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答题方法精选PPT.ppt
《哲学答题方法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答题方法精选PPT.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哲学答题方法第1页,讲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一、关注一、关注“热点热点”v(1)长效热点长效热点: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三农”问题、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关注民生和扩大内需问题等。v(2)时效热点时效热点:建国XX周年、美债、欧债危机、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爱国主义问题等。v(3)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本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本省经济发展状况,对外贸易状况等。v(4)时事热点时事热点:神舟8号和天宫一号、中美关系、中菲关系等。v(5)经济类经济类: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三农问题、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等。第2页,讲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二、掌握解题技巧,
2、培养应试能力二、掌握解题技巧,培养应试能力v1、选择题解题思路、选择题解题思路v对此类题型,应当先审视“题干”,找到关键词,寻到切入口,再审答案,找到内在关联;第3页,讲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第一、选择题的常规解法有:排误法、排异法、排重法、排倒法。排误法是指排除内容本身是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答案。排异法是指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无关的答案。排重法是指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答案。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答案。第4页,讲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第二、准确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注意力应重点放在对问题的具体理解上,找准关键词,找到落脚点。(例如:第四单元测试题第37题。问题
3、的落脚点在价值观,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v第三、倒推法。学会对比较难排除的选这项把其与问题连起来一起阅读,一看逻辑是否合理;二看语言是否通畅。第5页,讲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2、主观题解题思路主观题解题思路v对此类题型,应当先审视“问题”,再看材料,从问题中确定解答的知识范围、主体范围、逻辑范围。然后再带着已确定好的范围认真的审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关键词,最后分点整理答案。v对同类型问题的回答,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启示”类的题型,学生要针对“经验”和“教训”来展开论述;“如何做”的题型,考生应当针对问题阐述态度和具体措施;针对考题中要求“谈认识”或“评价”的题型,学生要记住“三点”即“是
4、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要求考生阐述“理由”的题型,一定要记得引用原理,并联系现实意义;题型出现“体现”字样的要求,考生接着写上的应该是知识或原理,并用材料作证。v第6页,讲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题型一题型一: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v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学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v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
5、,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第7页,讲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二、掌握解题技巧,培养应试能力二、掌握解题技巧,培养应试能力v1、选择题解题思路、选择题解题思路v第一:对此类题型,应当先审视“题干”,找到关键词,寻到切入口,再审答案,找到内在关联;选择题的常规解法有:排误法、排异法、排重法、排倒法。排误法是指排除内容本身是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答案。排异法是指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无关的答案。排重法是指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答案。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答案。第8页,讲
6、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例题例题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v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第9页,讲稿共
7、31张,创作于星期日v【参考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第10页,讲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例题例题2、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v这首诗包含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何启示?这首诗包含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何启示?v【参考答案】:(1)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v(2)对我们的启示是:重视量
8、的积累,从点滴做起,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天的事,日积月累,必然成功。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都是不可取的。第11页,讲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题型二:是如何(怎样)做到题型二: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是如何(怎样)坚的?是如何(怎样)坚持持XXXv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不问“是什么”或“为什么”以及“体现什么”,而是考察“怎么做”。因此,答题时要注意:v1、不需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必须回答“怎么做”、“如何做”。v2、回答时注意多角度思考,把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结合起来。第12页,讲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例题例题3: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洁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
9、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200亿元。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1:10。v材料二: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性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大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一3米。v材料三: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
10、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v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第13页,讲稿共31张,创作于星期日v【参考答案】:、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肯客观规律的结果。v、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第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答题 方法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