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谈“经理人与组织”》.doc
《《彼得·德鲁克谈“经理人与组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彼得·德鲁克谈“经理人与组织”》.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彼得德鲁克谈经理人与组织辅佐上司经理人(以下简称经):有关“如何辅佐上司”似乎有明显的需求,然而这方面的文献却不多,请谈谈你的看法? 德鲁克(以下简称德):或许,正是因为它太明显了,而明显的事情常常会被忽略。此外,也谣传这方面的理论是错误,并且行不通的。另外的理由,可能是大多数的经理人,都被“经理人是透过部属完成工作的人”这句话所局限着。其实,它原意非仅如此,真正意思是“经理人透过其他人(其中包括你的上司、同事和你的部属)来完成工作”。事实上,应该这么定义:“经理人是透过(并偕同)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 人”。 点评(下同):经理人不是在一个“点”(职位及专业工作)或一条“线”(上下关系)上完成工
2、作,而必须在一个“面”(网状结构)上完成工作。经理人对自己的定位切莫自我设限。 为什么辅佐上司很重要呢?因为,只有在上司允诺的前提下,才可能有效地完成工作。也就是,任何人都要依靠上司的支持、了解,最重要的个人绩效的表现也仰赖于上司。只有在好莱坞的电影中,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上司的无能;在现实生活中,成就的最佳先决条件就是有位肯表现的上司。而且,经理人也最能左右上司能否有所表现,因为如同部属仰赖上司一般,上司亦同时依赖着部属。 在网状结构中,对经理人而言,与上司之间的连接线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能让上司同样觉得这条连线也是最重要(至少也该是非常重要)的呢? 部属当然有必要分析上司的优缺点,但
3、分析的目的不是对此做出结论(这是上司的上司的事),而是为了在分析和交流的基础上,协助上司完成其绩效目标(同时也完成自己的绩效目标)。 经:“辅佐上司”是否有秘诀,一个某些经理人知道的秘诀? 德:我不认为那是秘诀。我认为,找出辅佐上司之道并不困难。然而,有极少数的经理人讨厌此道。我不相信,会有许多的经理人知道如何辅佐上司;至少我所见并非如此。大多数经理人会抱怨其上司,认为:“如果每件事情,都能让我越过,或避开现在要向他报告的那位仁兄,我的日子会好过多了!”但据我所知,只有极少数的经理人,在这方面确实下了工夫。而主要的“秘诀”,就是要去做些动作。基本上,这个领域,一如其他的管理领域,需要经理人担起
4、责任,主动开创。毕竟,经理人应接受一个事实,即促使上司能有所表现,是经理人本身的职责;而上司也是个凡人,会有凡人般的表现。 不要过分关注上司的不足。作为团队的一员,部属要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使个人、团队和上司有更优的绩效表现?团队中的矛盾不必回避,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迅速找出能够让上司接受的解决方案,并开始行动。 经:你的意思是指,上司也是凡人,所以要依凡人的方式看待他? 德:是的,这正是我要表达的。这不是一般通称的“人际关系”;那是指比尊敬、鼓励、支持还多;那是指该做些什么,使得上司能有所作为。也就是要认识上司是何种类型的人一一是阅读型或聆听型?是上午型或下午型?忧虑型?挑剔型?他的需要是什么?
5、他需要何种安全的保障(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某种安全的保障)?他能够理解的范围?尤其是,他做事的方式。这代表着“认知”胜于“尊敬”,后者并不重要,去尝试了解使上司迟疑的因素,而不仅是鼓励或支持一一这些都是童子军用语,把他们都留在童军营吧! 经理人也许可以不尊重上司(总有一些有能力的家伙个性张扬、为人傲慢),但你必须能帮助上司解决问题。别低估上司,但也不必过于高估他:他只是一个比你承担了更多责任(当然,也得到更多报酬)的组织成员。 经:不知您对“辅佐上司”的看法,是否也类似于“有建设性的部属”(Constructive Subordinacy)的观念,也就是说,承担必要的风险、挑战上司的想法与价值观、
6、给他提供新观念、而且当他“偏离目标”时敢于谏诤。 德:是的,我想这是要做的最重要事情之一。事实上,年轻人常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低估上司,他们常说“噢!那有什么用?那老古板什么也不懂!”而当他们低估上司时,他们也等于毁掉上司对他们的信任。当然,个人必须想清楚什么是对的,并为此辩护。但也必须留意其他的“凡人”,并自问“他如何接收这些信息”?从逻辑上来说,首先,思考所谓的对是什么?然后,应注意语意的表达,即有效沟通的艺术。所以,如果你的上司是个“聆听者”,那么你就用听、说的方式;而后再留给他一份备忘录。不要以冗长的报告把他搞迷糊了。如果上司对某些字眼很敏感,千万别用。永远不要低估上司,否则,你将会迅速失
