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认识时间》教学反思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认识时间》教学反思_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相识时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许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相识时间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识时间教学反思1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相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相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今日齐老师的以猜谜的方式引出时钟,再依据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为主线进行教学。齐老师制作了一个特别适合低段学生的课件,通过图像的闪耀及颜色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晰
2、地相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调的改变,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这样会较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老师留意倾听学生谈话,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相识35分时,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找到较简便的方法,学生发觉了时针指向6是30分,那么指到7就是35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教学时,齐老师充分给学生说的权利,几乎每个时间出来后都请学生说说看是怎么看出来的,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说说时间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他们的印象。学生的课堂上的表达实力也是一个很大的特色,从小挚友精彩的表达实力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老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上是很注意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的。课堂中我觉得较为缺
3、憾的是在教学时,老师的课件上有许多时钟的时针指向是不精确的,虽说一年级的学生看不出来也不懂, 但是数学的严谨性向我们提出了要求,应当更细致一点。在教学9时55分,学生已经能够推断出分针指着11是55分了,是不是应当重点去解决时针的详细问题呢?这里我也有一个思索,因为之前已经听过一堂齐老师的课了,所以知道其实这一堂课许多练习是没有完成的。之前的那堂课,齐老师留给学生说的时间并不多,也是因为学生许多表达上有困难老师就帮助说了,后来留下的练习时间是增大了,但基础学问好想落实的不太到位。这一次,齐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表达,学问落实的扎实了点,但是练习巩固就缺少了一些。这样的一种状况,我们老师在上课
4、的时候怎么样处理好呢?是完成课的完整性还是课堂上依据学生的须要讲到哪算哪里呢?相识时间教学反思2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相识时间中时分的相识,课的伊始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纳了歌曲导入课的方式,“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让同学们仔细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学生们回答“表”也有的说是“闹钟”我又问:“谁能说一说表是用来干什么的?”“表可以帮助我们驾驭时间,晚上早睡,早上早起,闹钟还可以帮我们不迟到”“上一学期,我们已经初步相识了有关时钟的学问,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接着来相识时间”首先我出示了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情景图,让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又用图中的钟表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
5、的新内容!接着再出示钟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钟面上都有什么?“我发觉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另一个数字是一小时。”“老师,我还发觉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我妈妈告知我说1小时是60分钟。”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个钟面,钟面外面标示的时间不全,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视察,发觉了什么?应当如何填!同学们通过视察很快的说出了,各个小括号里应当填什么,我又让他们细致的考虑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自己为什么这样填!“因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有五个小格,我发觉每个小括号都是标在对应的数字外面的,所以我用5个5个数的方法,就填出
6、来了!”在知道了分针每走一大格是5分钟后,我和同学们做了相应的巩固练习。然后我又利用钟面示意图引导着学生说出了,分针每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说,分针走了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小时,由此引出了1小时=60分。本节课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之处:1、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不是*,好多的同学没能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理解的只是少数,课堂上总体来说有些乱。2、在教学1小时=60分的时候,过程有些罗嗦,先利用书上的图,引导着学生视察,时针和分针在一个小时中的改变,然后再通过视察钟面示意图来说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小时。此过程可以将视察书中的图省略掉,干脆让学生视察钟面
7、示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清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过程,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驾驭了学问。3、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留意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完教具后立刻整理好,以防在后面的讲课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摆布面前的教具而不能仔细的听课。相识时间教学反思3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细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意思想品德教化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
8、加详细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也为学生供应了丰富的素材。“相识时间”是在相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留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协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起先,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耀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
