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_1.docx
《2022《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_1.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须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共享。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课时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短暂、注视造句。3、通过课文与诗的比照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挚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打算挂图、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20
2、黄鹤楼送别2、说明题意: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始建于公元223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送别他的挚友孟浩然,还写下了一首这篇课文就是写送别的情景和介绍这首诗的。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特殊是其中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三拼音节。读准生字的发音。(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饯行 短暂 孤帆 喜闻乐见 唯见 满饮触动 依旧 伫立 注视 惜别(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最终四行诗句并入第5自然段),读顺课文。2、检查自学状况。(1)出示含带点字的词语。(见上)(2)指名读词语,特殊留意读准其中带点的生字拼音兼三拼音;饮yin,前
3、鼻音;暂zan,平舌音兼前鼻音;脍kuai,三拼音;炙zhi,翘舌音。(3)指名说明词语,老师敲定答案。饯行:设下酒食送行。 短暂:短时间里。孤帆:指只有一只帆船。帆是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可以利用风力使船前进。(利用插图画面事物来理解)喜闻乐见:美味人人爱吃的意思,比方好的诗文大家都赞扬。脍是切得很细的肉,炙是烤熟的肉,都是美味。 唯见:只见。满饮:喝下满杯酒。 触动:遇到。 依旧:还这样。伫立:长时间站着。 注视:全神贯注地看 惜别:舍不得分别。(4)指名5人分自然段试读课文三、讲读课文1、第1自然段。(1)指名读。(出示“暮春三月美景”)(2)齐读第1自然段。2、第2自然段。(1)指名读。(
4、板书: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仰视 远眺)(2)什么叫俯临和飞檐凌空?请看书上插图。(俯临就是下面靠着的意思,飞檐是翘起的檐角伸向天空)点示:黄鹤楼高高屹立在江边气概不凡。(3)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视,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相互依恋着)点示:这说明两个人只是在看景,没有说话,各自的友情依恋不舍。(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写黄鹤楼的气概和两人看景)(5)齐读第2自然段。3、第3自然段。(1)指名读。(板书:饮酒 话别 友情不绝)(2)李白称孟浩然为孟夫子是什么意思?自答: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古人称老师为夫子。李白对孟浩然就这样称呼,是表示对
5、他的敬重。(3)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是什么?(人品令人仰慕、诗篇誉满天下)人品是什么?(人品指人的品德)什么叫誉满天下?(意思是天下的人个个都赞扬)(4)李白向孟浩然话别中还点出了盂浩然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扬州,为什么说您就要顺江东下?(因为长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扬州在黄鹤楼东面很远的地方,所以说顺江东下,前往扬州)(5)孟浩然在话别时说了什么?(学生答)(出示: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请齐读一下。(学生读)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还记得王勃,他是什么人?(王勃是唐朝初期的大诗人)老师说明这两句诗的意思:天下只要有知己好友,哪怕远隔天涯,也觉得就像近邻一样。海内指国境以内,比邻意思是并排的邻居。请再
6、齐读这两句诗。(学生齐读)提示:孟浩然话别时引用王勃这两句诗,所以是在双引号里套用了单引号。问:孟浩然引用这两句诗是要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彼此虽然短暂分别,可友情是永世不绝的)(6)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写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表示友情永在)(7)齐读第3自然段。4、第4自然段。(1)指名读。(板书: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白帆远去 消逝蓝天 伫立 注视 春水浩荡 流向天涯)(2)杨柳依依的依依是什么意思?(形容柳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为什么用点点来表示沙鸥的数量?(因为是远望沙鸥,眼看只是一点一点的小东西)(3)白帆随着江风慢慢远去,消逝在蓝天的终点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盂浩然乘的船越
7、走越远,最终看不见了)李白此时依旧伫立在江边,注视着远方,只能看到什么?(学生答)请大家想象一下李白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怅惘若失,思绪万千)(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触景生情)(5)齐读第4自然段。5、第5自然段。(1)指名读。(板书:吟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广陵是什么意思?自答:广陵是扬州的别名,之是到去的意思,之广陵就是到扬州去。(3)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写李白心情激烈,吟出闻名的诗篇)(5)齐读第5自然段。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1、老师范写,提示留意点。孟:饯:酒:饮 暂:帆:
