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案例介绍-存货.doc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案例介绍-存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案例介绍-存货.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原材料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属于制造业。原材料期初余额3,751,093.3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71,143,876.63元,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71,130,353.96元,期末余额3,764,615.97元。A公司原材料分为瓶坯、辅助材料及备品备件三大类。原材料发出计价采用当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具体数据见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底稿见索引A12-4-1)。二、审计目标(一)确定原材料是否存在;(二)确定原材料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三)确定原材料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四)确定原材料的计价是否正确;(五)确定原材料余额是否正确;(六)确定原材料的披
2、露是否恰当。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过程的讲解以及相关提示和说明:(一)执行“获取或编制原材料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余额、存货原材料类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程序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底稿见索引A12-4-1);2、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将合计数与总账余额、存货原材料类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并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3、根据原材料类别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底稿见索引A12-4-2);4、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期初、期末余额与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中各大类期初、期末余额核对是否相符。提示:如未审数合计金额与总账不符,应查明原因并作更正,必要时向项目负
3、责人进行咨询,并作相应的处理。本案中查验结论:1、原材料合计数与总账余额、存货原材料类余额核对相符;2、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中的期初、期末余额与存货分类余额明细表中各大类期初、期末余额核对相符。提示:在编制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时对于原材料收入及发出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细分,以便和存货其他科目进行勾稽关系核对。本案中原材料大类收、发、存各月明细表对于原材料的发出情况进行了细分:1、将主料的发出情况细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领用主料计入“生产成本原材料”,与生产成本中原材料领用数进行核对;另一类是主料直接销售结转至“其他业务支出”,与其他业务支出中材料销售成本进行核对;经核对相符,
4、底稿见索引A12-4-2-12、将辅料的发出情况细分成三类:一类是生产领用包装物计入“生产成本包装物”,与生产成本中包装物领用数进行核对;第二类是车间领用辅料计入“制造费用”;第三类是辅料直接销售结转至“其他业务支出”,与其他业务支出中材料销售成本进行核对;经核对相符,底稿见索引A12-4-2-23、将备品备件的发出情况细分成两类:一类是车间领用备品备件计入“制造费用”,与制造费用中备件消耗金额进行核对;另一类是备品备件直接销售结转至“其他业务支出”,与其他业务支出中材料销售成本进行核对。经核对相符,底稿见索引A12-4-2-3(二)执行“抽查核对明细帐是否与仓库台帐或卡片记录相符”程序向客户
5、索取或编制“原材料仓库台帐或卡片记录明细清单”(底稿见索引A12-4-3)。抽查核对明细帐是否与仓库台帐、卡片记录相符,并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提示:如明细帐与仓库台帐或卡片记录有差异,应结合存货实物盘点,查明原因并进行更正。对于数量差异较大且金额也重大的品种应进行实地详盘,并作相应处理。“审计调整”与“审定数”在该项目审定后录入。本案查验结论:原材料明细帐与仓库帐核对相符。(三)执行“比较原材料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若有重大波动应查明原因作出记录”程序将期末原材料账户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进行比较,如有大额异常波动项目,应进行重点调查。提示:通过比较,可以将大额异常波动的或库龄较长的原材料项目作为凭
6、证测试及盘点等审计程序的重要样本。本案中,原材料账户期末余额3,764,615.97元,而期初余额3,751,093.30元,原材料结存余额波动不大(底稿见索引A12-4-1)。查验结论:经比较,原材料期初、期末结存余额未发现异常波动的情形。另外,本案中抽取原材料期末结存余额较大的品种对其期末与期初计价波动性进行测试(底稿见索引A12-4-6-2)。查验结论:与期初相比,原材料结存单价波动极小。(四)执行“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原材料增减变动情况,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及发票到货暂估入帐的处理是否正确”程序1、获取并查验本期末最后一张入库单及相关账户记录的会计凭证;提示:这是建立在入库单连号及
7、原材料签收控制较好的基础上。如有几本入库单同时使用的情况,应结合内控制度测试得出的结论,对各本入库单分别进行取样。本案中A公司的存货管理较好,并且使用金蝶K3软件,该系统对录入的入库单会自动连续编号并存档。期末最后一张入库单编号为0000607,采购发票号为00629888,发票日期为2005年12月31日,凭证号为05年12月T128凭证。2、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后若干天的原材料入库情况;根据入库单的存根联,对期末最后一张入库之后的若干份入库单进行取样。提示:用于确定截止测试的初步样本范围。本案中根据最后一张入库单编号为0000607,抽取该号后的九张入库单作为测试样本,即00006070000
8、616。3、审查一笔采购原材料交易的实物验收单或入库单与相应会计记录的入帐时间是否在同一会计期间(底稿见索引A12-4-4)。提示:1、原材料截止测试的关键是审查一笔采购原材料交易的实物验收与相应会计记录的入帐时间是否在同一会计期间。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于期末收到一批购入的货物,并已包括在年终的实物盘点范围内,但购料发票于下期期初才收到,则当期期末的帐上没有购货和负债的记录,结果可能就会导致对负债应付账款的低估和对当期利润的高估(应结合成本结转审计程序)。相反,如果期末收到一张购货发票,并记入当期期末帐内,但该发票所对应的货物却在下期期初才收到,从而未包括在期末的实物盘点范围内,这样可能就会导