9、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相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调的改变,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终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相识时间教学反思4新一轮教材改革之后,相识钟表这一学问点在教材中有了较大的调整,人教版第一册支配了相识正点半点,其次册接着学习了几时几分。抽象的时间概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上完了第一课时相识几时5分之后,学生驾驭得不尽志向。从作业状况看,学生对离整点缺5分或10分的钟面最难识别。总是要多看一个小时
10、。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一上课,我就一脸肃穆。告知本节课的任务后,就准备起先题海战术了。我出示了一个钟面模型,拨到7:55,让学生细致视察后用水彩笔记录在白纸上。尽管我语重心长提示他们慎重,看清钟面再写。大部分孩子还是毫不犹豫地举了起来。我一看。悲观!全班47人,正确的不到20人。唉!怎么办?公布答案,然后再反反复复的让他们陈述先看时针超过几再说几点多了吗?有用吗?看看那些错误的孩子的表情,他们浑然不知自己错了,还是一副成功者的姿态。我突然心念一转。何不给他们一个说明的机会呢?对!就来个正反两方辩论赛吧!看看这群小不点怎么强词夺理,自圆其说。我在黑板上贴了两张学生的答案纸7:55和8:55。“
11、咱们来举手表决吧。同意7:55的小挚友举左手,同意8:55的小挚友举右手。”这时,孩子们兴奋的出手了。我特意关注了一下趋势:一向比较自信张扬的孩子在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了手;一些成果中等平常不常发言的孩子环顾了一下四周才举起来,很明显他们在求得同伴的赞同;而那些平常老是出错的孩子呢,把目光集中到了班中最活跃的学生身上,平常他们总是同流合污的一群,总信任别人多于信任自己。而今日他们犯难了,因为那些他们公认的尖子生们各持两派。所以他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一片混乱之后,正反两方小辩手上台了。我客串主持,首先让反方先阐述观点。反方一号辩手是班中思维最活跃的女孩沈怡婷,伶牙俐齿,就是比较马大哈。她的发言振振
12、有辞:我们早就知道看时间要先看时针走到哪里了,这里走到8就是8点到了,再看分针走到11就是55分了,连起来就是8:55分了!”下面好多学生听了点头,那些支持者们更是兴奋的鼓掌。正方辩手显得很激烈,头摇的象拨浪鼓,连说不是这样的。我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开口了,“现在听听正方有什么理由吧!”教室里一下子宁静了。正方一号是班长顾维,平常说话很有权威:“不对的,现在8点还没到,你看时针是在8那里,可你要细致看,其实它还没到8,要分针到12,它才会真的到8点,所以现在是7:55。你们说对吧?”(很有煽动色调。可今日的话有点虚,下面的学生不以为然。关键时刻还真不卖她的帐)正方二号甜甜急了,拉开顾维,上前一步
13、,指着钟面说:“喏,你们看,我们说的7:55就是快到8点了,这个钟面就是快8点了。假如是8:55的话,那就是快9点了,这里到9点了吗?不是啊。差远了!”(嘿!真行!尽然还能用这一招!)再看下面众人的反应,有的仔细的点头,还拿起笔改了,有的还是麻木不仁。)这时反方一号直盯着钟面不说话,好象在进行着一番思想斗争,而二号陈雷明,一个很稳重很执着的男孩还不愿认输,“我觉得还是我们对,因为老师说过,时针在7和8中间才是7点多,可这里已经到8了,所以应当是8点55分。”这时,正方一号顾维在一旁急得直跺脚,突然,她一个箭步冲到自己的座位上拿了自己的学具小闹钟然后又飞跑回来,大声喊道:“你们看着,我拨给你们看
14、好了!”她用稚嫩的小手用力的转动后面的发条,把时间转到了7点“你们看,现在是7点对吧,我让分针转下去转下去就到7点半了,然后再转上来上来就到11这里了,现在就是7点55分了,再过5分才到8点。”这时,我激烈地一一去看孩子们的表情,反方的小女孩在咬手指,嘴里在说“我看错了”,陈雷明涨红了脸难为情的看着我。再看下面,那群成功者们比刚才多了一份傲慢,其他的人也心无城府得叫着:“7点55,7点55!”我颤抖着嗓子宣布:“今日的4个辩手都很精彩!辩论的结果是:7点55分的为胜!”忽然,教室里一片沸腾。顾维和甜甜激烈的拥抱在一起。整堂课,孩子们的表现让我震撼。很多的话语和行动让我汗颜。从来不知道他们还有这
15、样理智成熟的一面。一个洪亮的声音在说:“信任学生!他们身上有无穷的潜力。”静下来反思,那天的行为从理论的角度说,是在延长学生自我调整过程。由此,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一、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自我调整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应包含“学问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三方面。这三方面目标是有机结合的,“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离不开“学问技能”的学习,同时“学问技能”的学习必需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相识几时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难点,产生这样的错误是特别普遍的现象。站在成人的立场去思索,以老师的传授代替学生的经验,缺了学生习得的过程,其结果肯定是机械死板、缺乏生
16、命活力的。本堂课经验了暴露学生错误、反思错误缘由、追寻时钟转动规律的过程。通过视察钟面从7点到7点55分的动态过程从而正确揭示钟面显示时间的表面现象所隐藏的本质规律,学生充分的体验,主动的反思,形成了主动的建构,真正内化了学问,才有了最终寻得真理的欢呼雀跃。体现了“过程”的价值。虽然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只认清了一个“7:55”,却实现了更大价值的迁移。我信任学生内化了方法,就会顺当的分辨“1:55”、“2:55”等等诸如此类的时间了。二、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生生互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被大力推崇的今日,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成为新教化理念下的一种最具生命力的教学方式,然而,生生互动是教学系
17、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珍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胜利的不行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hnson)曾指出:“老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果、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需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让全体学生主动主动参加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学生在组内探讨沟通、相互切磋
18、、自学探究的过程。这是构建在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本堂课中,老师把沟通、探讨、质疑、论证的权利和空间毫不吝啬的交给学生。让他们从同伴中求同,然后站在同一战线,同心协力为驳倒对方而出谋划策,为自己的观点找寻论据,这样的过程对正确的一方就是一个学问的巩固加深的过程;而对反方就是经验了一个解剖自己、对学问重新建构的体验。这种体验又是在学生主动的、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儿童化的语言,儿童化的思维方式是同伴们亲切的、简单理解的,因此比老师的教学语言更具劝服力。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忧说错,也特殊简单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供应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在互动中,
