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1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1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1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1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二是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技巧点拨v 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v 答题步骤点出特点。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
2、一句话“盖帽”。概括分析。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概括情感。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3、“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
4、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二、(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劳 歌张 耒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注】彀(gu):张满弓弩。十石(dn):极言费力之大。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
5、石。衲:缝补,此指补过的破衣服。2 这首诗通过典型细节深情刻画了“负重民”的鲜明形象。请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诗具体赏析。【答案】2诗人刻画了一个艰辛劳作、生活悲惨的“负重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工的深切怜悯和同情。这一形象是通过典型细节刻画的。如“筋骸长教十石弩”,写劳工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艰难,突出劳作的艰苦不易。再如“半神遮背是生涯”,写劳工衣着破旧,顶着烈日,出卖苦力,突出生存艰难,生活悲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诗”赏析“负重民”这一形象,然后先理解“负重民”的意思,再结合第五
6、至八句这几句诗来分析人物的特点以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诗歌第五句说“忽怜长街负重民”,引出“负重民”这一形象,下面四句就进入对“负重民”的正面描写:“筋骸长彀十石弩”,意思是“骨瘦如柴,背上压着一百多斤”,一个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艰难的苦力形象跃然纸上,这一细腻描绘,不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而且逼真地点明物体之重已远超过人所能承受的限度;“以力受金饱儿女”意思是“一辈子就靠半件坎肩遮阳挡雨,为了养儿活女不管火热水深”,苦力的区区报酬得来十分不易,其中渗透着很多血和汗;“半衲遮背是生涯”,这是说“负重民”在烈日曝晒下,尽管衣不蔽体,却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已被剥削得一无所有,除出卖苦力外
7、别无“饱儿女”之法。“负重民”是家中直接挣钱者,从事的又是如此费力的劳动,尚且是“半衲遮背”,那么完全可以推断,所谓“饱儿女”,充其量也只不过勉强活命而已。诗歌中“筋骸长彀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这两个典型细节的刻画,突出了负重民的艰辛,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三、(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渡黄河范 云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3 本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诗人以
8、渡河之危险与艰难喻国家之危局与世事的艰难,描绘了环境的荒凉萧条喻国家民族的衰落,以一句询问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忧虑。【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在此基础上,概括诗人形象,再作简要分析。四、(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初夏苏 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注】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2这首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赏析。【答案】(1)词中塑造了一个娴雅、活泼,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9、的女子形象。(2)上片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琴棋、熏香之家写其情趣雅致,绿槐高柳的庭院写其性情沉静。下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赏雨赏花写其兴奋好奇,纤手弄泉写其活泼天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以及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应立足于原词,并对原词有一定的理解。第一问根据词中的“碧纱窗下水沉烟”“玉盆纤手弄清泉”等句可知,这是一个闺中女子的形象,然后根据词中的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总结出这个少女的特点是:娴静、活泼、热爱生活等。第二问应是从手法角度作答,其中要明确诗歌常用的手法或技巧,本词中,上片重点写了庭院和景致,属于烘托人物;下片写少女“纤手弄清泉”,属于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
10、。根据以上分析作答,意思对即可。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访中洲姚 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注:绡裙:一种薄裙。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不能用六书偏旁推之,早已失传。2 本诗中的“访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2“访者”是一个充满意趣、志向高雅的形象。访者不在晴日访友,反而在雨中拜访,与“雪夜访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颇富率性与情趣。另外,他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但却未及交流就与友人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高雅的志向。(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答题前首先要通读全诗,
11、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后抓住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词句理解,分析其中能表现人物哪个方面的特点?用什么词评价?最后综合起来,表述形式可以采用“本诗塑造了的形象。”表述时要抓住能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概括时点要全。如果是赏析,概括评价完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访者”的形象。“踏雨来敲竹下门”,访者不在晴日访友,反而在雨中拜访,颇有情趣。“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他原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但没来得及交流就与友人急忙走向水边去看白云,能看出“访者”志向高雅。总体而来,“访者”是一个充满意趣,志向高雅的形象。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拟古诗南朝鲍照幽并重骑射,少
12、年好驰逐。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幕还楼烦宿。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注据帝王世纪载:“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抑而愧,终身不忘。”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少年英雄的形象。【答案】来历不凡:来自幽并,豪侠尚武。英姿飒爽:携弓负箭,装束不凡。骑射精妙(或武艺高强):能朝游雁门,暮还楼烦;箭入石梁,臂力大;能射鸟目,射术精。理想崇高:渴望奋战疆场,杀敌立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诗句
13、明确身份,再依据诗句的内容概括其特点。“幽并”,指我国古代的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和山西一带,二州民俗强悍,自古多豪侠慷慨之士,所以鲍照借托出自幽并的少年英雄,以表现其来历不凡”;“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此二句说此少年的毡制腰袋上系着两只弓袋,雕花的弓袋上插着用象牙装饰的弓。这是任武少年装束的主要特征,表现此少年英雄的飒爽英姿,也暗示了他的勇武强建; “飞鞚越平陆”,此句正面描绘英雄在兽肥草短的畅好春色背景下跑马如飞,度越平川的威武雄壮形象;“朝游”二句则更具体夸饰英雄的骑术神速精妙;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这里借以形容少年英雄有景公般的强劲膂力和劲硬锐利的弓箭;“惊雀”句,这里借以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1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解析版 高考 语文 古代 诗歌 鉴赏 必考 题型 专题 01 分析 中的 人物形象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