9、致存货和当年利润的低估(应结合成本结转审计程序);2、测试结果一般有3种情况:(1)期末入帐的发票如果附有期末之前日期的入库单,则原材料肯定已经入库,并包括在期末实地盘点原材料的范围内;该情形说明截止测试正确。(2)期末入帐的发票如果入库单为下期期初的日期,则原材料不会列入年底实地盘点存货范围内;该情形会导致盘点存在差异,根据重要性原则决定是否要做审计调整。(3)如果仅有入库单而无期末购料发票,则应进一步审核每一入库单上是否作了暂估入库,并以暂估价记入当期的存货和负债帐内,待下期期初以红字冲销。3、如有异常情况且差异金额较大,应扩大测试样本选取的范围。必要时,应将样本范围扩大至期末之前若干日的
10、入库单。本案中查验结论:经抽查测试,原材料期末截止未发现异常情况。(五)执行“抽查原材料入帐凭证”程序抽查了原材料采购的记账凭证,以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形成抽查记录(底稿见索引A12-4-5-1)。尤其是接受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取得的原材料的入帐凭证,应关注计价及审查相关协议合同,并形成专门底稿,以查验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选取样本应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范围:1、通过比较原材料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本期有重大波动的原材料项目;2、采购金额较大的原材料项目;3、期末有大额暂估入帐的原材料项目;4、本期发生的大额原材料盘盈、盘亏的项目;5、期末余额较大的原材料项目;
11、6、本期价格波动较频繁的原材料项目;7、通过接受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特殊方式取得的大额原材料项目。抽查原材料入帐凭证的主要查验内容:1、原料采购原始凭证是否齐全;2、内容是否完整,有关审批手续是否完备;3、计价是否恰当;4、帐务处理是否正确。本案中查验结论:原材料入帐凭证经抽查,未发现异常情形。(六)执行“检查原材料发出计价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抽查期末原材料计价是否正确”程序根据被审计单位原材料计价方法,抽查期末结存余额较大的原材料的计价是否正确。具体步骤如下:1、了解原材料发出所采用的计价方法,对结转原材料所采用计价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评估;2、比较上期原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核实其计价
12、方法的一贯性;3、选取期末结存金额较大的原材料项目作为抽查样本(底稿见索引A12-4-6-1);4、利用excel表格对发出原材料的计价正确性进行复核(底稿见索引A12-4-7-1A12-4-7-7)。提示:1、企业可根据相关财会法规要求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原材料计价基础与方法。如果被审单位采用的原材料计价方法不符合规定,必须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调整或披露。注意:后进先出法在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已取消。2、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原材料计价方法在同一会计期内不得变动。如果被审单位当期计价方法发生变更,审计人员要检查变更的理由、性质是否恰当,分析对当期损益的影响程度,并确定所需披露的有关财务信
13、息。3、原材料发出结转计价测试的样本原则上应着重选取结存余额较大、且发生较频繁的项目。4、将测试结果与被审单位账面记录进行比较,如有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如果差异过大,应扩大范围继续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作出审计调整。本案中查验结论:1、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符合相关规定且较为合理;2、与上期比较,原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保持了一贯性;3、经测试,未发现异常情形。(七)执行“原材料监盘或抽盘,编制监盘或抽盘小结”程序有关内容将在后面章节单独阐述,在此不赘述。(八)执行“对存放在外的原材料应现场查看或函询核实”程序经查验,A公司不存在存放在外的原材料,本程序不适用。提示:若有存放在外的原材料
14、,需查阅并取得相关存放地的证明文件,如保管协议等有关保管的书面证明文件资料,用色笔标注主要要素,核对是否相符;向保管人函证,函证中需注明是否存在抵押、出借情况;根据回函情况,分析判断存放在外的原材料是否存在和完整;形成查验记录。对于大额长期存放在外的原材料,应结合存货监盘或抽盘到现场查验。(九)执行“检查向关联方购货是否正常,关注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对集团内部购货,关注是否存在未实现最终销售的内部利润”程序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原材料关联采购明细及单价比较表”(底稿见索引A12-4-8-1);2、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原材料关联采购余额明细表”(底稿见索引A12-4-8-2);3、结合原材料采购入帐
15、凭证测试,评估关联采购价格公允性(底稿见索引A12-4-8-1);本案中将关联采购单价与非关联采购单价进行比较,用于评估关联采购价格公允性。查验结论:经比较,A公司原材料关联采购价格是公允的。4、关联交易应向关联销售方审计人员进行书面或口头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作更正。本案中原材料关联采购事项及余额经与相关公司的审计人员口头核对,金额相符。提示:关联采购底稿通常用于项目负责人编制合并报表,如有关联交易,应向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明确具体要求后再行编制,保证相关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十)执行“审核有无长期挂帐的原材料事项,如有,应查明原因作出记录”程序经审核,A公司不存在长期挂帐的原材料,本
16、程序不适用。提示:若有长期挂帐的原材料,且金额较大,应了解库龄情况,并结合原材料实物盘点等审计程序,查明原因,分析判断该原材料真实性和计价的适当性,必要时应提请被审单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形成查验记录。(十一)执行“对采用计划成本计价的,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发生额、转销额是否正确”程序A公司原材料不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本程序不适用。提示:对采用计划成本计价的,应重点审核1、估被审单位所制定的计划成本合理性。2、复核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正确性。3、材料成本差异分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四、根据上述会计记录及审计思路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一、会计记录概况由于A公司包装物及