19、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维空间,培育思维实力;“石与石的碰撞,能产金色的火花”,学生在沟通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发了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相识越辩越清楚,思维越辩越灵敏,学习越辩越胜利。相识时间教学反思5今日我执教了一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相识时间,本节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并不是很生疏,因为有了他们生活上的阅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定为相识整时的方法,能够正确相识整时。一节课下来感觉有胜利也有须要整改的地方,下面我对本节课反思如下:1.课件引发学生的爱好。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致的课件,激发学生的爱好,猜谜语也是学生
20、最喜爱的,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接着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也更能抓住学生的特征,心理特点,让学生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相识,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性。2.敬重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自己感知探究。从学生自己身边的情境图入手,妈妈叫孩子起床的情景感知是早上7时,让学生自己获得相识整时的方法,于是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拨一拨1时、2时、3时,老师利用学具演示,学生视察,感受到相识整时的方法,分针始终指向12,时针指向1就是1时,时针指向2就是2时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采纳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能够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学会学问,达到
21、本节课目的。3.本节课既注意教授学问,又渗透思想教化。在完成做一做小明的一天练习题时,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时间小明所做的事情,既巩固了本节课的学问,又感受到了小明一天时间的合理支配,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化。同时在练习题中让学生感知6时和12时分针和时针的特点。一天有两个9时,一个是早上9时,一个是晚上9时,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总之,本节课学生能够将学问完全驾驭,感觉学习很轻松,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1.教学时最好再渗透书后习题出现的类型也讲一些,比如:快几时了,几时过一点儿等,这样使教学更加有深度,不但书后习题解决而且思维得到发展。2.教学时间安排不均导致课堂效果逊色。
22、相识时间教学反思6相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相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分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留意创建机会设计学生自己理解的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资源进行协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起先,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内容,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回顾旧知的这一环节,内容过多,导致本节课有点拖堂。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
23、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相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调的改变,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考虑到学生对于“几时过”这一学问点时,我设计了“几时多一些”的学问让学生去理解,但是这一部分中,由于本身自己没有钻研教材,语言上比较随意,把这一部分讲的有点模糊。有的学问光靠老师语重心长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回答问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肯定能驾驭得好,在教学中,我明白不能单靠老师的讲授,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探究和沟通,但是
24、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少的现象。这节课中,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看看、说说、做做。比如:我组织了拨钟活动,让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拨动钟面。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学生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相识和理解。但是这一部分学生用学具的活动设计的有些少,学生的学具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但是,虽然我设计有拨钟这一活动,但是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都是老师说学生拨,其实老师可以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加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育学生的合
25、作沟通实力。一节课的时间是特别有限的,在课中老师应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这要求老师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练,引导要清晰明白,但这点我做得不够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引导的不够细,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有把握住,导致课还没完就匆忙结束了。总之,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让学生真正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做学习的主子。相识时间教学反思7在活动中抓住了幼儿年龄特征,整个活动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楚好玩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幼儿供应
26、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视察与思索、发觉、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参加意识和主动性,同时又培育了幼儿动手实践实力。让幼儿在实际中运用所学学问,亲密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意幼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留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幼儿。在教学中,我依据幼儿实际状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幼儿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伴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依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初步相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依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本次活动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1、活动中仅让幼儿初步相识钟面,相识时针和分针,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明
