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猪实用技术讲义.doc





《科学养猪实用技术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养猪实用技术讲义.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学养猪实用技术讲义 、品种选用。应选用国内外最优秀的瘦肉型种猪:大约克公母猪,长白公母猪、杜洛克公猪和汉白种母猪。()大约克夏猪(大白猪):全身白毛,四肢较长,成年公猪体重250一30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230一250千克,出生后5-6月龄体重可达100千克左右、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从断奶到100千克阶段,日增重700克左右,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千克左右,体重90千克时屠宰,屠宰率7173,胴体瘦肉率为60-65,大白猪性成熟较晚,生后5月龄的母猪出现第一次发情,发情周期18-22天,持续3-4,妊娠期平均115天,初产母猪产仔数9-10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1-12头,产活仔数10头左右
2、,60日龄窝重133千克。(二)长白猪(兰德瑞斯猪): 大腿和整个后躯肌肉丰满,体躯前窄后宽呈流线型、体躯长,有16对肋骨,全身被毛白色,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长白猪生长迅速,省饲料、瘦肉率高、对饲料营养要求高,成年公猪400500公斤,成年母猪300400公斤,出生后5-6月龄体重可达100千克,育肥期的日增重为800-1000克,料肉比为2327:1,体重100千克时屠宰,胴体瘦肉率为64-67%,长白猪性成熟较晚,公猪6月龄时性成熟,8月龄配种,母猪发情周期为21-23天,持续2-3天,妊娠期112-117天,初产母猪产仔8-12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0-13头。(三)杜洛克猪:只选作杂交终
3、端父本,生长期背腰呈平直状态、成年后稍呈弓形,胸宽而深,后躯肌肉丰满,小腿粗壮结实,全身被毛金黄或棕红色。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体重可达100公斤。25-100公斤阶段,平均日增重650克,增重每千克耗料2.99千克。100公斤时屠宰,屠宰率为75,胴体瘦肉率为61-67%。杜洛克性成熟较晚,母猪6-7月龄开始第一次发情,发情周期21天左右,持续23天,妊娠期115天左右,初产母猪产仔9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数10-11头。(四)汉白猪:汉白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较快,耐粗饲和胴体品质好等特点。汉白猪可作为三元杂交第一代母本使用。二、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1、不喂发霉、变质
4、、冰冻、有毒的饲料; 2、粉料拌湿生喂,颗粒料干喂; 3、不宜换料太勤; 4、膘情不宜过肥或过瘦; 5、自由饮水; 6、卫生干燥,空气新鲜; 7、保持环境安静; 8、防寒保暖; 9、适当运动。 (一)母猪的繁殖机能 1、性周期与排卵。本节内容在品种介绍中已有途述,这里不再重述。 2、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及处置方法 (1)原因分析 遗传因素:适龄母猪中约有10的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而被淘汰是正常的。 内分泌异常:永久黄体或卵泡囊肿。 营养不良:过肥或过瘦。 病理原因:布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生殖系统炎症。 (2)处置方法。因遗传原因引起的繁殖障碍需淘汰外,可酌情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母猪群养,并经常以公猪
5、试情或公母猪调换圈舍,引起母猪中枢神经兴奋,调整内分泌,促使发情。 第二、合理营养,催情补饲,可加喂中药催情散或注射催情激素(孕马血清800-1000单位,一次肌注),四天后出现发情症候,然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单位,促进排卵,然后配种。孕马血清也可用促滤泡素代替。(二)、配种1、母猪发情表现(1)行为变化:食欲下降,烦躁不安,爱爬胯。(2)外阴变化:阴道粘膜发暗红,并有少量白色粘液(用手指摸时感觉更明显),阴户肿胀看上去有微皱。(3)压背反应:用两手压母猪的背部,猪不走动,有的饲养员骑到背上猪也不离开。(4)公猪爬胯反应:将公猪放入母猪圈舍内,接受公猪爬胯。发情后期,母猪变化得比较安定
6、,开始拒绝爬胯,阴道黏液变稠变少。 2、适宜的配种时间。母猪的适配时间是在发情后24-48小时,采用两次配种,间隔12-24小时配第二次。3、母猪的初配年龄品种外国为8-10月龄,体重100公斤左右,地方品种为68月龄,体重7090公斤。(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1、妊娠母猪的怀孕期平均114天(111117天),怀孕母猪要抓好“两头”。 (1)受精卵着床前:母猪配种后20天内,由于受饲料、外界刺激影响导致流产、死胎或妊娠中止,此阶段应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饲料中毒和外界刺激,这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2)临产前:平衡营养,不宜过肥或过瘦,这是保证胎儿顺利生长的第二个关键时期。2、妊
