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吉林省白山市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白山市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白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豌豆自花受粉,正确的操作是( )A.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B. 将花粉涂在雌蕊的柱头上C.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D. 人工授粉后套上纸袋【答案】C【解析】【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要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故选C。2.下列对性状分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 测交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
2、性状C. 等位基因的分离D.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相对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答案】D【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这是基因分离定律的本质。题干描述的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表现型类型的现象。故选D。3.在遗传实验中,测交是指( )A. F1与显性个体杂交B. F1与隐性个体杂交C. F1个体自交D. F1与杂合个体杂交【答案】B【解析】【分析】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一代个体的基因型。【详解】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
3、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故选B。【点睛】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4.下列杂交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能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A. 紫花豌豆白花豌豆101紫花豌豆+99白花豌豆B. 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C.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50红花植株+101粉花植株+51白花植株D. 黑毛牛白毛牛黑毛牛十白毛牛【答案】B【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
4、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A、杂交法:紫花豌豆白花豌豆,子一代两种性状均出现,只能说明有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无从判断具体显隐性关系,A错误; B、自交法:非甜玉米非甜玉米,后代有甜玉米出现,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非甜对甜为显性性状,B正确;C、杂交法:红花植株白花植株,后代出现共显性的粉花植株,不能判断红色与白色之间的显隐性关系,C错误;D、杂交法:黑毛牛白毛牛,子一代两种性状均出现,只能说明有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无从判断具体的显隐性关系,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
5、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5.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可选用的材料是( )A. 人的肝细胞B. 昆虫的受精卵C. 小鼠的精子D. 月季的花药【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解】A、人的肝细胞属于体细胞,其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A错误;B、昆虫受精卵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B错误;C、小鼠的精子是减数分裂的结果,已经完成减数分裂过程,不再分裂,C错误;D、月季的花药可以进行旺盛的减数分裂过程,并且产生
6、的花粉数量较多,适宜作为观察材料,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如:蝗虫的精巢、植物的花药等。6.果蝇一个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均不相同,其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 )A. 等位基因分离B. 同源染色体分离C.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 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
7、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据以上分析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故选B。7.下列各细胞所属植物个体的自交后代最可能会出现9331分离比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两对
8、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图示细胞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A错误;B、图示细胞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B错误;C、图示细胞两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且杂合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可能为9:3:3:1,C错误;D、图示细胞两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且杂合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明确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需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9、体上,同时要求注意等位基因的位置。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课题所利用的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B.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路径C.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 沃森、克里克利用模型构建法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总结生物学中常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
10、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A、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A正确;B、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路径,B正确;C、萨顿利用“
11、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D、沃森、克里克利用物理模型构建法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C。9.下列各系谱图代表四种遗传病,其中最不可能属于伴性遗传病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中常见的几种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解题时需要结合系谱图的特点,作出判断。【详解】A、根据A图不能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的情况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B、根据B图,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C、根据C图,
12、可能的情况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D、根据系谱图可以确定D图所示的病为隐性遗传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故选D。【点睛】总结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
13、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10.下列四个培养皿中均已培养了R型肺炎双球菌,若再向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能从中分离出S型细菌的培养皿是( ) A. 只有B. 只有C. D. 【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详解】艾弗里的设计思路是将S型菌的物质一一提纯,分别与R型菌混合,单独
14、观察它们的作用,因此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加入S型菌DNA与加入S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出现相同的结果,即均出现S型菌落。由此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都不是遗传物质。故选D。11.假设一个DNA分子片段中碱基A共有312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6%,则此DNA分子片段中碱基G所占的百分比和数目分别是( )A. 26%;312B. 24%;312C. 26%;288D. 24%;288【答案】D【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详解】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配对碱
15、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某DNA分子片段中,含碱基A共312个,占全部碱基的26%,则此DNA片段中碱基G所占百分比为50%-26%=24%,数目为31226%24%=288个。故选D。12. 某同学制作了DNA分子结构模型,其中一条链所用碱基A、C、T、G的数量比为1:2:3:4,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 该DNA分子中A、C、T、G的数量比为1:1:1:1:C. 脱氧核糖、磷酸、碱基交替连接构成该模型的基本骨架D. DNA分子双链中碱基随机配对且因物种而异【答案】A【解析】【详解】A、DNA分子的两条链是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
16、结构的,A正确;B、该DNA分子中A、C、T、G的数量比为3:6:3:6,B错误;C、脱氧核糖和磷是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错误;D、DNA分子双链中碱基是A和T配对,G和C配对,D错误。故选A。【点睛】DNA分子是由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这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13.霉菌中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的主要场所分别是( )A. 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B. 拟核、核糖体、细胞核C. 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D.
17、 拟核、细胞质、核糖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1)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2)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3)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其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以DNA分子为模板的复制和转录过程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中进行,所以发生在核糖体中。故选A。14.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RNA中也可能含有碱基对B.
18、 细胞自身的RNA也可能是遗传物质C. 病毒和酵母菌的RNA所含的碱基种类相同D. 真核细胞的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1、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碱基构成。RNA的碱基主要有4种,即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2、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1)mRNA: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2)tRNA:氨基酸的转运者;(3)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详解】A、RNA中也可能含有碱基对,如tRNA中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碱基对,A正确;B、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体内遗传物质为DNA
19、,不能使RNA,B错误;C、病毒和细胞中的RNA所含碱基种类相同,都是A、C、G、U,C正确;D、真核细胞的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少量合成,D正确。故选B。15.下列有关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者不可能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B. 二者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 二者在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的过程中不一定都会发生D. 二者碱基配对出现差错均会引起性状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
20、】A、由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所以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可以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A错误;B、基因转录时,有T与A配对、A与U配对;翻译时,A与U配对、U与A配对,所以存在差异,B正确;C、由于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过程中都有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均会发生基因转录与翻译,C错误;D、由于一个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所以发生碱基配对差错后,不一定会引起性状的改变,D错误。故选B。16.玉米的基因A可控制叶绿素的合成,若无基因A或者无光照,则玉米均无法合成叶绿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均能合成叶绿素B.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光下可能合成叶绿素C. 叶绿素合成是基因A和环境条件
21、共同作用的结果D. 在缺镁的土壤中,基因A控制合成的叶绿素的量会受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表现型是基因型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详解】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若在无光照的情况下也不能合成叶绿素,A错误;B、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光下能合成叶绿素,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若无A基因或者无光照,则无法合成叶绿素“可知,合成叶绿素是A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D、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因此在缺镁的土壤中,A基因控制的叶绿素合成量受影响,D正确。故选A。17.相同条件下,洋葱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产生新的基因?( )A. 花药B. 根尖分生区C. 茎尖
22、D. 根尖成熟区【答案】D【解析】【分析】新的基因产生通常发生于DNA复制过程中的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又通常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判断选项中进行细胞分裂的活跃程度就是解题的关键。【详解】洋葱植株的根尖成熟区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很难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而根尖分生区细胞和茎尖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花药中能进行减数分裂,都进行DNA分子复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故选D。1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害的B.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C. 基因突变后,其自身结构会发生改变D. 基因突变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关
23、系【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不定向性,随机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但不是说基因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害的,突变后的基因是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A错误;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是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B正确;C、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C正确;D、环境条件中的紫外线、碱基类似物等会诱发基因突变的产生,D正确。故选A。19.下列变异类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A. 经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B. 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白山市 2018 _2019 学年 生物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