8、脍:炙:孤:唯: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老师巡察,订正不正确的写字姿态。3、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五、布置作业1、读抄词语,(文后练习3,暂不做造句)每个抄两遍。2、练读课文,练背诗句。3、借助看插图,将课文有关内容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句诗一一对应,理解诗句的意思。4、练习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次课时课时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加深体会。3、通过排演课本剧,让学生能够在边体会文章边指导表演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比照课文与诗,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挚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朗读更有感
9、情 (难点)4、 通过文章的与友惜别,触发学生找寻相关诗文的主动性,再加以浅析性地比较,得以更深刻地体会诗人词句的精妙传神,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摘抄的好处与应用 (重点)教学打算挂图、小黑板、相关诗句摘抄一、朗读、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别,按自然段依次解读了全文,初步感受到诗人话别的情景,领悟到他们的友情,哪些同学能带着他们那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课文呢?读前提示:其他同学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留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想想假如表演的话,该怎样表演才能体现出两人当时的心情(指名5人分自然段读课文)(老师出示挂图)2、刚才几位同学读得如何?(简洁评议)nextpage二、课本剧排演(一)
10、激发爱好,浅析剧情1、文章能读好不肯定就能表演好,特殊是文中人物的动作想做得传神、逼真还得真要下一番功夫!假如让你们表演,你们有信念演好这出黄鹤楼送别戏吗?2、任何表演都离不开剧本的,你能把下面的表格一口气填好吗?(出示小黑板)剧名人物时间地点事务(学生试说后,快速指名回答)看来你们已经驾驭了这部课本剧的基本状况了,不过,拿着这样简洁的剧本,演员有没有方法出演?演员表演时主要得有什么(或问:有谁知道剧本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时,师可适当明示:剧情,尤其是台词、人物动作)(二)打算台词,小组试演1、这篇课文中已有一些现成的台词和人物的动作了,大家能不能利用这些现成条件,排一出
11、简洁的课本剧呢?2、四人小组随意搭配出两组,每组两人。一组先做演员,把自己对人物的体会融入要表演的人物身上;另一小组则做导演兼旁白,同时负责全程指导、评议,可中途要求停止,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演完,两小组身份互换。至于道具问题,自己开动脑筋。(小组试演,老师巡回点拨)(三)小组表演,全班评议8哪一组同学情愿来表演一次,我们请全班同学做导演,看是否把李白与孟夫子之间依依惜别的感觉表演了出来?(边表演,边指导、评议,老师赐予适当的激励)(四)换个说法,说明诗句1、文章中最终一段的诗句,大家可能均把它作为现成的台词,咱们的“李白”们大都干脆不由自主地吟出。假如是在现代的话,李白这首诗可以怎么说呢?这段
12、台词怎么变更成为现代的语言,让剧本完全“现代化”呢?下面就请各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哪个小组能让“李白”同志又快又准地“实现现代化”?留意,可肯定要说通啊,别让观众听不明白!(学生巡察过程中,老师依据学生反应可作适当提示:看看诗句中的词语能不能与文章前面的.词语挂上钩呢?有没有干脆对应的词句?)2、哪一位同学情愿来表演成了现代人的李白,我们请全班同学做观众,看看能否听明白?(评议,可再指名同学说说诗意,同学赐予适当的激励)你们是怎样转换台词的呢?诗句分别与文中的哪些词句相对应的呢?能不能举例说说?(指名回答)“孤”“唯”何意?3、同座之间相互当一回“李白”,相互说说看4、小结:其实,诗
13、句同课文中自然段意思相对应这样的文章我们以前见过没有?(指名回答课名)这种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一首诗写作情境的形式,我们称为“文包诗”。今后我们还会遇到。希望大家能用刚才的方法,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说出全诗的大意,有没有这个信念?三、比较摘抄,体会诗文1、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件什么事?文中的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有些什么表现?说明白什么?你们的摘抄中有没有也是送别的诗句?那他们是不是在分别时心情也是一样潇洒?说出来大家一起分析。2、师分类型举例。(可适当点评)(小黑板摘选其中一二出示)豪爽潇洒型: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
14、川。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此别应须各努力。莫言归去人无伴,自有中天月正明。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含蓄委婉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愁闷苦痛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相送巴陵口,含泪上舟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临歧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一别音容两渺茫。劝君
15、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锥心泣血型: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人间别久不成悲。天际相遇一魂消。3、你们在与实习老师分别时是什么心情?你想用什么诗句来形容呢?4、现在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请大家带着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齐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视时间而定1、 分两个大组,一组读,另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2、 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遍3、 全班背诵。4、 指名背诵。五、练习
