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支护桩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
《人工挖孔支护桩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支护桩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工挖孔支护桩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本工程支护桩共计:14根,桩径为900mm的人工挖孔桩,桩心距为1800mm,工程量大、投入多、施工难度高,也是抗击滑坡的主要措施,因此支护桩施工部份工作为项目部工作重心,其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顺利竣工的关键。施工所用混凝土除护壁外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所需要的主要材料砂、石、水泥在当地就近采购,为确保防治工程安全可靠,工程施工所需各类建筑材料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均应附材料证明、出厂单及质量检查鉴定单。人员物质交通运输、供电、供水、建筑材料等方面需做好总体调配,统筹安排,为此对施工工序、施工布置安排等提出原则要求。施工布置以少占地、
2、尽量减少对天然坡体的扰动破坏、临时设施等距施工现场以就近为原则,方便施工。1.1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平整场地定桩放线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架设垂直运输架安装电动葫芦(卷扬机或木辘轳)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先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开挖桩底至设计标高检查验收吊放钢筋笼 放混凝土溜筒(导管)浇筑桩身混凝土(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经自检,监理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将对不合格工序进行相应整改、返工等处理
3、。本边坡工程孔桩的间距小,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跳桩开挖形式施工,即先挖奇数号桩,再挖偶数号桩。1.2施工技术措施1 平整场地清除坡面危石浮土;清表土集中放置。坡面有裂缝或坍塌迹象者加设必要的保护,铲除松软的土层并夯实。测量预放样,放出桩位及护桩,孔口四周挖排水沟,做好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表水,搭好孔口雨棚,安装提升设备;布置好出渣道路,并堆放在指定地点。合理堆放材料和机具,使其不增加孔壁压力,不影响施工。2 桩位放线、高程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控制网的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点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第一步井圈的圆
4、周。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孔位线定好之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办好预检手续后开挖。3 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地控制开挖孔的截面尺寸。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0.91.2m为宜。4 支护壁模板附加钢筋为防止桩孔壁坍方,确保安全施工,成孔应设置井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的方式,与土壁能紧密结合,使成孔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均佳,且受力均匀。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受涨力而变
5、形。为方便操作可不设水平支撑。第一节护壁以高出地坪150200mm为宜,便于挡土、挡水。桩位轴线和高程均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第一节护壁应比下面的护壁厚50mm100mm,一般取150mm250mm。护壁中心应与桩位中必重合,偏差不大于20mm,且任何方向正交直径偏差不大于50mm,桩孔垂直度不大于0.5%。符合要求后可用木楔稳定模板。5 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30,坍落度控制在100mm,确保孔壁的稳定性。护壁砼应根据气候条件,浇筑完毕须经过24h,后方可拆模,一般在下节桩孔挖完后进行,拆后若发现护壁有蜂窝、
6、漏水现象,应加以堵塞或导流。第一节护壁筑成后,将桩孔中轴线控制点引回到护壁上,并进一步复核无误后,作为确定下节护壁中心的基准点,同时用水准仪把相对水准标高定在第一节孔圈护壁上。6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7 垂直运输架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支架有:木搭、钢管吊架、木吊架或工字钢导轨支架几种形式;要求搭设稳定、牢固。8 安装电动葫芦或手
7、摇架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滑轮组和电动葫芦或者手摇架。如果是试桩和小型桩孔,也可以用木吊架、木辘轳或人工直接借助粗麻绳作提升工具。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9 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在安装滑轮组及吊桶时,注意使吊桶与桩孔中心位置重合,作为挖土时直观上控制桩位中心和护壁支模的中心线。井底照明必须用低压电源(36V、100W)、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桩口上设围护栏。当井深度大于5m时应有井下通风,加强井下空气对流,必要时送氧气,密切注视,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互相呼应,井上人员随时观察井下人员情况,切实预防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当地下渗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地下渗水量较
8、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入抽水,并加强支护,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应日夜三班抽水,使水位保持稳定;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先采用统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井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井下有人操作时,掩好安全盖板,防止杂物掉入井内,无关人员不得靠近井口,吊运土时,再打开安全盖板,确保井下人员安全施工。10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吊桶离开孔口上方1.5m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吊桶在小推车内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
9、下放吊桶装土。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尺杆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圆弧度,上下应垂直平顺,修整孔壁。11 第二节护壁支护支板安放附加钢筋,并与上节预留的竖向钢筋连接,先拆除第一节模板、再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使上节护壁的下部嵌入下节护壁的上部砼中,上下搭接50mm75mm,桩孔检测复核无误浇灌护壁砼。如往下孔径缩小,应配备小块模板进行调整。模板上口留出高度为100mm的混凝土浇筑口,接口处应捣固密实。拆模后用混凝土或砌砖堵严,水泥砂浆抹平,拆模强度达到1MPa。12 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混凝土用吊桶送来,人工浇筑,人工插捣密实。混凝土可由试验确定掺入早强剂,以加速
10、混凝土的硬化。13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以桩孔口的定位线为依据,逐节校测。14 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15 开挖桩底部分桩底可分为扩底和不扩底两种情况。本工程支护桩属于不扩底,开挖方式与循环作业内容相同。16 检查验收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扩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检验合格后迅速封底,安放钢筋笼,灌注桩身砼。17 吊放钢筋笼按设计要求对钢筋笼进行验收,检查钢筋种类、间距、焊接质量、钢筋笼直径、长度及保护块(卡)的安置情况,填写验收记录。钢筋笼放入前应先
11、绑好砂浆垫块,按规范要求一般为70mm(钢筋笼四周,在主筋上每隔34m左右设一个20耳环,作为定位垫块);钢筋笼用起重机吊起,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用挂钩钩住钢筋笼最上面的一根加强箍,用槽钢作横担,将钢筋笼吊挂在井壁上口,以自重保持骨架的垂直,控制好钢筋笼的标高及保护层的厚度。起吊时防止钢筋笼变形,注意不得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帮条焊),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如钢筋笼太长时,可分段起吊,在孔口进行垂直焊接。大直径(1.4m)桩钢筋笼也可在也内安装绑扎。18 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 支护 施工 方案 技术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