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pdf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pdf(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e P GB 50099-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chool 2010-12-24 发布2012-0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w w w.w e b o o s.c o 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chool GB 50099-201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 1 2 年1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北京w w w.w e b o
2、 o s.c o m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85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99-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2、4.1.8、6.2.24、8.1.5、8.1.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 99-86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12月24日3 w w w.w e b o o s.c o m目。司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GB 50016的有关规定。8.4.3 校园道路每通行100人
3、道路净宽为0.70m,每一路段的宽度应按该段道路通达的建筑物容纳人数之和计算,每一路段的宽度不宜小于3.00m。8.4.4 校园道路及广场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8.4.5 校园内人流集中的道路不宜设置台阶。设置台阶时,不得少于3级。8.4.6 校园道路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8.5 建筑物出入口8.5.1 校园内除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时,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建筑外,每栋建筑应设置2个出人口。非完全小学内,单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时,且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低层建筑可只设l个出人口。8.5.2 教学用房在建筑的主要出人口处宜设门厅。8.5.3
4、 教学用建筑物出人口净通行宽度不得小于1.40m,门内与门外各1.50m范围内不宜设置台阶。37 w w w.w e b o o s.c o m8.5.4 在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教学用建筑物出人口应设挡风间或双道门。8.5.5 教学用建筑物的出人口应设置元障碍设施,并应采取防止上部物体坠落和地面防滑的措施。8.5.6 停车场地及地下车库的出人口不应直接通向师生人流集中的道路。8.6走道8.6.1 教学用建筑的走道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在该走道上各教学用房疏散的总人数,按照本规范表8.2.3的规定计算走道的疏散宽度;2 走道疏散宽度内不得有壁柱、消火栓、教室开启的门窗扇等设施。8.6.2
5、 中小学校的建筑物内,当走道有高差变化应设置台阶时,台阶处应有天然采光或照明,踏步级数不得少于3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当高差不足3级踏步时,应设置坡道。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8,不宜大于1:12。8.7楼梯8.7.1 中小学校建筑中疏散楼梯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8.7.2 中小学校教学用房的楼梯梯段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20m,并应按0.60m的整数倍增加梯段宽度。每个梯段可增加不超过0.15m的摆幅宽度。8.7.3 中小学校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不
6、应少于3级,且不应多于18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类小学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得小于0.26m,高度不得大于0.15m;2 各类中学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得大38 w w w.w e b o o s.c o m于0.16m;3 楼梯的坡度不得大于300。8.7.4 疏散楼梯不得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8.7.5 楼梯两梯段间楼梯井净宽不得大于O.l1m,大于O.llm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两梯段扶于间的水平净距宜为O.10m0.20m。8.7.6 中小学校的楼梯扶手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宽度为2股人流时,应至少在一侧设置扶手;2 楼梯宽度达3股人流时,两侧均应设
7、置扶手;3 楼梯宽度达4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中间扶手两侧的净宽均应满足本规范第8.7.2条的规定;4 中小学校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不应低于O.90m,室外楼梯扶手高度不应低于1.10m;水平扶手高度不应低于1.10m;5 中小学校的楼梯栏杆不得采用易于攀登的构造和花饰;杆件或花饰的楼空处净距不得大于O.l1m;6 中小学校的楼梯扶手上应加装防止学生溜滑的设施。8.7.7 除首层及顶层外,教学楼疏散楼梯在中间层的楼层平台与梯段接口处宜设置缓冲空间,缓冲空间的宽度不宜小于梯段宽度。8.7.8 中小学校的楼梯两相邻梯段间不得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8.7.9 教学用房的楼梯间应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8
8、.8教室疏散8.8.1 每间教学用房的疏散门均不应少于2个,疏散门的宽度应通过计算;同时,每撞疏散门的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O.90m。当教室处于袋形走道尽端时,若教室内任一处距教室门不超过15.00m,且门的通行净宽度不小于1.50m时,可设1个门。8.8.2 普通教室及不同课程的专用教室对教室内桌椅间的疏散走道宽度要求不同,教室内疏散走道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对各教室设计的规定。39 w w w.w e b o o s.c o m9室内环境9.1空气质量9.1.1 中小学校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
