赵朋飞 范秀娇 耿波 庄超煌 于君波 杨春波 全博文 姬国栋 姜春雨 米萍萍 刘晓菲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程占国 赵振伟 王国现 肖明 李景慧 王丽萍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杨宏伟 汪永东 阚迪 李冰 高建刚 霍金平 肖军 齐桂华 王振凯 赵晓东 、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周克 谭华 张荣伟、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 刘新红 李宗伟 、牡丹江富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连杰 徐奎利 钱鸿新 马长福 刘红军 孙书玉 商贵华 孙丽颖 张振强 王东辉 9、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张烨 成琦 薛晓敏 陈振东 1
15、0、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张永泉 林伟 李波 彭学斌 11、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 沈才平 朱志荣 沈尧荣 管仲毅 李友发 张灵芳 12、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陈雄 邹维平 刘玉宝 蒋清华 刘永骏 徐进 张 渊 匡逸强 王进 3、温州新机电气配套有限公司 丁公翰 14、纪元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周建明 15、福建南电股份有限公司 陈玉宇 16、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林庆山 杨福仁 杨勇 叶清竹 黄木林 吴文彬 朱启彰 许再端 王能华 许广华 郭开展 17、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徐再云 路便英 宋东超 刘天俊 18、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蔡安克 马春庆 赵保刚 尹德秀 徐成慧 王建明
16、 范巧变 段华荣 孔春花 郭亚辉 康惠春 高礼奎 何革娟 马春来 朱 菁 张立新 周耀卫 罗志胜 戚殿兴 王建国 19、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黄贯生 刘少华 王光波 宋 凯 封文平 陈 兰 陈红玲 李国安 李 毅 栗 磊 孟照柯 李 飞 焦英海 周建光 王中本 于红莉 张宏伟 张玉林 赵 娟 石 磊 李 斌 刘传郑 20、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钱薇 彭谅 赵安国 李明全 余 瑾 任 伦 刘 勇 21、云南集团有限公司 郭志雄 葛东海 22、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李红革 张小航 曹晓红 杨刚 祝周虎 牟行辉 陈晓薇 宋明宽 梁学亮 23、 天水风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张鑫 4、
17、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 王秦晖25、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 陈君盈 26、青海一机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杨锦斌 张涛 程德民 阎立峰 李映平 于志勇 贾冀青 会员园地 按: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我会名誉理事长陆燕荪同志在今年工艺年会上做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突破口专题报告,阐述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战略地位,提醒企业要注意利用国家级大型工程项目“牵引”带动的机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本期几篇会员园地以企业走振兴之路的生产实践,如北方重工的“高端成套“,沈阳的”中国芯”,北一的重大专项和一托的核心技术,都进一步证实了这一道理。北方重工:重大装备高端成套盾构机制造能力的发展是北方重工追求“
18、重大装备,高端成套”战略目标的一个缩影。除了大家都熟知的盾构机外,北方重工还有很多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大装备产品,如占国内市场份额60%的双进双出磨煤机,水泥成套生产线和成套采矿设备,都已出口国外。 北方重工董事长耿洪臣认为:高端成套和重大装备是北方重工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重大装备,高端成套”不仅是市场战略,还是带动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剂良药,用成套项目去掌握系统设计能力和产品的核心技术,用成套项目去改变目前的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模式,以此来强力提升产品档次和水平。目前北方重工在国内外重工市场上营销成绩,归功于合并之初就制定的“重大装备,高端成套”的市场定位。北方重工自行设计、
19、制造、配套的一批大型成套设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如为澳大利亚CP铁矿设计制造的产品,以及与6家国际知名企业竞争后夺标,成为哈萨克斯坦卡恰尔露天铁矿项目总承包商,都是北方重工“重大装备、高端成套”走向国际的重要标志。沈阳机床:创新加速 问鼎国际龙头指日可待 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说:“在自主创新上,单一的产品研发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共性技术上取得大的突破,这就要靠大批人才的支撑,因此,研发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开放式的创新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沈阳机床形成一套自己的技术创新“经”:实现国际化世界级的目标,必须建立和培养世界水平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仅要研发一代世界级产品,而且要把研
20、发一代世界级产品、培养一批技术领军型人才和建设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式研发创新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沈阳机床长期持续的技术竞争力。在此次展示的25台具国际化水准的数控机床产品中有6台装上了“中国芯”,其加工精度、加工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装上“中国芯”,飞阳数控系统的高档数控机床首次高调亮相,标志着中国开始拥有了完全意义上的中高档数控机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关锡友说:“数控系统核心技术的成熟使我们不再模仿别人,不再依赖别人,这是长期自主创新的结果。”。 中国工业报2010.11.1.北一机床借力重大专项推动结构升级9月29日,北京第一机床厂“04重大专项”首台标志性产品XKA28105300重
21、型桥式龙门五轴车铣复合机床在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交付使用。这台机床将用于第三代核电核心设备的大型复杂零件的复合加工。北京第一机床厂厂长王旭表示:“重大专项对北一的影响,主要是研发和制造能力的重大突破,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在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北工大协助做了数字化建模、结构分析,掌握了超大规格、超重型龙门复合机床的开发技术。2、在专项的拉动下,北一将投入近3亿元技术改造,增加工艺设备,形成了超大规格、超重型机床的制造能力,例如实现单线150吨球墨铸铁浇注能力,单线160吨工件的加工及总重量600吨的产品装配等手段。 3、突破了直径310米车铣双速数控转台、大扭矩的摆角铣头等
22、功能部件的开发、试制,最后才能形成五坐标联动重型数控机床的制造能力。 4、与北工大共同建立了实验平台,开展了结合面、静压技术以及测试评价技术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数字化分析和测试,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工业报2110.10.18.二重:第三支1100兆瓦核电半速转子成功淬火二重集团为东电制造的1100兆瓦核电半速转子近日在热处理车间成功淬火,这是二重继2009年以来,第三支1100兆瓦核电半速转子成功淬火,标志着产品结构调整战略实施过程中,二重新开发的这一制造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核电产品已具备批量化生产的能力。 中国工业报2010.11.2. 一拖:坚持技术创新与国际化战略使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工艺 XXXX 11 中国 协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