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朝A. 王权借助神权加强统治B. 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 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 确立了“家天下”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商代通过与天神“帝”建立宗法联系以神化自身的统治地位,故A项正确;B项,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指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排除;C项,商代时皇帝制度未产生,排除;D项,夏朝确立了“家天下”制度,排除。2.“格物、致知
2、、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后世称为大学的“八条目”,强调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这种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层次扩展的关系源头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以宗法制为纽带的家族成为自成一体的微型邦国,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大学的“八条目”,强调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以宗法血缘治理家庭,直到治国、平定天下。这种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层次扩展的关系源头是宗法制度,故A项正确;分封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都是国家的行政制度,故排除BCD项。故选A。点睛
3、: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层次扩展” 体现了我国古代家天下的政治特色。3.有学者指出,西周时期的某项政治制度的实质是“用土地换取政治军事上的支持”,即以土地换忠诚。以下言论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D. 禅让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用土地换取政治军事上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室通过授封土地与人民的方式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对周王室有朝贡、受命征伐、服从统治的义务,以拱卫王室统治,故A项正确;B项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权力的制度,排除;C项,礼乐制度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是维护分封宗法制的手段,排除;D项,禅让制是军事部落时代的权力继承制度,排
4、除。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 王卿大夫诸侯士B. 王诸侯卿大夫士C. 王诸侯士卿大夫D. 王卿大夫士诸侯【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大宗继承别子分封,自上而下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乐记说:“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则材料对“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礼相异乐相同B. 体现等级差异C. 维系社会团结D. 注重道德教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说明“乐”具有维护社会团结的作用,故C项正确;
5、A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材料信息可知,“礼”体现了等级差异,设问问的是“乐”,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道德教化,故D项错误。6.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 任命郡守和县令C. 管理全国军务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公中的丞相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是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主管监察,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详解】7.据史书记载:秦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 太监B. 太
6、尉C. 御史大夫D. 廷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可知此官职是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责,C正确。太监是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A错误。太尉是负责军事官员,B错误。廷尉为秦朝九卿之一。掌刑狱,故D项错误。8.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 皇位世袭B. 家天下C. 皇帝独尊D. 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关键句是“秦以后,陛
7、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并未体现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百官公卿9.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郡、县长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B. 郡、县都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组织C. 郡县制的建立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重要标志D. 秦朝与西汉都实行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地方行政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根据所学知识,郡县制打破了分封制原有的形式,郡、县长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
8、志。D选项错误,只有西汉初期是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地方行政制度。10.全球通史中提到,“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分封制。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这里“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是指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官员均由皇帝任命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废除了西周以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官员均由皇帝任命说法绝对,B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创立的一整套制度的总称,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9、三公九卿各司其职属于中央官制,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11.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 颁布推恩令C. 实行行省制度D. 设通判【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汉朝刚刚建立,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实行郡县制,没有实行分封。由此可判断,汉初采取的措施为郡国并行制度。故选A项,不选B项。实行行省制度的是元朝,不选C项。设通判的是宋朝,不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郡国并行制度12.汉武帝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选用亲信近臣,组成“中朝”,对重大朝政进行决策,而由丞相、御史大夫等
10、大臣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变成为“外朝”。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 完善选官制度加强中央集权C. 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D. 体现废分封、行郡县制度的决心【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以后,分朝官为“中朝”及“外朝”。丞相为首的行政机构为“外朝”,衙署在宫外,属于政府官系统,正式之诏令则由此颁发。由皇帝近臣如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等组成的,在宫中皇帝左右听候意旨办事,称“中朝”,属于宫廷官系统。“中朝官”往往假借皇帝之权,以牵制丞相等大臣。 东汉以后,宦官多操纵中朝大权,以挟制外朝。由此可见,汉武帝汉武帝设立中外朝制度的
11、目的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故C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外朝制度【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A. 魏晋南北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出身为标准,形成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故A项正确;唐朝实行科举取士,寒门可通过参加考试做官,排除B项;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寒门仍可参与考试做官,排除CD项。14.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负责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
12、为十三个州部,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还有地方郡国的二千石官员。这一变化体现出A. 汉武帝有效地加强了君主的权力B. 王国割据问题依然存在C. 地方官员完全受制于刺史D. 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创立刺史制度。题干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监督,而非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汉代监察制度,王国问题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地方官员完全受制于刺史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从汉初“察无专区、责任不明”到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的变化,说明汉代的监察体系日趋完善,故D项正确。15.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采取的下列措施是A
13、. 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 在地方设通判C 颁布“推恩令”D. 实行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削弱地方王国势力,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地方王国势力得以解决,故C项正确;A项,节度使为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导致了唐末藩镇割据现象的出现,排除;B项,通判为北宋监督地方知州所设,排除;D项,三省六部制为唐代中央官制,排除。1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的三
14、省六部的运转方式: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再具体事务交由六部执行。故材料中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并交由工部开展执行,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17.隋唐制度集大成,中央官制有三省,下有六部去分工。下列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B. 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C. 以后历朝都完全沿袭的政治制度D. 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为分散宰相权力,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明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故历朝并未完全沿袭三省六部的中央官僚
15、体制,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职司明确,相互制衡,皇权加强,相权削弱,故ABD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材料中涉及到的选官制度分别是A. 世官制和科举制B.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C. 察举制和科举制D. 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 “汉代的选举”指的是察举制,排除AD;“唐代的公开竞选”指的是科举制所以选C,排除B
16、。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进察举制和科举制19.唐太宗说,“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材料反映了唐代尚书省A. 组织整齐严密,是各机构的典范B. 在中枢行政机构中位高权重C. 掌侍进奏表章、草拟诏旨制敕D. 经常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拟圣旨【答案】B【解析】从“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可以看出尚书省在唐代具有极高的地位,决定了唐代中枢决策的方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出组织整齐严密;C选项不是尚书省的职责;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20.唐朝实行集体宰相辅政制度。据记载,唐代290年间竟有370位宰相,同一时期宰相的人数
17、少则五六人,多则十数人,唐玄宗即位初期最多达17人。这说明唐朝:A. 宰相的权力进一步扩大B. 国家的行政效率提高C. 科举制满足了官员选拔D. 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集体宰相制度本身就是对宰相权力的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宰相人数多,无法判断是否有很高的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这么多的宰相全部来自科举制的选拔,故C项错误;由材料“唐朝实行集体宰相辅政制度”可以知道,唐朝将宰相的权力进一步分化,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21.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赦的诏令,也必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材料说明“政事堂”的
18、出现A. 提高了行政效率B. 拥有了最高决策权C. 加强了专制皇权D. 对君权有一定节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唐朝政事堂,材料“即使皇帝诏赦的诏令,也必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反映了政事堂对皇权有一定程度的制约,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政事堂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排除;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加强专制皇权,而是说明政事堂对皇权一定的制约,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即使皇帝诏赦的诏令,也必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2. 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这一
19、政治制度的演变开始于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实行三省六部制;B项是废除三省六部制只实行中书省,故本题答案选B;C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书省2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A. 皇权逐淅削弱B.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C. 相权逐渐加强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AC项错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B项错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尖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乌拉特前旗 第一 中学 2019 _2020 学年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205826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