7、娠母猪的饲料选择。 建议用4预混料配制妊娠母猪料。4预混料一般富含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预防性药物、促生长剂等,其质量稳定、营养全面、配制方便,只需加入玉米、豆粕、麦麸等原料,即可配制成优质全价母猪料,也可根据当地原料来源,灵活设计配方。(三)哺乳1、提高母猪泌乳量的方法。由于母乳是仔猪出生后的主要营养物质,要保证母猪有较高的泌乳力。 (1)保证母猪良好的食欲。母猪分娩前3天、喂料量减到原来的1312(瘦弱母猪少减料或不减料),分娩当天停喂料,产后3天加至原喂料量,然后随着哺乳日数增加、逐渐增加饲料量,切不可加料过急,以免产生乳腺炎或食欲不振而影响泌乳。 (2)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在饲料搭配上
8、,对哺乳期母猪应多喂些青绿饲料以及块根块茎类饲料,以增加泌乳量。(3)按摩乳房。对初产母猪产前15天进行乳房按摩,或产后开始用40左右温水浸湿抹布,按摩乳房1个月左右可收到良好效果。(4)药物催奶。王不留30克,金刚豆100克(或穿山甲30克),通草20克,天花粉20克,黄芪25克,党参30克,当归15克,共用清水煎熬(1剂药熬3次),取药汁混入05千克大米粥内(最好是糯米)1次喂完,每日3次,连服23天。三、疫病防制(一)传染病传染病是威胁到猪场能否生存的疾病,不仅种类多,而且大多数没有特效药可治疗。严重的传染病甚至导致全军覆没,即使有的猪没有死,或转入慢性,或已全痊愈,其生产性能已下降,继
9、续养下去也不经济了。所以,应特别重视防疫工作。1、猪瘟 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型、慢性型的迟发型3种类型。急性病例呈败血症症状,慢性病例主要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目前,由于普遍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时常发生一种病型温和、病势缓慢、病变局限,并呈散发的非典型猪瘟。在规模化养猪中,对该病的防制仍是最重要的。猪瘟病毒野毒株的毒力差异很大。强毒株引起高致死率的急性猪瘟;而温和毒株一般只产生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低毒株仅引起猪只轻微症状或不明显症状,但胚胎感染或初生猪感染可导致死亡。(1)诊断要点流行特点:只有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可
10、感染发病。天然感染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伤口感染。病猪通过粪尿和眼鼻的分泌物不断排出病毒。猪瘟有高度传染性,发病率高,很少能自然康复。发病无季节性。临床症状:根据症状和其他特征,临床上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急性型。病猪停食但喜欢饮冷水,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精神沉郁,怕冷挤卧;观察可见眼结膜潮红,眼角有脓性分泌物;耳、四肢、腹下等处皮肤有小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病初便秘,粪便干燥呈小球状,后腹泻;公猪包皮积有尿液,挤压时有恶臭混浊液体流出。幼猪还可出现神经症状。多在1周左右死亡,病死率可达60%80%。慢性型。病猪消瘦、贫血、食欲不振、全身衰弱,轻度发热且忽高忽
11、低,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有的病猪耳尖、尾端或四肢下部呈蓝紫色或坏死。病程长达1个月以上。康复猪易转变为僵猪。迟发型。是先天性感染低毒力猪温病毒的结果。妊娠母猪感染后,不表现任何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早产、木乃伊胎、死产、畸形,产出有颤抖症状的弱仔或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死亡率很高。如产出正常仔猪,则可终生带毒,表现免疫耐受现象。感染猪出生后几个月可表现正常,但随后出现减食、委顿、结膜炎、皮炎、下痢及运动失调,体温正常,大多数能存活6个月以上,但最终不免死亡。病理变化:急性型猪瘟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可见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全身浆膜、黏膜,尤其是喉头黏膜、会厌软骨、膀胱黏膜、胆囊
12、、心外膜、肺及肠等有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淋巴结周边出血是猪瘟的特征病变,多见于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肾不肿大,呈土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切面肾皮质、肾盂、肾乳头也有出血点;脾不肿大,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黑褐色的出血性梗死灶,这是猪瘟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扁桃体出血、坏死。慢性猪瘟的出血和梗死变化较少见,但在回肠末端、盲肠,特别是回盲口处黏膜上形成扣状溃疡。迟发性猪瘟的突出变化是胸腺萎缩和外周淋巴器官严重缺乏淋巴细胞和生发滤泡。怀孕母猪感染后,可见木乃伊胎和死胎,死胎表现皮下水肿、腹水、畸形、皮肤点状出血和肝脏有坏死灶等病变。出生后不久死亡的仔猪,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养猪 实用技术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