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2010-2020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整理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完成.docx
《(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2010-2020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整理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完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2010-2020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整理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完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MKY整理 (人教版)必修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0-2020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整理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共13题(其中选择题9题,非选择题4题)1(2010海南12)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
2、脱社会偏见束缚【答案】D【分析】本试题依据考试大纲工业革命来设定,主要考查考生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首先,题干提供了时间、妇女参与工厂劳动这样的有效信息。考生首先应调动有关工业革命与妇女地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来判断,其次,从题干陈述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等信息来判断。一战前妇女未有积报改变自身社会形象的言论或行为,仍不是社会生产最重要的角色,故A、B选项不符事实,而C选项与内容表述不符,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2(2011海南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3、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合理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准确概括历史现象的特征、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题干介绍了德国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以及企业规模与大机器生产动力占有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德国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正是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生产集中的具体表现。蒸汽动力和电力是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型生产动力,体现了生产力的进步。从企业规模与动力占有量的关系可以看出,生产架中
4、建立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生产集中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大都要求大量的生产资料、进行大规模生产。因此,生产集中适应并促进了新兴工业的发展。C项准确地概括了这一关系,是正确项。A、B两项是对生产集中成因的概括。军园主义政策对德国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军事订货和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能源革新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这种变革井不必然带来生产的集中,更谈不上是推动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因此、此两项可以排除。在德国的工业发展历程中,轻重工业比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始于19世纪 50年代,亮成于工业革命中。生产集中是工业革命完成后才变得明显的发
5、展趋势。因此,D项的表述不符合德国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3(2012海南高考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答案】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知识涉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20世纪 20年代城市中心居民向郊区转移剧增。联系所学
6、知识,该现象的产生应与交通工具的进步相关;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的出现及其后的普及正能说明问题,故A项为正确选项。B、C、D 项均反映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20世纪20年代并未出现的现象,故应为排除项。4(2014海南高考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提取信息并将历史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评价的能力。本题题干设置的情境是20世纪20
7、年代美国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及其影响。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经济大繁荣的时代,也是贫富差距加大的时代,因而,导致30年代大危机。材料中也提示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而只有少数企业的工人享受到福利待遇,因此A项是正确项。20年代经济繁荣的主要推动力是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材料的主题是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及其影响,但不能否定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因此B项是错误项。C项和D项均与历史事实不符,20年代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严重才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国家干预始于罗斯福新政,故这两项亦可排除。5(2015海南高考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1800183
8、0186018801900欧洲280341536620630中国33329819712562据此可知()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阅读历史材料并提取有效信 息,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推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题干提供的是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 份额,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欧洲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中国则越来越小。 原因是这一时期正是欧洲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期,而中国的工业化 则刚刚起步,所以D项为正确项。这一时期传统手工业在中国仍
9、然 占据优势,但说“越来越”却是不对的,所以A项错误。中国制造业 根本就没有发展起来,谈不上衰退,所以B项错误。工厂在1800年之前早已出现,所以C项错误。6(2015海南高考1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理解历史事实的能 力。试题提供了 1850、1870、1900三个年份德国专利授予数目的统 计数据,可以看出,其增长速度惊人。专利授予权是
10、由政府掌握的, 专利数量的迅速增加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在 德国这样一个专制色彩浓厚的国家,没有政府的推动支持几乎是不 可能的,所以C项正确。因为海外市场的拓展并不能促进国内的科 技发明,所以A项错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无法得出德国在整 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的结论,所以B项错误。尽管一个国 家可以从国外大量引进技术发明,但这并不能增加本国的专利授予 数量,所以D项错误。7(2015海南高考18)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B民
11、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必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明确20世纪20年代是科技狂飙的年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基础科学在对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投资基础科学成为许多国家发展 战略和投资者有利可图的行为,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争相为基础科学提供研究资助,因此选C项。20世纪20年代,爱因斯坦不久前创立的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但还不可能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因此A项错
12、误项;另外,考生在综合世界历史发展线索的基础上可知,20世纪初只有英美等国建立了民主体制,并没有在世界各地普遍建立;知识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现象,所以B、D项均为错误项。8(2015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3)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分析】本题以两极格局的确立和解体的历史过程为对象,主要考查考生对贯穿此过程中的核心内容的把握,
13、检验考生高度概括和分析、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D在两极格局存在的历史过程中,美苏两国是支撑两极格局的核心国家;它们之间整体实力的消长是贯穿其中的一条清晰的主线。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确立 与解体”的表述,它明确指向这是连贯的一个历史过程,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阶段。其次还要注意“贯穿全书的主线”的表述,它说明这应 该也是存在于“确立与解体”全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注意并理解了上述两点,A、B、D三项就可以排除了。 9(2018海南高考1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
14、时欧美()A城市化进展显著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通过提取信息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该题设置的情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出现的大众休闲文化,考查的知识点是工业革命与城市化问题,属于教材主干知识。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的进程也明显加快。特别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的城市,人口的集中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城市大众休闲文化在 20 世纪后半期兴起。这种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也正是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显著发展的直接反映。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富差距是始终存在的,不可能得到消除,故可排除
15、B 项;工业化的启动开始于 18 世纪后半期, 而城市大众休闲文化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 19 世纪后半期,因此C 项与材料反映的历史时空不符;在 19 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并不存在相应的福利保障,只是在二战后,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才开始确立,因此 D 项亦可排除。故本题正确项为A 项。10(2012全国课标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
16、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2010-2020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整理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完成 人教版 必修 第二次 工业革命 2010 2020 全国卷 海南 卷真题 整理 教育部 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19492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