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 . . 第三单元:统计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根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根底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展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课时安排: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1、 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2、 平均数 2课时3、机动,测试 2课时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人教版第1课 课题名:简单的数据分析一教师成静备课组长:雨玮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通过例题继续介绍一种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展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教学
3、目标:1、 是学生会根据统计数据补充统计图,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2、 使学生能根据统计数据进展简单的分析,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预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对数据进展简单分析的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进展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难点提高收集信息、数据的能力。教学方法指导学习和引导探究相结合。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CAI出示情境图与统计表: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3、师提问
4、: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1、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么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3、汇报交流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4、师肯定学生的创作,并出示规
5、的横向条形统计图。5、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6、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四、分析数据、解决问题:1、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4、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五、巩固练习:1、教材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组织学生在小组流、讨论,共同完成1、2两题。第2小题的答案不确定,学生可以根据动物的体力、路程的长短等发表自己的看法。第3小题要求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大胆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解决。2、练习十第2题。这道题让学生以作业的方式完成,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
6、论一下,然后独立完成。六、课堂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强调:统计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科学地做好每一件事。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人教版第2课 课题名:简单的数据分析二教师成静备课组长:雨玮教材分析: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根底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展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到此为止,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根本完毕。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
7、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作用,都有了一个根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根底。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2、 使学生能根据统计数据进展简单的分析,通过分析数据获得新的信息。3、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学生经历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表示数量的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教学难点:会制作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条形图。教学方法:引导学习与引导探究相结合。教学具准备:空白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
8、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如果教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方法能让教师一眼就看明白? 2、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3、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拟适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二、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1、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2、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3、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4、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
9、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5、观察体重统计图,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6、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刚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三、小组进展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拟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比照拟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
10、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拟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防止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四、教师小结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课本 41页练习十3、4、5题1、练习十第3题。1观察统计图,想一想竖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时间是多少秒,把空格填完整。2对照竖轴上的数据,想一想高洁和田凡的
11、成绩是多少秒,填在空格里。3通过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他们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填一填、说一说,然后指名说一说。2 、练习十第4题。请同学们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上你知道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观察统计图,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让学生想一想教材上的两个问题,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指名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学生根据数据,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预测。3 、练习十第5题。这道题留给学生在课外去完成。让学生通过分析统计图表上的数据,获得新的信息。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获得了什么新的知识?教师强调:通过分析统计图表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对统计结果作出科学的预测和
12、判断,获得新的信息。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人教版第3课 课题名:平均数一教师:成静备课组长:雨玮教材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而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展不同组数据的比拟,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在
13、教学当中要让学生明白,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用数据分析、比拟、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1、 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2、 同时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教学
14、方法动手实践与引导探究相结合。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取数据师:同学们,你们每个小组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小组出示统计图师:这是我们刚刚学过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两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师:是啊,我们可以从统计图中获取很多信息,相信同学们都看清楚各小组收集的矿泉水瓶数了,现在你能比拟这四组中哪一组收集的瓶子多?你是怎么比的?生1:求总数学生会自我否认,得出求总数不公平、不合理生2: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师: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可以把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数叫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关于“平均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平均数【设计意图:利用孩子们收集的的数据来进展
15、教学,使学生感到亲切,鼓舞着他们探索的兴趣和信心。】二、 提问质疑、导入新课1、以第一组的成绩为例,全班讨论,总结方法。第一组:小红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小组的平均瓶数会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移多补少的方法由学生口述移的过程,课件同步演示。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移?师:那为什么要把小明的2个移给小亮,小红的一个给小兰呢?师:是啊,因为小明收集的最多,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这种方法我们叫“移多补少板书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生:14+12+11+15=52 52 4=13个师:你列算式时是怎么想的?生:先算出总共瓶子数52个,有4个人,就
16、平均分成4分,所以是524=13个。师:说得多好啊。在用这种方法求平均数的时候,我们要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板书师:现在请你拿这个平均数“13跟原来每位同学收集的瓶子数比拟,你有什么发现?它比的要多,比的要少2、求第二小组的平均成绩师:求出了第一小组的平均数,那第二小组的呢?谁知道他们的人均数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求的?最后优化算法:305=6个师:看了这两个算式,我有个疑问了:为什么算第一组平均数的时候只除以4,而算第二组人均数的时候却除以5呢?学生观察板书上求两个小组平均数的算式说说师:现在你们知道是哪一组的人均数较多了吗?你是怎么裁决的?生:看平均数。师:对呀,这两个平均数反映出了第一小
17、组和第二小组的整体水平,所以看这两个平均数就可以公平、公正地比拟出哪一组的学生爱劳动好了。板书:整体水平 公平、公正三、练习巩固、化提高 1、师:这是第三小组5位同学的成绩,请你算一算他们的平均成绩。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师:教师还请来了一位奥运冠军:郭晶晶。她是一位奥运会的跳水冠军,你能求出她在上届奥运会中的平均成绩吗?生:93。师:但比赛中最后公布的成绩却是94分,这是为什么呀?师:在大型的比赛中,由于评委的欣赏眼光不同,为了比赛更加公平,就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进展计算。师:这是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一种特殊应用,“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特殊应用。四、 课堂小结、书面作业1、师:小朋友
18、们,用平均数的知识不仅能公正、公平地解决许多问题和运动会中的排名问题。其实,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广泛地应用呢!比如平时经常听到的:平均分数、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等,都是“平均数知识的应用。师:教师布置个课外作业,每位同学去收集12个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下节数学课交流。2 、完成练习十一1、2、3题。板书设计: 平 均 数公正、公平 整体水平比最大的小比最小的大 移多补少15-2=1311+2=1314-1=1312+1=13先求总数14+12+11+15=52 再求平均数 52 4=13个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人教版第4课 课题名:平均数2教师
19、:成静 课组长:雨玮教材分析:本课让学生感知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不能反映其总体情况,应该用一个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和其他组数据进展比照,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统计量。教学目标:1、 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2、 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和直观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教学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教学方法:启发法与讲解法相结合。教、学具准备:课件或挂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六一节,教师带了许多糖果
20、想送给大家吃,教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拟,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拟。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2、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小结:要知道哪个队高一些,就要算出两个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
21、,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然后比拟哪一队高?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欢乐队平均身高:148+142+139+141+1405= 7105= 142厘米开心队平均身高:144+146+142+145+1435= 7205= 144厘米小结:从计算结果看,还真是开心队高一些。6、组织讨论:从刚刚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7、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三、实践应用1、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问题。2、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5题。第5题:王叔叔骑车去旅行经过了哪几个地方?各行了多少千米?把他每天行的路程填在表格里,然后求出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四、全课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2、师总结。板书设计:平均数二欢乐队平均身高:148+142+139+141+1405= 7105= 142厘米开心队平均身高:144+146+142+145+1435= 7205= 144厘米开心队身高高一些。教学反思 :19 /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