7、去上司的尊重和支持。 对于个人前途来说,低估上司是很危险的;而对于组织前途而言,高估上司可能同样危险。所以别轻易去评价你的上司(上司的上司和人事部门会去做这事)。 切记:与上司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他,而是为了找到有效的方式,用以解决你的、他的和团队的问题。 经:万一,有个实在不能与之共处的上司,该如何呢? 德:你只好离开,并尽快离开。不要指望去教育上司,也不要认为再过五年,他就会退休。因为五年后,你自己已经变得老朽腐化了。 即使面对一个不错的上司,你也别老想着去“教育”他。对待你的下属同样如此。是否愿意做一名乐于学习的学生,选择权永远在对方手里。 经理人的平行关系 经:传统上,当我们谈到领导
8、时,我们会从组织结构图的角度去讨论及思考;也就是,只考虑上、下的关系。但是,关于经理人的平行关系呢?这些关系对管理的效能有多重要? 德:平行关系,通常比对上或对下的关系更重要。组织结构图只显示组织的骨架。在人类的身体中,能量不是沿着骨骼传送,而是透过循环系统传送。同样地,信息不是沿着组织架构移动,而是循着组织的神经系统。举例来说:业务经理对生产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依赖,要大于对业务副总的依赖。因此,经理人应妥善维护其平行关系。一个有能力的经理人,如果不能妥善维护其平行关系,最后受损失的是其工作绩效和公司利益。不要用“性格”、“喜好”之类的说法做借口,维护平行关系是经理人必须做的事情,多想想怎么
9、做得更好吧! 经:要建立有效、且具建设性的平行关系,有哪些重点必须谨记在心? 德:典型的答案是避免冲突。但是,那是错误的。冲突,未必是不好的,问题是:它是建设性,还是破坏性的冲突? 但是,互相了解仍是需要的。这是要求经理人,应主动为他本身的人际关系负责。经理人最好停止讨论所谓的沟通,否则只是不行动和空谈哲理的托词。 经理人最好应思考谁依赖他以取得信息、有关产品的构想等等,以及他需要谁提供信息。其次,再确认对方是否了解,及知道需要何种形式的信息。尤其重要的是,经理人最好使对方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产生磨擦的最大原因,往往是误认对方是“读心者”(mind reader),亦即当事情还不明朗时,常去假
10、设:我所知道的,他也应当知道。 对平行关系而言,制度化的信息流通渠道极为重要。经理人应致力于建立、维护和优化这种制度,以帮助解决组织和团队的问题。 不过,跨部门协作中的难题,常常出现在制度涵盖不到的边缘地带,或职责划分不那么清晰的交叉地带。此时不要急于作判断和下结论。首先要做的是,尽快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事情、需要什么信息和资源、会遇到什么障碍、希望达成什么结果;然后是了解对方在这些方面的想法,同时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换位思考和相互补位的意识都不可缺少。如果至此还不能就解决方案达成共识,那就要寻求上司的帮助了。 不要推脱你应该承担的责任,但也别勉强去解决你解决不了的难题。处理平
11、行关系时这个忠告尤其值得牢记。 管理部属经:经理人不断地被告诫,要好好地管理其部属,以及多作沟通、激励、培训等等。但是,这些诉求似乎不太行得通。到底要给经理人什么指导,才能使得他们能协助其部属去尽情发挥? 德:经理人的职责乃是使部属的绩效能充分展现,然而却极少有经理能认真去做。他们奢言一些连人类都还不甚了解的沟通和激励。我们知道且很容易浇熄工作热忱的方法,却没有人知道如何点燃热忱。你可以写沟通和激励的书,但仅此而已。经理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询问其部属:“公司和我需要做什么特别的事以协助你?以及公司和我做哪些事,会妨碍你的工作?” 别忘了“经理人是透过(并偕同)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人”。管理部属的
12、关键不是理论、教条和时髦的名词,而是工作绩效。上司的着眼点必须永远放在部属的投入与产出关系上,而且尤其是产出上。 然后,多做那些有助于部属工作的事,减少有碍部属工作的事。同时,减少不断增加的文案工作。例如,销售人员和护士的文案工作。也就是减少那些和他们受雇来销售,或照顾病人的工作无关的事。而这些事,通常占去了70%80%的时间;同时也浇熄了热忱,破坏了对公司和上司,对工作和自己的尊重。 “效率”是重要的,但“效果”才是有价值的。“把对的事情做对”是最高境界。所以上司的责任有两方面:引导部属做对的事情;协助部属把事情做对。 第二件事是要思考员工能做的是哪些事,并确实使他们被分派到最能发挥长处的工
13、作。我认为任用配置的责任(responsibility),是所有管理职责(managerial responsibility)中最为人所忽略的。 用人问题是千古难题。人员配置不当的后果,不仅仅由组织承担,员工本人往往也是受害者。把员工看成“人”而不是工具,尊重其发言权,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础。 另一件例行性工作(至少对我而言),乃是要求员工思考在未来的十八个月中,公司能够以及应当期待他们的贡献和成果是什么。并依此为绩效目标进行评价。 问题是,经理人自己想清楚了未来18个月中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吗?经理人的上司想清楚了吗?每个企业中,都有一大批不知明年(甚至下一季度)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经理人。