16、1、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2、能够不看课本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默写该诗。3、用短暂、注视各造一句。4、把摘抄的诗句与课文中的诗句比较,写出你比较后的感受。附板书:25、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对详细的词语的理解,对语言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利用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诗意;3、在对诗文的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揣摩中,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感情,体会两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1、利用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2、感受
17、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感情,体会两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突破重点的方式:1、以诗统领全篇课文的解读(从诗入、在理解诗中读、从诗出、以诗结);2、以“送别”为文本的结构线,把握住文本的结构脉络(谁送谁?在何时何地送?怎样送?)3、以“依依惜别”为文本中蕴含的情感线,紧扣感悟、体会两人的深厚友情。教学打算:1、PPT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打算李白、孟浩然的诗,表示离别的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李白、孟浩然的深厚友情;2、诗文比照初步整体感诗的意蕴,理解时的一、二两句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咱们相识吗?但是,昨天晚上我却在想着你
18、们,知道为什么吗?那我们立刻要一起学习那一课,知道了吧。(相机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读题、简介黄鹤楼)昨晚预习了课文读了几篇?预习了,又读了书,可不能白读,敢试一试,挑战一下自己读后的效果吗?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读,点出两个生字:孟唯(整体感知诗的类别特点送别诗、押韵公正、喜闻乐见适时点评,了解学生目前对文本已有感知状况,并作出相机调整。)二、利用学生对文包诗的已知学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1、这首诗与课文内容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课文以前学过吗?要想把这类课文中的古诗意思读懂,是什么方法?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自学状况。(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读课文,老
19、师和其他听的同学点评。(2)适时解决每段中的生字读音及意思。重点词语点拨:饯(jian)行:依据偏旁理解“饯”;结(je)识;暂(zan)时友情(yi)伫(zhu)立;按捺(na)不住:换词“限制不住”;脍(kui)炙(zhi)人口:好的文章大家都喜爱读。(3)出示课文中的插图1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词描述图中的景物,带着理解读出词中意味:用图理解:“暮春三月”“俯临长江”、“飞檐凌空”;利用图理清“暮春三月”与“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关系;利用图词结合,整体概括全文大意。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江边江上景物烟雾迷漫、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人物事情伫立、注视、孤帆、依依惜别。3、再
20、读古诗,说诗意。三、精读一、二两自然段,一名楼相送的真心,深化理解古诗前两句。过渡:理解了也许意思还不够,诗得细细咀嚼带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味道。1、出示古诗前两句,请同学读试着用书中的语句来理解诗意。重点提示:(1)看图和读课文第三段中的“今日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理解“西辞”、“下扬州”;(2)读课文第一段“理解“烟花三月”烟”烟雾迷漫;“花”繁花似锦。(3)连起来说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再读这两句。过渡:就这样从表面看着两句的意思已经明白了,我们感到了春天的漂亮,与好挚友在此美景中赏玩,应当是件欢乐的事,他们真得很快了吗?2、出示其次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说自己的感受。重点提示:(1)“一会儿
21、一会儿”(两人心都不在赏景上,让学生揣摩此时此刻李白和孟浩然藏在心中话语、感受,相机点出“依依惜别”的意思。读出这种感情。)(2)再读前两句古诗,读出诗中隐含着的感情。(女生读课文内容,男生读古诗句)3、激发探究:李白为何选择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1)联系前面的介绍,激发学生体会“名楼送名士”对挚友的敬重、感情深厚的真心表示,专心良苦;(2)再读古诗,深化体会诗的意蕴。板书:名楼真心相送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3一、这节课接着学习黄鹤楼送别,师板书,学生书空。二、师放音乐、投影。师: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漫,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孟浩然上了船,白帆慢慢远去,李白看着一江春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鹤楼送别 2022 黄鹤楼 送别 教学 设计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