9、5的有关规定。9.1.2 中小学校教学用房的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有关规定。9.1.3 当采用换气次数确定室内通风量时,各主要房间的最小换气次数应符合表9.1.3的规定。表9.1.3 各主要房间的最小换气次数标准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h)小学2.5 普通教室初中3.5 高中4.5 实验室3.0 风雨操场3.0 厕所10.0 保健室2.0 学生宿舍2.5 9.1.4 中小学校设计中必须对建筑及室内装修所采用的建材、产品、部品进行严格择定,避免对校内空气造成污染。9.2采光9.2.1 教学用房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数不得低于表9.2.1的规定和现行国家标准建
10、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有40 w w w.w e b o o s.c o m关规定。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其采光窗洞口面积应按不低于表9.2.1窗地面积比的规定估算。表9.2.1教学用房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数标准和窗地面积比房间名称规定采光系数采光系数最低值的平面C%J 普通教室、史地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课桌面2.0 语言教室、音乐教室、合班教室、阅览室科学教室、实验室实验桌面2.0 计算机教室机台而2.0 舞蹈教室、风雨操场地面2.0 办公室、保健室地面2.0 饮水处、厕所、淋洛地面0.5 走道、楼梯间地面1.0 窗地面积比1:5.0 1:5.0 1:5.0 1:5.0 1
11、:5.0 1:10.0 注:表中所列采光系数值适用于我国回类光气候区,其他光气候区应将表中的采光系数值乘以相应的光气候系数。光气候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有关规定。9.2.2普通教室、科学教室、实验室、史地、计算机、语言、美术、书法等专用教室及合班教室、图书室均应以自学生座位左侧射人的光为主。教室为南向外廊式布局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9.2.3 除舞蹈教室、体育建筑设施外,其他教学用房室内各表面的反射比值应符合表9.2.3的规定,会议室、卫生室(保健室)的室内各表面的反射比值宜符合表9.2.3的规定。表9.2.3教学用房室内各表面的反射比值表面部位顶棚
12、前墙反射比O.700.80 O.500.60 41 w w w.w e b o o s.c o m续表9.2.3表面部位反射比地面O.200.40 侧墙、后墙O.700.80 课桌面O.250.45 黑板O.1O0.20 9.3照明9.3.1 主要用房桌面或地面的照明设计值不应低于表9.3.1的规定,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且不应产生眩光。表9.3.1教学用房的照明标准房间名称规定照度维持平均照度统眩光值显色指数的平面Clxl UGR Ra 普通教室、史地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课桌面300 19 80 语言教室、合班教室、阅览室科学教室、实验室实验桌面300 19 80 计算机教室机台
13、面300 19 80 舞蹈教室地面300 19 80 美术教室课桌面500 19 90 风雨操场地面300 65 办公室、保健室桌面300 19 80 走道、楼梯间地面100 9.3.2主要用房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及对应照度值应符合表9.3.2的规定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的有关规定。42 w w w.w e b o o s.c o m表9.3.2教学用房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及对应照度值照明功率密度(W/m2)对应照度值房间名称现行值目标值(x)普通教室、史地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合班教室、11 9 300 阅览室科学教室、实验室、舞蹈教室11 9 300 有多
14、媒体设施的教室11 9 300 美术教室18 15 500 办公室、保健室11 9 300 9.4噪声控制9.4.1 教学用房的环境噪声控制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有关规定。9.4.2 主要教学用房的隔声标准应符合表9.4.2的规定。表9.4.2主要教学用房的隔声标准房间名称空气声隔声标准顶部楼板撞击声隔声单值(dB)评价量(dB)语曰教室、阅览室二,50三二65普通教室、实验室等与二主45不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三三75普通教室、实验室等与二三50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三二65音乐教室等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二主45三三659.4.3 教学用房的混响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
15、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有关规定。43 w w w.w e b o o s.c o m10建筑设备10.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0.1.1 中小学校建筑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应满足舒适度的要求,并符合节约能源的原则。10.1.2 中小学校的采暖与空调冷热源形式应根据所在地的气候特征、能源资源条件及其利用成本,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0.1.3 采暖地区学校的采暖系统热源宜纳入区域集中供热管网。无条件时宜设置校内集中采暖系统。非采暖地区,当舞蹈教室、浴室、游泳馆等有较高温度要求的房间在冬季室温达不到规定温度时,应设置采暖设施。10.1.4 中小学校热环境设计中,当具备条
16、件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冷热源。10.1.5 中小学校的集中采暖系统应以热水为供热介质,其采暖设计供水温度不宜高于850C。10.1.6 中小学校的采暖系统应实现分室控温;宜有分区或分层控制手段。10.1.7 中小学校内各种房间的采暖设计温度不应低于表10.1.7的规定。表10.1.7采暖设计温度房间名称室内设计温度了C)普通教室、科学教室、实验室、史地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18 教学及教学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任课教师办公室学辅助舞蹈教室22 用房体育馆、体质测试室1215 计算机教室、合班教室、德育展览室、仪器窒16 图书室20 44 w w
17、 w.w e b o o s.c o m续表10.1.7 房间名称室内设计温度(C)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18 行政办安防监控室、传达室公用房网络控制室、总务仓库及维修工作间16 卫生室(保健室)22 食堂、卫生间、走道、楼梯间16 生活服浴室务用房25 学生宿舍18 10.1.8 中小学校的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保证教学、行政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的室内空气中CO2的浓度不超过0.15%;2 当采用换气次数确定室内通风量时,其换气次数不应低于本规范表9.1.3的规定;3 在各种有效通风设施选择中,应优先采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设施;4 采用机械通风时,人员所需新风量不应
