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二十八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doc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二十八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二十八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学 第二十八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内科病证 头痛 辨证要点治法处方治疗操作 面痛 腰痛 痹证 坐骨神经痛 中风 眩晕 面瘫 痿证 痫病 内科病证 不寐 辨证要点治法处方治疗操作 郁证 痴呆 心悸 感冒 咳嗽 哮喘 呕吐 内科病证 胃痛 辨证要点治法处方治疗操作 泄泻 痢疾 便秘 阳痿 癃闭 消渴 头 痛(一)辨证要点头痛常与外感风邪以及情志、饮食、体虚久病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头为诸阳之会,所有阳经都循行到头,足厥阴肝经上行到巅顶,故头痛与手足三阳经、足厥阴经、督脉密切相关。各种外邪或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头部脉络不通或脑窍失养
2、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头痛以实证多见,也有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辨经络 太阳枕部痛或下连于项者 阳明额痛或兼眉棱、鼻根部痛 少阳 两侧头部疼痛 厥阴 巅顶痛或连于目系 辨外感内伤 外感 头痛较急,痛无休止,外感表证明显 风寒(连及项背、苔薄白、脉浮紧) 风湿(如裹、苔白腻,脉濡) 风热(头痛而胀、发热、苔黄,脉浮数) 内伤 头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常伴头晕,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加重。 肝阳上亢(胀、跳、掣;口苦、易怒、脉弦) 痰浊上蒙(昏蒙、胸闷脘胀、脉滑) 瘀血阻络(固定不移、舌紫暗、脉涩) 气血虚弱(空痛,神疲无力、脉细弱) (二)头痛的治法调和气血,通络止痛。根据头痛部位循经取穴和取阿是穴
3、为主。(三)头痛的处方主穴:百会 太阳 风池 阿是穴 合谷“百风合太,(头痛)”方义:通经活络止痛配穴:太阳头痛:天柱、后溪、昆仑;阳明头痛:印堂、内庭;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风门、列缺;风热头痛:曲池、大椎;风湿头痛:头维、阴陵泉;肝阳上亢:太冲、太溪;痰浊头痛:丰隆、中脘;瘀血头痛:血海、膈俞;血虚头痛:脾俞、足三里。(四)头痛的治疗操作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虚补实泻法。寒证加灸;瘀血头痛可在阿是穴点刺出血。头痛剧烈者,阿是穴可采用强刺激和久留针。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皮质下、额、枕、神门、肝,每次选23穴,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4、顽固性头痛可在耳背静脉点刺出血。(2)皮肤针法 取太阳、印堂、阿是穴,中、重度叩刺,使之明显潮红或少量出血。适用于外感头痛、瘀血头痛。(3)穴位注射法 取风池穴,用1%利多卡因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1.Oml,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顽固性头痛。附:偏头痛(一)辨证要点本病病位在头,与肝、胆关系密切。侧头部为足少阳胆经循行所过之处,恼怒、紧张及风火痰浊之邪导致侧头部经络功能失常,脉络不通可导致头痛的发生,以实证多见。主症 头痛多为一侧,常局限于额部、颞部和枕部,疼痛开始时为剧烈的搏动性疼痛,后转为持续性钝痛。任何时间皆可发作,但以早晨起床时多发,症状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天。典型的偏头痛
5、有先兆症状,如眼前闪烁暗点、视野缺损、单盲或同侧偏盲。发作时头痛部位可由头的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可同时放射至颈、肩部。兼头胀痛,眩晕,胸胁胀痛,舌红少苔,脉弦或细数者为肝阳上亢;兼头痛昏沉,胸脘痞闷,苔白腻,脉滑者为痰湿偏盛;头痛日久,痛有定处,其痛如刺,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细涩者为瘀血阻络。(二)偏头痛的治法 治法:疏泄肝胆,通经止痛。取手足少阳、足厥阴经穴以及局部穴为主。(三)处方 主穴:率谷 阿是穴 风池 外关 足临泣 太冲 配穴:肝阳上亢配百会、行间;痰湿偏盛配中脘、丰隆;瘀血阻络配血海、膈俞。操作:毫针刺,泻法。当偏头痛发作时一般以远端穴为主,用较强刺激。A.风池、太冲、合谷、
6、内关、后溪B.风池、百会、太冲、太溪、阿是穴C.印堂、内庭、合谷、阿是穴D.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E.率谷、太阳、侠溪、内庭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应首选正确答案B治疗前头痛风邪袭络证,应首选正确答案C面 痛(一)辨证要点本病病位在面部,与手、足三阳经密切相关。外感邪气、情志内伤、久病或外伤成瘀等,均可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从而产生面痛。面痛以实证为多见,亦有虚实夹杂之证。主症 面部突然发作疼痛,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痛时可引起面部肌肉抽搐,多伴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
7、歇期无症状。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和舌部最明显,轻触鼻翼、颊部和舌可以诱发,称为扳机点。辨局部 足太阳经 眼部痛为三叉神经第1支即眼支痛 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 上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2支即上颌支痛 下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3支即下颌支痛 辨全身 外感风寒 遇寒则甚,舌淡,苔白,脉浮紧 外感风热 痛处有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气血瘀滞 有外伤史,或病程日久,痛点多固定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肝胃郁热 烦躁易怒,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者 阴虚阳亢 形体消瘦,颧红,脉细数无力 (二)面痛的治法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取手足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三)面痛的处方主穴:攒竹 四白 下关 地仓 合谷 太冲
8、 内庭方义:面部诸穴为局部取穴,可疏通面部经络;合谷、太冲分属手阳明、足厥阴经,两经循行均上达于面部,面口合谷收,合谷与太冲相配为“四关”穴,可祛风通络,止痛定痉;内庭为足阳明经荥穴,与面部腧穴相配,可清泻阳明热邪,疏通阳明经气血。 配穴: 眼部疼痛配丝竹空、阳白、外关;上颌支痛配颧髎、迎香;下颌支痛配承浆、颊车、翳风;外感风寒配风池、列缺;外感风热配曲池、外关;气血瘀滞配内关、三阴交;肝胃郁热配行间、内庭;阴虚阳亢配风池、太溪。(四)面痛的治疗操作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重刺激。面部腧穴在急性期宜轻刺。风寒证可酌情加灸。2.其他治疗 (1)皮内针法在面部寻找扳机点,将