27、显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当是幼儿“阅历”简洁的在再现和累积。2、幼儿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够,让幼儿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幼儿沟通探讨,但只流于形式。幼儿没有独立思索和视察,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视察清晰,沟通的效果也不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育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育幼儿的实践操作实力,培育幼儿的视察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这样才会使幼儿学会数学、酷爱数学。相识时间教学反思8对大班幼儿来说相识时钟,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疼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幼儿即将毕业之际执教了相识时钟这个科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视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相识时钟,初步了解时
28、针、分针之间的关系,会拨整点和半点,培育幼儿的视察力、思维力、动手实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我以以闹钟的闹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爱好。而后利用实物钟让幼儿简洁相识钟面。其次个环节,相识整点,并用儿歌的形式回答老师现在几点钟。在这种环节中我出示了一座不走动的时钟,引导幼儿先视察并相识钟面上的112数字,然后再将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将分针拨一圈,让幼儿视察时针有什么改变(走了一格),引导幼儿说出时针指向“1”就是一点钟。就这样反复地拨几次直至两针重合。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要想知道几点钟,首先看时针。接着利用儿歌的形式,教会幼儿与老师一问一答:老师拨出整点后问:小挚友,请看好,现在时钟几点了
29、?幼儿答:老师,老师看好了,现在时钟几点钟。本环节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更加深了幼儿对整点的相识。第三个环节是玩钟,以上两个环节都是老师的说教,此时的孩子们都有点坐不住了,一个个跃跃欲试,也想来拨一拨,我就立刻满意了孩子们的这一愿望,请孩子们把自制的钟拿出来自由拨针玩,孩子们很是兴奋,而后又请幼儿根据一日生活时辰表来拨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了孩子们对整点的相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且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最终环节将孩子们百玩不厌的嬉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运用到活动中更激起孩子们的爱好。在嬉戏中让幼儿接着练习拨钟,看整点。使孩子们在嬉戏的情境下主动拨整点、半点,从每个孩子身上反
30、映出对活动的爱好,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主动性特别高。通过此次活动首先我认为在物质材料的打算上很充分为每个幼儿打算了一只可拨动的小时钟,整个活动发觉幼儿对时钟的学习爱好很浓,孩子们都能拨出整点,但在拨半点中个别孩子驾驭得不是很好,所以课后我将自制时钟放置数学区让幼儿接着探究和学习。相识时间教学反思9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1老师角色的改变。老师在本堂课教学中真正起到了一个参加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时而参加学生的视察、探讨、探讨;时而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时而对学生汇报时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时而为学生汇报的探讨成果加以重点强调或升华;在整堂课中,老师的
31、角色和作用依据不同的须要,随时发生变更,并非一成不变的。2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节课中,老师为学生供应了三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三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独立思索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相互沟通探讨自己的发觉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沟通,此过程中,学生的特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呈现,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沟通中获得到自己须要的信息。这样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看法这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注意了学生的特性发展教化。在整堂课中,老师为学生供应了广袤的独立思索的空间,敬重了学生的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实力得
32、到了发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读写时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又培育了搜集、获得有价值信息的实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4整节课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无论从课的导入,还是新学问的探究学习,最终的巩固练习,都是源于现实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相识时间教学反思10相识时间这节课是学生在驾驭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一步相识分和几时几分,并能够借助钟表模型驾驭几时几分的正确读、写法。在教学中,我用音乐导入让学生感受时间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然后让学生尝试读出例题中的时间,老师质疑,像这样的时间你会读吗?激发
33、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之后的学习中,一步一步的化解学生心中的疑问。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对钟面有更多的了解,相识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先一分一分的拨,在5分5分的拨,使学生充分地相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老师提问5大格是几分钟,10大格是几分钟,让学生深化地理解分和5的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相识了分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时和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多媒体课件演示分针转一圈时针刚好走一大格的改变,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拨一拨、动一动形象生动地感受分针和时针的改变。在相识几时几分时,先让学生视察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视察分针走了几