18、低于表10.1.8的规定。表10.1.8主要房间人员所需新风量房间名称入均新风量(m3I(h.人)普通教室19 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20 语言、计算机教室、艺术类教室20 合班教室16 保健室38 学生宿舍10 注:人均新风量是指人均生理所需新风量与排除建筑污染所需新风量之和,其中单位面积排除建筑污染所需新风量按1.1 m3 I(h m2)计算。45 w w w.w e b o o s.c o m10.1.9 除化学、生物实验室外的其他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非严寒与非寒冷地区全年,严寒与寒冷地区除冬季外,应优先采用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2 严寒与寒冷地区于冬季,条
19、件允许时,应采用排风热回收型机械通风方式;其新风量不应低于本规范表10.1.8的规定;3 严寒与寒冷地区于冬季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在外围护结构的下部设置进风口;2)在内走道墙上部设置排风口或在室内设附墙排风道,此时排风口应贴近各层顶棚设置,并应可调节;3)进风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1/60;当房间采用散热器采暖时,进风口宜设在进风能被散热器直接加热的部位;4)当排风口设于内走道时,其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1/30;当设置附墙垂直排风道时,其面积应通过计算确定;5)进、排风口面积与位置宜结合建筑布局经自然通风分析计算确定。10.1.10 化学与生物实验室、药品储藏室、准备
20、室的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机械排风通风方式。排风量应按本规范表10.1.8 确定;最小通风效率应为75%。各教室排风系统及通风柜排风系统均应单独设置。2 补风方式应优先采用自然补风,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机械补风。3 室内气流组织应根据实验室性质确定,化学实验室宜采用下排风。4 强制排风系统的室外排风口宜高于建筑主体,其最低点应高于人员逗留地面2.50m以上。46 w w w.w e b o o s.c o m5 进、排风口应设防尘及防虫鼠装置,排风口应采用防雨雪进入、抗风向干扰的风口形式。10.1.11 在夏热冬暖、夏热冬冷等气候区中的中小学校,当教学用房、学生宿舍不设空调且在夏季
21、通过开窗通风不能达到基本热舒适度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电风扇:1 教室应采用吊式电风扇。各类小学中,风扇叶片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80m;各类中学中,风扇叶片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3.00m。2 学生宿舍的电风扇应有防护网。10.1.12计算机教室、视昕阅览室及相关辅助用房宜设空调系统。10.1.13 中小学校的网络控制室应单独设置空调设施,其温、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的有关规定。10.2给水排水10.2.1 中小学校应设置给水排水系统,并选择与其等级和规模相适应的器具设备。10.2.2 中小学校的用水定额、给水排水系统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22、规范)GB 50015的有关规定。10.2.3 中小学校的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有关规定。10.2.4 在寒冷及严寒地区的中小学校中,教学用房的给水引人管上应设泄水装置。有可能产生冰冻部位的给水管道应有防冻措施。10.2.5 当化学实验室给水水嘴的工作压力大于0.02MPa,急救冲洗水嘴的工作压力大于O.Ol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10.2.6 中小学校的二次供水系统及自备水源应遵循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的原则,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10.2.7 中小学校的用水器具和配件应采用节水性能良好、坚固47 w w w.w e b o o s.c o
23、m耐用,且便于管理维修的产品。室内消火栓箱不宜采用普通玻璃门。10.2.8 实验室化验盆排水口应装设耐腐蚀的挡污算,排水管道应采用耐腐蚀管材。10.2.9 中小学校的植物栽培园、小动物饲养园和体育场地应设洒水栓及排水设施。10.2.10 中小学校建筑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生活习惯,供应开水或饮用净水。当采用管道直饮水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 110的有关规定。10.2.11 中小学校应根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水资掘情况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合理设置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水利用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的有关规定。10.2.12 中小学校应按当
24、地有关规定配套建设中水设施。当采用中水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的有关规定。10.2.13 化学实验室的废水应经过处理后再排人污水管道。食堂等房间排出的含油污水应经除油处理后再排人污水管道。10.3建筑电气10.3.1 中小学校应设置安全的供电设施和线路。10.3.2 中小学校的供、配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中小学校内建筑的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应设总配电装置和总电能计量装置。总配电装置的位置宜深人或接近负荷中心,且便于进出线。2 中小学校内建筑的电梯、水泵、风机、空调等设备应设电能计量装置并采取节电措施。3 各幢建筑的电源引人处应设置电漉总切断装置和可靠的接地装置,
25、各楼层应分别设置电源切断装置。4 中小学校的建筑应预留配电系统的竖向贯通井道及配电48 w w w.w e b o o s.c o m设备位置。5 室内线路应采用暗线敷设。6 配电系统支路的划分应符合以下原则:1)教学用房和非教学用房的照明线路应分设不同支路;2)门厅、走道、楼梯照明线路应设置单独支路;3)教室内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设不同支路;4)空调用电应设专用线路。7 教学用房照明线路支路的控制范围不宜过大,以2个3个教室为宜。8 门厅、走道、楼梯照明线路宜集中控制。9 采用视听教学器材的教学用房,照明灯具宜分组控制。10.3.3 学校建筑应设置人工照明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疏散走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 中小学校 设计规范 GB50099 20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