9、揿针刺入,外以胶布固定,埋藏23日更换揿针。(2)耳针法取面颊、额、颌、神门。毫针刺或用埋针法或压丸法。(3)刺络拔罐法取颧髎、地仓、颊车,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腰 痛(一)辨证要点腰痛的病位在腰部,腰为肾之府,肾经贯脊属肾,膀胱经夹脊络肾,督脉并于脊里,故本病与肾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关系密切。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年老体衰、劳欲太过等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或经络失于温煦、濡养,均可致腰痛。本病有虚证、实证、虚实夹杂之证。辨经络 督脉 疼痛在腰脊中部 足太阳 疼痛在腰脊两侧 辨兼症 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或拘挛不可俯仰,有明显腰部受寒史 瘀血腰痛 腰部刺痛,痛有定处,腰部有明显损伤或陈伤史
10、 肾虚腰痛 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反复发作 (二)腰痛的治法通经止痛。取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三)腰痛的处方主穴:大肠俞 阿是穴 委中“(腰)是委大”方义:大肠俞、阿是穴疏通腰部经络气血,通经止痛;膀胱之脉,夹脊抵腰络肾,“腰背委中求”,循经远取委中,以疏通足太阳经气,是治疗腰背部疼痛的要穴。配穴:督脉病证配后溪;足太阳经证配申脉;腰椎病变配腰夹脊;寒湿腰痛配命门、腰阳关;瘀血腰痛配膈俞、次髎;肾虚腰痛配肾俞、太溪。(四)腰痛的治疗操作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虚补实泻法。寒湿腰痛或肾虚腰痛加灸法;瘀血腰痛阿是穴用刺络拔罐;痛势较急者委中点刺放血。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腰骶椎、肾
11、、膀胱、神门,每次选23穴,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施治过程中同时活动腰部。(2)刺络拔罐法 取阿是穴。用于瘀血腰痛或寒湿腰痛。(3)穴位注射法 取阿是穴,选地塞米松注射液5ml和普鲁卡因注射液2ml混合液,每穴注射0.51ml,23日1次。患者,男,38岁。素患腰痛,近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部触之僵硬,俯仰困难,其痛固定不移,舌紫暗,脉弦涩。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膈俞、次髎B.命门、阳陵泉C.腰阳关、养老D.命门、志室E.次髎、阳陵泉正确答案A痹 证(一)辨证要点本病常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及人体正气不足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肉、筋、骨。外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经络,气血运
12、行不畅,则导致痹证。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可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等。痹证以实证多见。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行痹痛无定处,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痛痹疼痛剧烈,痛有定处,遇寒痛剧,苔薄白,脉弦紧着痹疼痛重着,或肿胀麻木,苔白腻,脉濡缓热痹红肿热痛,舌红,苔黄燥,脉滑数(二)痹症的治法通络止痛。以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取穴及辨证选穴。(三)痹症的处方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经筋病的治疗“以痛为输”)方义:阿是穴和局部经穴能疏通患部经络气血,调和营卫,则风寒湿热等外邪无所依附,痹证自除。 配穴:行痹配膈俞、血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痛痹配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
13、阳气而祛寒邪)着痹配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配大椎、曲池。(泻热疏风)另可根据疼痛的部位循经配穴。(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四)痹症的治疗操作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痛痹、着痹者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放血,局部腧穴可加拔罐法。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取阿是穴,中、重度叩刺,使少量出血。 (2)拔罐法 取阿是穴,行闪罐法拔至皮肤潮红;或用留罐法,每次留罐10分钟,隔日治疗1次。(3)穴位注射法 取阿是穴、局部经穴,用1%的利多卡因、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等,每穴注射0.51.Oml,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顽固性疼痛。患
14、者,女,43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处游走不定。治疗除取阿是穴及局部经穴外,还应选用的是A.膈俞、血海B.肾俞、关元C.足三里、阴陵泉D.大椎、曲池E.神阙、关元正确答案A坐骨神经痛(一)辨证要点坐骨神经痛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脉和经筋。其发生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等有关。感受风寒湿邪或湿热下注,痹阻经脉,腰部跌仆闪挫,损伤筋脉,均可导致经络不通,气血瘀滞而发生本病。本病以实证为主,也有虚证及虚实夹杂之证。主症 腰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的放射样、电击样、烧灼样疼痛。根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辨经络足太阳经证疼痛以下肢后侧为主者足少阳经证疼痛以下肢外侧为主者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