34、小格就是几分或者走了几大格的时间就是几个5。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预想过高,学生在认读7:56、4:45、9:55这样接近整时的时间时错误较多,不能敏捷地运动时和分的学问认读时间。老师在练习中对学生进行辅导,在认读几时几分时,先看时针指向的区域在数字几和几之间就是几时,在看分针指向数字几,就用几乘以5。在书写时间时,驾驭一般计时法和电子计时法,留意8时5分的电子计时法书写格式,在分钟少于10分时,就要在这两个小圆点后面加上一个0,然后再写分。学生在这部分的练习中错误也比较多,书写时总是忘了写0。通过教学,我发觉在授课中,学生在拨一拨的活动,老师没有刚好对学生评价,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对学问的驾
35、驭程度,没有照看到学困生的学习,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比较抽象难以驾驭,老师课堂中对学生的松懈,使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很多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要合理支配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节约更多的时间启发学困生的思维,为学生创设良好地学习环境,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相识时间教学反思11前天听了我校荆睿老师的数学课,感受颇深,荆睿老师是我校今年新进的数学老师,他高高的个子,帅帅的,是一位充溢朝气与活力的阳光男孩,荆老师的汇报课讲的是相识时间,整节课,他不紧不慢,脸上始终面带微笑,从其课堂上可以看出荆老师是一位性格温柔、亲和力极强的老师。这节课的可取之处:1、借助课件教学,能把抽象的时间教学变的直观化,能
36、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2、学生课前打算比较充分。学生打算的有自己动手制作的小钟表,我看到有许多学生制作的小钟表形式多样,很美丽,借助于制作的学具,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主动性将会更大。当然由于荆老师教学阅历不足,存在问题,在所难免。特提出以下几点,共同学习:1、数学课上师生互动特殊重要,本节课师生互动很少,或者说学生不理解老师说话的意思,不知道该干什么,常常出现启而不发、没有响应的尴尬局面。2、数学老师的课堂语言除了逻辑性、严密性更要通俗易懂性,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说的太深邃、学生听不懂,说的既精确又浅显易懂是我们数学老师应当思索的问题。3、老师提问学生时应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这将会使
37、学生得到极大的满意感,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信任今后荆老师在师傅的带领下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识时间这一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相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相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第一课时主要是使学生知道1时=60分,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重点是用5分5分的方法读取时间和正确写出几时几分,难点是学会正确读取时间的方法,特殊是快接近下一时刻的时间认读。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简单被理解。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留意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学具、课件演示等,让学生在视察、操作中驾驭学问。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当,从学
38、生最终的驾驭状况来看教学效果也是相当不错。通过这次听课让我懂得了无论怎么难的学问点,只要我们老师不焦急让孩子们自己渐渐地来说,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渐渐来理清,这样所到达的效果远远超出老师干脆教给孩子们。相识时间评课稿相识时间是在学生已经相识了钟表,会看几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相识钟面,驾驭看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常常接触时间,有肯定的感性相识,但终归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较困难。特殊是看几分,很简单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视察中驾驭概念和学问。主要体现在
39、如下几点: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学问,给学生以视觉刺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程老师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使时间这一抽象的学问详细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感性阅历。特殊是在相识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较粗的红线标出,让学生清晰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印象比较深刻。二、奇妙设计,引导学生驾驭重点,突破难点几时多是学生相识的一个难点。如4时多,学生简单看成5时多。课伊始,陈老师就从学生简单出错的地方入手,出示时针指向数字9和10之间,问是几时多。并总结假如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看小的。相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
40、重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程老师也留意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除让学生集体说说分针走到各个数字分别代表几格外,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字,以便更快地读出几分。有的学生说记住6就是30分,有的说记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抓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巧记,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驾驭,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程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学问点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对重难点学问理解得更透彻。如相识时、分时,出示课件视察时针走动1大格是几时,分针走动1大格是几分,
41、然后提问:“两个1怎么不一样?”引发学生思索,进一步相识时针走过1大格是1时,分针走过1大格是5分。三、课堂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接受程老师的课堂语言简洁明白,能用学生简单理解的语言去描述学问,让学生易于接受。如:“外面的数字给分看的,里面的数字给时看的,不过外面的数没有标,要小挚友自己去记”“一看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就看小的(12也可看成0);二看分针,一个大格就是一个5分。”等,这些语言浅显易懂,清晰明白,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向,让学生清晰知道该怎么看时间,将抽象的学问简洁化,学得明白扎实。四、建议学生上来板书时,书写比较随意,中间两个小圆点没有写在右下角,而是一上一下分得很开,两个小圆点也写成两条小斜线。这里应当要留意引导学生规范书写。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8页 共28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