17、低值易耗品发生额不大,且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在领用一次记入产品成本,故A公司未设置“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科目单独进行核算,而在“原材料辅助材料”中与其他辅助材料一并进行记录。在企业存货中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所占比例极小,一般不作为存货审计的重点。故简略说明实质性审计程序。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一)包装物主要的实质性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包装物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帐及明细帐余额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仓库帐与明细帐是否相符;3、包装物监盘或抽盘,编制监盘或抽盘小结;4、抽查包装物入帐基础和计价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前后期一致;5、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包装物增减变动情况,若有
18、重大跨期事项应作调整;6、检查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提示:1、从上述审计程序中,我们发现包装物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与原材料基本一样,但应审查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2、上述审计程序仅适用于包装物在存货中占比较大的情形。而一般情况下,我们仅核对包装物三相符及对其进行凭证测试即可。(二)低值易耗品主要的实质性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低值易耗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帐、明细帐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划分是否符合规定;3、检查低值易耗品入库和领用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5、审核有无长期挂帐的低值
19、易耗品事项,如有,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提示:上述审计程序仅适用于低值易耗品在存货中占比较大的情形。而一般情况下,我们仅核对低值易耗品三相符及对其进行凭证测试即可。在凭证测试中我们不但要审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还要对低值易耗品摊销是否正确及其与固定资产划分的合规性予以关注。三、审计工作底稿(略)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生产成本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的生产产品主要为P类产品。生产流程:将原料Z类主料制成P类产品,当月投料,当月制成产成品,月末无在产品。A公司生产成本本期增加76,505,489.85元,本期减少76,505,489.85元,期初、期末在产品无余额。具体数据见“生产成本分类余额明
20、细表”(底稿见索引A12-12-1)。二、审计目标(一)确定生产成本是否存在;(二)确定生产成本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三)确定生产成本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四)确定生产成本的计价是否正确;(五)确定生产成本余额是否正确;(六)确定生产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生产成本测试实际上就是对产品成本进行测试,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3方面的实质性审计程序。(一)执行“获取或编制生产成本明细帐,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余额、存货生产成本类余额核对是否相符”程序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生产成本(未审数)分类余额明细表(底稿见索引A12-12
21、-1);2、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将合计数与与总账余额、存货生产成本类余额核对是否相符,并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本案中查验结论:生产成本明细帐与总账余额、存货生产成本类余额核对相符。3、向客户索取或编制生产成本变动表(底稿见索引A12-12-2);提示:由于A公司在产品期初和期末无余额,当月投产金额即是结转入产成品的金额,可以将该表简化成生产成本项目各月汇总表,并不需要反映期初、期末在产品余额。如有在产品余额,也可以将该表细分成两张表,一表为重点反映生产成本增加情况(底稿见索引A12-12-2-1),一表则重点反映生产成本结转情况(底稿见索引A12-12-2-2)。本案中成本项目各月汇总表(底稿见
22、索引A12-12-2-1)中根据A公司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将成本项目分成“原材料”、“包装及辅料”、“工资及福利”及“制造费用”四大类。为了便于与其他存货类科目勾稽关系的核对,又将“制造费用”细分成“折旧”“电费”“备件消耗”及“其他”四大类。本案中生产成本变动表(底稿见索引A12-12-2-2)中根据A公司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将生产成本结转项目分成“产成品入库”(即:结转至“产成品”)及“废料直接销售”(即:结转入“其他业务支出”)两大类。4、核对生产成本归集各成本项目是否相符:(1)生产成本中原料成本项目与原材料收、发、存明细表中的原料发出数进行核对(底稿见索引A12-12-2-2);(2
23、)生产成本中包装及辅料成本项目与辅助材料收、发、存各月明细表中的辅料发出数进行核对(底稿见索引A12-12-2-2);(3)生产成本中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与制造费用各月明细表中的发生额进行核对(底稿见索引A12-12-2-2);(4)完工生产成本结转与产成品收、发、存各月明细表中的入库金额进行核对(底稿见索引A12-12-2-2);(5)生产成本中各成本项目或结转数与其他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核对(底稿见索引A12-12-2)。提示:经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形成查验底稿。本案中进行如下核对:(1)生产成本原材料与原材料主料发出数进行核对,底稿见索引A12-12-2-2;(2)生产成本包装及辅料与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计工作 底稿 编制 案例 介绍 存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