15、遇冷加重,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辨证瘀血阻络证腰腿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有外伤史,舌质紫暗,脉涩气血不足证痛势隐隐,喜揉喜按,舌淡,脉细(二)坐骨神经痛的治法通经止痛。循经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三)坐骨神经痛的处方主穴 足太阳经证:腰夹脊 秩边 委中 承山 昆仑足少阳经证:腰夹脊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丘墟方义:腰夹脊穴是治疗腰腿痛的要穴,可疏通局部气血。治病求本,分别取足太阳、足少阳经诸穴,可以疏导本经痹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配穴: 寒湿证配命门、腰阳关;瘀血阻络证配血海、阿是穴;气血不足证配足三里、三阴交。(四)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操作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虚补实泻法。秩边
16、、环跳以针感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传导为佳,但不宜多次重复。中 风(一)辨证要点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本病多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情志不遂、烦劳过度、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所致。肝肾阴虚,气血虚弱为致病之本,风、火、痰、瘀为致病之标。中经络 主症:意识清楚,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肝阳暴亢 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口苦,舌红或绛,苔黄,脉弦有力 风痰阻络 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 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气虚
17、血瘀 肢体软弱,偏身麻木,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暗,苔白腻,脉细涩 阴虚风动 体麻木,手足拘挛,眩晕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数 中脏腑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神志恍惚、嗜睡,兼见半身不遂,口角歪斜闭证 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脱证 昏聩无知,目合口开,四肢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脉微细欲绝 (二)中风的治法1.中经络 疏通经络,醒脑调神。取督脉、手厥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2.中脏腑 闭证:平肝息风,醒脑开窍。取督脉、手厥阴和十二井穴为主。脱证:回阳固脱。以任脉经穴为主。(三)中风的处方 1.中经络 主穴:水沟 内关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方义:中风病
18、位在脑,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要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心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可疏通肢体经络。沟内泉泽焦萎,(人急中经风)。沟内泉泽交委配穴: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配丰隆、合谷;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配气海、血海、足三里;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上肢不遂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配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悬钟、太冲;病侧肢体屈曲拘挛者,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足外翻配太溪、中封;足下垂配解溪;口角歪斜配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语
19、言謇涩配廉泉、通里、哑门;吞咽困难配廉泉、金津、玉液。2.中脏腑(1)闭证 水沟 十二井 太冲 丰隆 劳宫方义:闭证为肝阳暴张,气血上逆所致,故取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并泻水沟,开窍启闭;足厥阴经循行至巅顶,泻太冲降肝经逆气以平息肝阳。脾胃为生痰之源,痰浊壅遏,气机失宣,取足阳明经络穴丰隆,以豁痰开窍;“荥主身热”,故取手厥阴经荥穴劳宫清心泄热。(2)脱证 关元 神阙方义:任脉为阴脉之海,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为三焦元气所出,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含阳的穴位,取之能回阳救逆。神阙为真气所系,故用大艾炷重灸,以回垂绝之阳。(四)中风的治疗操作1.基本刺灸方法 水沟向上方斜刺,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
20、为度;内关用泻法;三阴交用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1寸心经上取穴,避开动脉,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感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法使肢体有抽动感。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丰隆、劳宫用泻法;神阙用隔盐灸,关元用大艾炷灸,至四肢转温为止。2.其他治疗 电针法 在患侧上、下肢各选一组穴位,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以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30分钟。此法适用于半身不遂患者。例题治疗中风闭证,除选太冲、劳宫穴外,还应选A.水沟、中冲、风池B.水沟、十二井穴、丰隆C.下关、颊车、合谷D.中冲、太冲、丰隆E.丰隆、涌泉、大椎正确答案B患者,男,68岁。家属代诉:患者于今日下
21、午外出散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目合口张,鼻鼾息微,遗尿,汗出,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应首选A.督脉经穴,灸法B.任脉经穴,灸法C.背俞穴,灸法D.足阳明经穴,灸法E.足厥阴经穴,针刺用泻法正确答案B眩 晕(一)辨证要点本病的发生多与忧郁恼怒、恣食厚味、劳伤过度、跌仆损伤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相关。基本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证为髓海不足或气血虚弱,清窍失养;实证多与气、血、痰、瘀扰乱清窍有关。主症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如坐车船,飘摇不定,闭目少顷即可复常 重者两眼昏花缭乱,视物不明,旋摇不止,难以站立,昏昏欲倒,甚则跌仆 兼症 肝阳上亢 面红目赤,目胀耳鸣,烦躁易怒,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师 药理学 癫痫 帕金森 药剂学 中医 诊断学 执业医师 针灸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