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010-2020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整理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完成.docx
《(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010-2020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整理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完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010-2020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整理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完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MKY整理(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0102020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整理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共13题 (其中10题选择题,3题非选择题)1(2012海南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有效解读材料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立意在于通过对明代某一社会习俗变化的展示,来考查考生对此习俗变化背后的政治、思想、社会变化的背景,属文化知
2、识考查模块。宋代以来理学思想的兴起及强化、专制制度的加强、市民阶层的兴起都是教材中讨论的问题,考生对此题的背景应该比较了解。同时,社会习俗的变化与普通百姓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也反映了当代史学研究眼光向下的史学研究新方向。本题命题角度新,材料新。明中后期,各种异端思想兴起,程朱理学思想也受到挑战,上述服饰变化的动力之一就在于挑战明初以来莫基于理学思想基础上的服饰制度,故A项为错误选项;专制制度在明代中后期没有松弛,故B项为错误选项;市民阶层兴起于宋代,故C项为错误选项。该题题干指向明确这一变化是指服饰变化,服饰变化直接反映的自然是社会风尚的变化。2(2014海南高考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
3、“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立意通过“波斯锦”“胡锦”等输人的具体历史现象,揭示的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日益深人。考查的是教材主干知识唐代的中外交流。据题干信息“胡锦”生产方式的输入,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可排除选项A; “胡锦”生产方式的输入不表明手工业趋于衰落,故可排除选项B; “胡锦”输人在内地生产可反映外来技术的传人,却也不能表明外来的丝织技术
4、超过了唐朝,故可排除选项C; “胡锦”输入并在内地生产,表明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人, 所以D项为正确项。3(2016海南高考1)图1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A商 B周C秦 D唐【分析】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旨在考查考生通过有效解读图文材料,运用所学知识, 辨别、理解历史实物,正确判断时代的能力。葡萄为丝绸之路上传进来的重要物种,西域直至中亚的陆上丝绸之路,所以葡萄应为汉代之后传入。正确答案为 D。4(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
5、,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 C【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历史材料,提取历史信息,通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本题材料展现了西汉前期出现大量富庶的工商业者的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通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逐步恢复与发展的社会现实,故正确项为C项。A项描述的现象与汉初的实际情况不符,故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重农抑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较低,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说明工商业者势力很大,并非控制郡县,故D项错误。5(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
6、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 B【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中前期,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朝廷制定了用以区别不同群体等级身份的严格规定,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饮食器具也在其中。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发生了改变,人们的等级观念也渐趋减弱,可以说,经济发展直接冲击了等级秩序。本题中A选项并不符合题意,可直接排除;C选项虽与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但是商品经济发展
7、并未将传统的伦理瓦解掉,只是使其受到冲击,因此该选项不正确;D选项只涉及低级官员,与题干所言之主体官员群体以及普通人家不符。因此,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命题角度】 本题是考查唯物史观的一道典型题,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是近两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复习备考中应予以关注。6(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历
8、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及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试题以考试大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为考点,试题材料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即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北宋前期,随着制盐技术的进步,私人开办的盐井遍布井研县一带,工匠聚集,这反映了北宋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故 A 项正确。工匠靠“佣方身赁力”为生, 虽然能与井主在工作条件方面进行讨价还价,但却不能说手工业者的地位提高,故 B 项错误。在井盐生产过程中,雇佣劳动较为普及,但却不能说北宋时期,其他行业中雇佣劳动已经普及,C 项以偏概全,故错误。本题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盐业生产的过程,未提及盐业买卖
9、的过程,故D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7(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D)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分析】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考查考生调动并运用最大限度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将所获信息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予以理解的能力。教材有关于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使用与社会进步的简要叙述,试题撷取、整理考古学者关于战国以前早期铁器实物发现情况,提供了相关的示意图。若能注意材料中“战国以前”这一时代指示,
10、以及“自然陨铁制作”信息,可以排除 A、C 两项。B 项是本题强烈的干扰项,材料显示出今新疆地区战国以前考古发掘铁制实物分布也相当密集,但并未提供相关铁器实物的工艺特征,并不能判断其与战国以前中原铁器实物相互影响,考生联系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常识性的知识,明晰历史时序,可以予以排除。8(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分析】本题设置的情境为明中后期的长途贸易,考查的知识点为“商业的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010-2020年全国卷、海南卷真题整理及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完成 人教版 必修 古代 手工业 进步 2010 2020 全国卷 海南 卷真题 整理 教育部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19492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