14、这也可视为企业的常态之一了正如我们可以提倡节约,但永远无法杜绝浪费。能从常态中脱颖而出的,是真正的人才。 最后,对任何经理人的一个忠告是,注意实际的工作安排,了解每人是否派任得宜;尤其是对已经展示能力,且有所表现的人。经理人必须先假定,在其单位中有足够想做事和能做事的人(否则他会绝望)之后,再确认,人人适得其职,并且他们皆有工具、时间、信息去完成工作;同时,他们也在思考,什么成果,是他们应负责且被别人要求其负责的。 经理人可以以多种角度和方式考察部属,但无论如何,最后一定要加上“信任”这种粘合剂。 绩效评估 经:绩效评估,是管理上最常被讨论和尚未解决的争议。很少公司对目前的作法满意,只有极少数
15、的经理人会作绩效评估,大多数的经理人既不喜欢评估,也不喜欢被评估。我们应如何使它上轨道? 德:我很高兴你用“绩效评估”(performance appraisal)的词语。而我们现有的评估,大多属于“潜能评估”(potential appraisals)。这类评估不问“这个人努力要达成什么结果和贡献?而他又完成了多少?”而是问:“如何衡量这人的才智、热忱、动机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这些都是除了上帝外没人会知道的事,而且也是在评估上犯的第一个错误,因为这些方式都没有重点。 经理人评估部属的绩效时,必须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进行:一是人与工作的匹配程度;一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动机、品德、潜力的分析是必
16、须的,但却与绩效评估没什么关系。 传统评估的第二个错误,是它针对缺点而设计。你必须和人共事,若你专注于别人的缺点,你不可能和他共事,这会伤害人际的信赖关系。你应专注于他人的优点,你必须能这样说:“你做得非常好!每次接了新工作,你都能先完善地通盘思考,在心中有清楚的大纲和方向,接着设定优先次序,然后执行。但经过三个月,你就不再感觉新鲜,而开始失去重点。这时候你需要的是好好地自我激励一番,要不然,我将提醒你。” 一定是一个人的优点,而不是他的缺点,能使他做好某件事。 绩效评估要解决的问题,是探讨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不是去分析为什么没有做好。经理人应关注部属“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17、 你也可以根据结果说:“这些都是你提出的建议和计划。其中虽有好有坏,但每个计划都变得滞碍难行,原因是你一点也不懂会计。会计部门也在嘲弄你。这本是初级会计教科书,上面印着:阅读时间只需4小时18分钟。读完之后,无论是谁都能对会计略知一二。然后,或许你可以去大学进修一学期的会计。但目前由于你对会计的无知,使得你的工作美中不足。或者,以后在你提出任何计划之前,至少先得听取会计的意见,请他帮忙处理数字问题。当然,最好是你能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起码你能知道会计人员在说些什么;这么一来,以后你就可以自行处理,计划也不会引起抗拒或不满。” 这就是培训,这才是培训。 如此,绩效评估才能成为促进主管和部属共事的
18、手段;而不仅仅是,闭门对一位未来要共事的部属进行评价。以我们今日所知的评估,不是在隐瞒过失,就是集中于发掘缺点;但是,如你所知,如此将使共事成为不可能。评估应集中于某人所做的事,因为这是我们唯一能评价的。 接着,经理人可以问:“为使你的优点更具生产力,你所应该和能做的是什么?!”以此来萃取部属的优点。如此一来,我想你将发现不再有问题了,不再有未解决的管理问题。而且,评估会变成人们所欢迎的事。 被人欣赏是一件愉快的事。经理人要学会欣赏其部属,着眼于优点的绩效评估,能够充分发掘部属的可欣赏之处。 经:管理者的绩效表现和他的潜能有何关系? 德:以我几十年的顾问经验,我认为毫无关系。 我曾见过“高潜能
19、”的人在十年内,江郎才尽,变成平庸的中年人。我也看过资质普通的人,在所谓的“天才”卖弄聪明时,脚踏实地往前到达目标。我也见过在某期间,没有潜能的人,突然间大放光彩。所以,我认为潜能只是种错觉,把它留给学校老师,企业人看的是绩效表现。 态度决定一切。知识、技能或者潜力,如果不与良好的工作态度相结合,对组织就毫无价值可言。 职业生涯 经:经理人是否有“职业生涯顾问”的责任?若有,应如何做? 德:是的!我认为经理人担负着“职业生涯顾问”的任务,尤其是对年轻后辈。年轻人,特别是知识工作者,需要有经验者的忠告和关心。但是,“职业生涯顾问”,应该是针对绩效来谈;也就是,把焦点放在他们实际所做的事,并且找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彼得·德鲁克谈“经理人与组织” 彼得 德鲁克谈 经理人 组织
限制150内