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环境变化以后》教案5.doc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环境变化以后》教案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环境变化以后》教案5.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7.环境变化以后【教学目标】1. 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3.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4.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5.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学重点】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会穿怎样的衣服?明确:气
2、温高,穿着单薄的衣服;气温低,穿着厚实的衣服。人类通过增减衣物的方式去适应气温的变化。2.其他生物是怎样适应气温变化的呢?明确:比如冬眠,迁徙。蝙蝠的冬眠。蝙蝠一到冬天,就躲到山洞或树洞里去了,用爪子钩住物体,飞膜裹住身体,头向下倒挂着,一动也不动。这时心脏跳动从每分钟400多次减少到只有5-6次,体温下降到比周围温度略高几度。有趣的是,这时如果把它浸到冷水里几天,它也没有丝毫感觉,仿佛死去了一样,完全沉睡在冬眼之中。蛇的冬眠。当寒冷的冬天到来之前,蛇便潜入地下。由于温度的降低,新陈代谢极为缓慢,致使无法维持正常活动,不得不处于冬眠状态。大雁迁徙。大雁在迁徙时形成壮观的“雁阵”。它们春天北去,
3、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二、讲授新课一、季节更替和自然灾害对生物影响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降水量等)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1.当季节更替时,生物会用哪些方式来适应?雷鸟羽色因季节而异,而与环境一致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麻雀在冬天为了御寒,体内脂肪增加。同时也会换厚密的冬季羽毛,所以在冬天的时候看上去最胖。北极狐,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具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可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在雨季时,猴面包树利用自己粗
4、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它的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当它吸饱水分,便会长叶开花。据说,它能贮几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简直可以称为荒原的贮水塔了。树木为了自我保护需要休眠,而越冬休眠树木本身也需要养分,为了调节自己的体内平衡,很多树都需要落叶,减少水分,养分的损耗,储蓄能量等到条件适宜再从新萌发。2.通过这些图片资料的观察比较,你有什发现?生物的形态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同类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二、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对生物影响1.环境的变化除了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以外,还有一些无法预估的灾害性变化。当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变化以后 小学 科学 苏教版 四年级 下册 第五 单元 17 环境 变化 以后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